所在位置: 首页 > 会议纪要
第十次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4日

第十次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联合主办、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8月22—23日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美洲、澳洲、非洲、日本、韩国、港澳台以及祖国各地的中医体质医学专业领域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及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专家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大宁副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教授、民政部民间管理局贾晓九副局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吴建伟教授、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宗瓦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黄建银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曹正逵副秘书长、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黄永刚总经理;韩国庆熙大学四象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炳熙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主任委员王琦教授。开幕式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靳琦研究员主持。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吴建伟教授致大会欢迎词,对到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向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成立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作为体质分会所在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以来鼓励和支持中医体质学研究,将为体质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主任委员王琦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体质医学是当今世界前沿医学,也是汇集了中医学、人类学的交叉学科,世界医学一直在关注人类的体质现象。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民政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全国体质工作者共同努力下,中医体质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它从理论的建立到体质辨识技术的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将向国际化迈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大宁副局长在讲话中肯定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十年来的工作成绩,认为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认识生命健康的一把钥匙。同时,指出在体质方面的科研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许多关键技术需要探讨,对体质分会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经专家审阅,将88篇论文收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容涉及五个方面:理论探讨、体质分类标准及辨识方法研究、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体质干预的应用与评价研究、体质与个体化养生和健康管理。论文的水平反映了近年来中医体质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会议主题报告有周宏灏院士“个体化药物治疗”,从临床用药的角度,分析了个体化医学的实践意义,把握了个体化医学的最新进展;樊代明院士“整合医学初探”, 从整合医学的角度探讨未来医学的发展模式;高炳熙教授“四象医学、中医学和印度传统医学的比较”,从理论源流、理论特征等方面,对各国传统医学中的体质思想进行了横向梳理比较,使与会学者对国际体质研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王琦教授“现代医学发展模式与中医体质学”,从个体化医学、健康医学、4P医学的角度,对中医体质学进行了现代诠释,也对体质医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王前飞研究员“中医痰湿体质的分子基础研究”,对痰湿体质的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为开展体质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范式。
    在大会进行学术交流的还有:台湾长庚大学张恒鸿教授: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疗前后之体质变化评估;日本东京有明医疗大学戴昭宇副教授:对生活习惯病的日本体质医学研究考察;香港现代中医药研究发展中心袁冰教授:试论中医体质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地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朱燕波教授:行为・体质与健康——应用中医体质量表的实证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孙广仁教授:中医四象体质理论在失眠症和抑郁症调理中的应用;南京中医药大学吴承玉教授:240例代谢综合征高血糖中医体质类型与TDS的研究;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教授: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与肥胖关系比较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倪诚教授:古医籍中辨体论治医案准入标准及体质分类判定研究;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庞国明院长:中医体质类型与糖调节受损的相关性研究;安徽中医学院姚实林副教授:论不同健康状态的体质辨识;银色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祥义教授:“三辨”诊疗模式调治慢病441例初步小结;北京中医药大学井慧如博士:应用《中医体质量表(英文版)》对在京美加籍人群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会议最后,王琦教授向与会代表们分析了当前中医体质医学研究还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今后的工作路向,建议大家把研究重点放在体病相关、体质辨识效果评估等方面,多进行前瞻性研究、队列研究,并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此次研讨会学术气氛浓厚,与会代表们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评价,大家听讲认真,讨论发言踊跃,是一次学习和了解中医体质医学最新研究动态的极好机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是一次圆满成功的学术盛会,对繁荣和促进中医体质医学事业必将产生良好的影响和起到积极作用。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