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纪要
发布日期:2011年12月1日

 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
 —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综述

1.论坛概况
    2011年11月11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 在北京京民大厦一层大礼堂隆重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名中医专家、中医从业人员、新闻记者以及各行业的中医爱好者齐集一堂,共同见证了这次盛会。
    扶阳论坛暨研修班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扶阳领域精心筹划的学术活动,也是学会力推的学术交流精品工程。目前为止,扶阳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历届扶阳论坛紧紧围绕着扶阳理论及其临床应用而展开,每次都吸引了大批的专家学者,成为中医界不可多得的学术盛会。卓越的临床疗效使扶阳理念及其治法方药迅速得到中医从业者的追崇,掀起了一股扶阳热潮,越来越多的中医人尝试用扶阳的方法独立治疗急危重症,以及现代医学所不能治愈疑难病证。火热的扶阳论坛,给了中医人底气,扶了中医人的阳气。许多学员由此找到了中医登堂入室的门径。
    今年的第四届扶阳论坛,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以往都有所不同。首先,参加论坛的人员包括主讲老师已不限于国内,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医同行前来讲学或学习。其次,论坛期间专门留有充足的时间,会务组引导参会人员自由交流,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第三,论坛安排了专门的答疑时间,使大家有机会与扶阳第四代传人卢崇汉教授、扶阳论坛发起人刘力红教授进行深入的交流。

2.桂枝法
    卢崇汉教授的学术报告和之后的答疑是这次论坛的重点。卢教授主讲的题目是《对扶阳学派若干问题的看法及建议》,他说,人身之疾病虽多,重点却在太阳、少阴两经,对等的治法即是桂枝、四逆二法。太阳经为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邪犯太阳是疾病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可短可长,甚至经年不愈的疑难病症也可能仍属太阳表证。因此,习医者如果能够把仲景的桂枝汤弄懂并加以灵活应用,就可以解决60%—70%的临床病症;假使能够从法的角度研究桂枝汤,则能够衍化出成很多方子出来,能解决的问题几乎是无限的,对于邪滞太阳的绝大多数病证都能扫除。另外,桂枝法也是固护中土的妙法,对于中焦不畅的病证也有极佳的疗效。表证解除了,中焦畅通了,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运用四逆法。桂枝法是中医治病的入手之法,开工之法,是治病的一个方便法门。

3.四逆法
    太阳病失治、误治则病邪入里,最易侵犯少阴,此时则需用四逆法。桂枝法是四逆法的先行官,四逆法才是真正的目的,才是治病求本的究竟之法,也是收功之法。四逆法是卢崇汉教授此次授课的重中之重,他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四逆法的功用和意义。首先,四逆是合一之法。“合一”指的是阴阳合一,我们通常认为阴阳是对立的,犹如水火之不相容,阴阳如何能合一?卢教授指出,阴阳是在“极”上合一,生命之极——“坎”中一阳也。坎卦为乾中一气落于坤宫,坎是以坤为体,以乾为用,水中藏有真火,从坎而解,阴阳是合一的,而且是阳主阴从的,通过四逆扶阳即能达到育阴的目的。其次,四逆是纳下之法。纳下指的是“迎阳归舍”,使真阳相火处在本位。因为相火不在本位则乱相丛生。卢教授强调,相火不归位不能用滋阴、养阴的方法来收藏,因为滋阴、养阴之剂寒凉滋腻,不但会损伤真火,还会障碍脾胃的运化。卢氏的心法是用四逆来收藏,因为附子可以直入坎宫,而且辛而不香,不具走窜之性,加上振奋中土之药,可以很好的收藏相火。第三,四逆是收功之法。收功也可称为归根,卢教授引用《老子》的“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来说明归根对于生命是何等重要。归根是生命可持续健康的保障,无论何种疾病,都需要用四逆来收功,因为四逆是直补坎阳,而坎中一阳是人身立命之本,坎阳不足是一切疾病发生的基础,用四逆来收功就能启动生命的自愈机能,使人体获得持续的健康。

4.扶阳药的应用
    卢教授还毫不保留地介绍了扶阳药的运用技巧,这一点尤其令参会者兴奋和赞叹。如生姜,具温中、宣散、降逆多种功效,通行三焦,可谓一专多能;石菖蒲,能够开窍,入水底启坎中一阳通达所有窍道;淫羊藿,能引阳药入阴,启阴交阳,能内能外,能上能下,无处不到。此外还谈到了各种桂(肉桂、官桂、桂枝)的具体功效,白蔻与砂仁的异同等。
    对于扶阳主将附子,卢老师指出:附子的用量从60克至120克就可以了,盲目地用超大剂量的附子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并不能提高临床疗效,而且目前江油附子的产量很有限,不可浪费宝贵的药材;还提醒大家不要贸然使用生附子,卢教授的经验是生附子的药效并不强于制附片,但风险太大,不提倡去冒险。安全和疗效同等重要,都是业医者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5.扶阳理念,十分重要
    卢教授再次强调,学习扶阳应用扶阳,转变观念是关键。学习扶阳,就要深入领会“阳主阴从”的理念,懂得“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的道理,掌握“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的用药准则和技巧。

