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会议纪要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第二十一次中医经典文本及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第二十一次中医经典文本及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2012年7月31日至8月3日,由全国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二十一次中医经典文本及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在新疆乌鲁木齐成功举行。会议邀请到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教授、全国医古文学术研究会名誉主任委员许敬生教授、主任委员王育林教授以及副主任委员孙文钟、张如青教授等来自全国中医药兄弟院校从事医古文、中医药文化、中医文献等学科的教师及出版社、医院等单位的代表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就医古文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中医经典古籍研究方法的探讨和创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同时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教授特别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向新疆医科大学和中医学院领导对此次研讨会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
    大会开幕式于8月1日上午在中医学院二楼学术厅隆重举行。开幕式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副主任委员孙文钟教授主持。在开幕式上,首先由我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曾斌芳教授作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并向与会专家简要介绍了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近年来的发展近况。随后全国医古文学术研究会主任委员王育林教授致开幕词,并强调本次会议的主题,即保持和谐、学术两个传统。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教授在讲话中重点介绍了医古文教材、教法的研究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希望医古文界能再创辉煌,从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等多角度积极探索医古文发展的新路子,并强调要不断拓展科研新途径,提出“大医古文”的科研、管理、文化、临床合一的深邃理念。最后,全国医古文学术研究会名誉主任委员许敬生教授做了大会总结发言。他对大会提出两点希望:第一、希望与会代表在认真完成科教任务的同时,把握好国家鼓励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时机,积极参与中医古籍的整理工作;第二、希望各位专家同仁通过此次研讨会深入探讨医古文发展的新路子。
    开幕式结束后,代表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新疆医科大学医史博物馆并留念照相,对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和蒸蒸而上的气象倍加称赞。
    学术交流由王育林及张如青两位教授分别主持。在科研方面,围绕经典文本及医古文相关科研展开讨论,在训诂、校勘等方面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段逸山教授及任宏利老师,在题为《近代中医药期刊出版及研究价值》的报告中,对十九世纪末到解放初,影响力强,学术价值高,有代表性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辞书出版社发行的中医药期刊做了分辑整理并做成索引,涉及中医经典、中西医论争、中医教育、中医药文化、防疫等多个方面,较客观地反映了近代中医药的发展,侧面折射了当时社会文化情况,有较高的中医及文化研究价值。中国中医药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张瑞贤教授在名为《浅谈——<神农本草经>的传承》中阐述了《神农本草经》问世前后其他书籍中药物记载的异同,以及唐以前尤其是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与《神农本草经》的流传及特点。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傅海燕教授,汇报了其对《内经》中眼目词语的研究经验及成果,在《内经》中有关“眼目”词语在常用工具书《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2010年新出版的《汉语大词典订补》等中相关中医涵义缺乏的情况下,主要利用王瑛老师主编的《<汉语大词典>商补》来查询并提出商补意见,对《汉语大词典》中《内经》眼目相关词语的解释作了较充分的补充。广西中医药大学的黄海涛教授展示了其《音韵学知识在<医古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分析了虚词“于、以、为”等与实词的共性及其在音韵上的联系,且阐发了联绵词、复音词的单音词语化及其语音基础。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王兴伊教授,展示了新疆出土的医学文书的研究概述及展望,提出新疆作为古代西域地处丝绸之路中段,是世界东西方文化——中原、印度、波斯、阿拉伯、希腊文化最重要的交汇处,考探其出土文物中所载的西域方药与中原医药的联系,说明对西域方药研究、发掘的重要意义。甘肃中医学院的候洪澜教授就医古文教学如何适应知识来源广泛的形势,介绍了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医研究的联系,提出将中医文化广泛传播的使命和意义。另外,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张星、辽宁中医药大学的赵鸿君、厦门的罗宝珍老师分别就《沈芊绿医案》、《尔雅》中病症名词、《战国楚简》中病症的整理研究做了详细汇报。
    教学方面,围绕医古文教学及教学研究进行了讨论,在医古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课技巧、课时、医古文教改、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研讨。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张如青教授及张亭立老师,在题名《明其义,通其用——实践性教学在<古汉语通论>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的汇报中,提出了以实践作为课程开展的主要载体的创新教学思路,鼓励学生多动手,勤翻书,通过增加实践教学,平时考察等形式,提高学生思考理解及表达能力,以达到医文融通的培养目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李永宸教授在其“如何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汇报中,提出要将医古文教学根植在“大中医”的背景下,让学生体会到医古文临床价值的光芒,体会到中医之“仁爱”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对古籍明辨是非的教学理念。山东中医药大学的贾延利教授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了医古文教学的心得和体验。他提出可以利用结合字形、对偶句式,结合成语,望文生义,前后贯通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记忆和理解。
    最后,李亚军教授主持闭幕会,对本次大会进行了总结,肯定了这次会议对探索医古文发展的新路子,不断拓展科研新途径的重要尝试和意义,并且对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的热情周到的组织承办表示诚挚的感谢。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
                                      2012年8月5日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