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珍稀药用资源保护利用与中医药发展战略座谈会”纪要
发布日期:2011年3月23日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于2011年3月21日上午在北京金台饭店联合举办了“珍稀药用资源保护利用与中医药发展战略座谈会”。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北京中医院等单位的专家,以及国资委、商务部、北京市主管的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北京医药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领导4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的中心议题是围绕如何保护、利用珍稀药用资源,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等展开讨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与有续利用的关系,使珍稀动植物资源真正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他特别强调对群众不太了解不能理解的药用动物养殖方面,要通过媒体,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科学普及与教育,让群众了解真相掌握真知用好真药,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赢得更好的外部环境、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做了主题报告,对我国中药资源状况、珍稀濒危物种的养殖种植情况、国家对濒危珍稀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管理作了全面介绍,并就如何进一步保护好运用好珍稀药用资源服务中医药事业、服务百姓健康等,发表了意见,同时明确提出了对珍稀濒危药用物种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观点,得到了全体与会专家的赞同!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类保护动物不是单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通过保护动物实现大自然生态和物种的平衡,进而为人和动物营造出一个良好自然和谐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会上,来自中科院动物所的黄乘明、李明教授向中医药领域的专家介绍了我国黑熊等珍稀物种养殖的政策法规、行政许可、资源普查、养殖技术、合理利用等状况,表示坚决支持利用珍稀药用资源,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药用资源领域权威专家黄璐琦教授,从战略高度强调了了中药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为加强科学研究是实现资源保护的前提。提出四大措施:1)普查资源,摸清家底;2)大力发展人工种植养殖; 3)珍稀资源的综合利用;4)服务工业化产业需要的定点种植与定向培养。
    针对近期国外一些机构借助动物保护名义,质疑中国黑熊养殖业的情况,许多专家发表了不同看法。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指出:在国际公约谈判中,动物保护与资源利用一直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原来规则理念都由西方主导,中国都是后面进入,话语权不够。他认为,在濒危保护这个领域,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领域我们一定要有主导权、话语权,一定要将珍稀动物保护与促进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保护利用好珍稀动物药用情况,为中医药健康发展、为中国人民也是为全球人民健康做出贡献。
    对于珍稀动物药材,专家们普遍认为,在中国5000千年文化传承的客观历史与现有条件下,天然牛黄、熊胆粉、犀牛角粉、羚羊角粉等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最珍贵资源。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北京中医院心血管专家刘红旭教授,东直门医院药剂科主任曹峻岭等认为,要继续加强科学研究,用数据论证珍稀药物的不可替代性。还要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等行业组织,向社会上广泛宣传,让正确的信息、科学的信息代替不正当的虚假信息,使珍稀动物保护和合理利用更协调。
    来自东直门医院的王耀献院长、中日友好医院的姚树坤副院长与广安门医院副书记殷海波一致强调,要非常珍惜和合理使用名贵中药材资源,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熊胆粉、牛黄、麝香等用在精品中药上,用在中医危急重症的抢救上,用在因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无法控制的感染上。提高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这将为我国更好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及为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而且也将大力提升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国际科技竞争力。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不希望、也不可能建立在匮乏、濒危物种的资源基础上,中医药界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来保护珍稀药用资源,同时进行合理利用,以保障百姓用药需求,坚持民族利益,支持民族中药和药用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权!
    会议最后,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俊德代表会议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药协会,就会议情况进行了总结发言。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