6.学习扶阳,关键是“悟”
    广西中医学院的刘力红教授谈了自己“跟师学习钦安卢氏医学的感悟”。他说,扶阳学说不是泛泛之学,卢氏提出的桂枝、四逆二法,化繁为简,切合临床,是解决中医临床难题的法门。扶阳学派所构建的是生命的立极之道——只有立极才能归根,只有归根才能立极。至于跟师学习的秘诀,关键是“悟”。包括前来参会听报告,一定要带有“悟”的心态,恭敬的心态,而不能急功近利,期望照葫芦画瓢地照搬一方一药。说破是纸,不破是金。看透了,悟到了,才是自己的真本事。

7.五行针灸
    本次论坛的一个亮点,是邀请到了英国针灸专家诺娜•弗兰格林博士和荷兰中医药专家龙梅女士,她们作了有关五行针灸的学术报告。五行针灸是一个独特的经典针灸流派,源于中国,早年流传到海外,传承人为英国人华思礼教授(J.R Worsley)。五行针灸认为每个人都是五行的独特组合体,且只有一行为主导,贯穿生命始终,终生不变。主导一行不但影响人的先后天体质、气质、禀赋、个性、习性等,而且主导一行失和还可导致机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只要针对患者的主导一行进行调理,使主导一行恢复正常,患者的各种病症都会随之消失。并随着治疗的进展,使患者达到身心和谐的良好状态。2010年7月,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将五行针灸首家引进,经过近一年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关于五行针灸,刘力红教授曾撰文写道:
    “五行针灸以五行为归旨,是一门引人入胜的针法。于专业言,直取经意,守神为务,乃直趋上工之针法。于大众言,由此渐明五行,不特工作生活乐趣充满,自身调摄亦知从何入手。
    “五行针灸之要,在于判断人之五行中之主导一行。此主导一行决定人一生之生长壮老已,决定人一生之身心状态,可以说该针法是围绕主导一行的次第谨严之针法。而其难处亦其魅力处,即对此主导一行之判断。此成为该法行者需不断进取之动力,亦为渐入佳境之处。我们当为此针法之回归尽心尽力!”
    诺娜• 弗兰格林(NoraFranglen),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主修现代语言。之后以翻译为业,以此养家。她因经历了五行针灸治疗,体会到了五行针灸的神奇疗效,因而毅然决然到英国莱明顿(LeamingtonSpa)的“传统针灸学院”学习针灸。 在导师华思礼教授(J.R Worsley)指导下完成针灸研究生、博士生学业。于 1995 年在伦敦创办“五行针灸学校”,任校长。一直致力于传播弘扬五行针灸,2010 年始开办“诺娜博客”(NoraFranglen’sBlog),撰文传授其 20 多年来实践五行针灸之个人经验和心得,备受世界各国五行针灸喜爱者和实践者推崇。龙梅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曾供职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1997 年赴荷兰,多年来一直潜心研习中医,曾随已故民间中医师唐步祺先生习钦安之学。 2008年始全身心投入学习、实践五行针灸,有幸成为诺娜•弗兰格林的弟子,现居荷兰。诺娜•弗兰格林博士和龙梅女士借首届国际扶阳论坛的东风,把这种流传海外的奇妙针法迎回中国,为针灸的发展增添了一个有学术底蕴和传承的流派。

8.因时制方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的学术报告“道法自然,因时制方”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杨教授从“自然之法、人法自然、因时制方”三个方面,结合《易经》原理,生动地阐明了大自然和人体圆运动的生理、病理和制方之理。她引用《内经·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体之小圆运动,受自然之大圆运动影响,制方当两者合参。杨教授的报告使中医人领略了古中医学的魅力。

9.答疑
    11月13日上午,是本次论坛激动人心的时刻。卢崇汉教授、刘力红教授用整整3个小时的时间,详尽地回答了大家提出的30多个问题。问题涉及到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的方方面面,包括肿瘤、癫痫等疑难病的诊治、桂枝法四逆法的应用时机、具体扶阳药物的异同以及如何跟师学习等等,两位老师都做了令人满意的答复,会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10.学员交流
    本次论坛专门安排时间让学员分享扶阳理念和方药的应用体会。大家争相登台,气氛异常活跃。来自云南的火神派代表人物吴荣祖先生的儿子吴文笛,宣读了“温阳扶正大法的临床抗炎机理探析”的论文;来自北京的72岁老中医刘发洲医师与无私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常年应用附子治疗疑难病症的经验体会,他将应用附子需要交代患者的注意事项刻制成印章,以确保用药安全;而世界华人协会总干事张雨轩先生则结合自己的服药经历,形象地解读了桂枝法、四逆法的方药应用时机和机理……这些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11.特别鸣谢
    扶阳论坛的宗旨是“上承经旨、中启百家、下契当代、力倡扶阳”,传承中医、发展中医离不开各界的支持。“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协办单位则包括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扶阳法学术流派重点研究室、成都卢火神扶阳中医馆和深圳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广西同宥三和中医养疗中心、深圳天颐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拿大极康中医院和中国药材集团四川江油中坝附子科技发展公司、、株洲扶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广西林源堂养生制品有限公司、广西同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则为论坛的举办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