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行业要闻
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发布日期:2011年7月12日

    7月5-6日,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了第十期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秘书长沙龙。此次沙龙的主题为“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向企业集聚创新要素”。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谢钟在沙龙上作了题为“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中医药的创新发展”的讲话。他在讲话中介绍了中医药在实现产学研结合方面所做的五项工作,分析了实现产学研结合主要存在的三类问题,提出了深化产学研结合要做到的四个引导。刊登全文如下:

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  谢钟

    科协组织的这次学会秘书长沙龙确定以“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向企业集聚创新要素”主题好,一是契合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二是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转变的需要。我国市场经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正进入到新的现代市场经济阶段。现代市场经济是知识经济、服务经济、高科技经济、创新经济,学会等社会组织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需要学会站在新的起点上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向企业集聚创新要素;三是也反映了中医药业发展的新需求,中医药业当前面临着大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活动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老龄社会的到来,使人们的精神压力、心因性疾病、亚健康、老年病、慢性病等也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社会。如: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等正向我们扑面而来。近现代西医在治疗传染性疾病有较好的方法,对研究心因性疾病、老慢病也有些进展,但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和解除这些疾病。这为当前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思想、养生保健的理论和实践,对治疗这些疾病显示出了独到的优势和较好的疗效。因此,在我国出现了中医热、养生热的情况。另一方面,我国的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法也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中医药大发展的同时,中医理论、中医思维方式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也受到了一些质疑,中医治疗手法的机理在理论上还不很清晰,在普遍疗效上还不够,这又为中医药的现代发展带来了挑战。

    当前中医药在实现产学研结合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一是加强对临床重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把科研、病种、厂家结合起来;二是与企业进行战略协作,向企业输送中医理念,组织专家学者到企业进行课题认证,给企业授牌等推进产学研结合;三是搭建市场平台,整合各方面资源,办药博会、中医文化节等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四是建立产学研推广普及教育基地;五是通过媒体加强中医药的宣传、教育、咨询、人才培养、服务等工作。

    中医药在产学研结合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医理论和治疗的科学化、现代化突破不够,实证研究、科学观察、分析论证、普适疗效还有待加强;二是中医药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层次相对较低,还需要深化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方式;三是有效的学术引导、资金支持、典型示范还不够。

    推进中医药产学研结合的深化,要做到四个引导:一是搞好学术引导,推进高端学术研讨,突破中医理论和实践难题;二是搞好市场引导,办好品牌活动,把专家、医生、病人、群众、企业等市场要素整合起来;三是搞好项目引导,加强资金支持投入,创出品牌项目;四是搞好人才引导,培养在全国和世界上有影响的中医药科学家、企业家、学会活动家,加强对他们的宣传和表彰。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