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办好1-2个精品学术会议 大力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
2月26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广州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出席了会议。王国强指出,学会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每年办好1-2个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会议,整合资源,大力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吕玉波、严世芸、李俊德、李清杰、杨明会、高思华、谢阳谷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常务理事,全国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特邀代表、广东省和广州市中医药学会的负责同志约80人出席了会议。
王国强全面总结了近些年来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对学会大力推动学术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积极承担社会事务、主动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大力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介绍。
五年来,学会累计召开学术会议360余次,参会代表43000多人,交流学术论文约39000多篇;联合各省级中医药学会、专科分会和各有关单位,积极申报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近400项,共有4万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先后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临床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等10余项重大课题研究,组建成立了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已发布标准404项,审查通过133项,目前已累计发展个人会员18.7万人,团体会员171家,海外会员规模不断扩大。
王国强说,要科学研判学会创新发展面临的形势,学会工作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准确研判形势,把学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中医药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在谈及学会的发展时,王国强指出,学会要坚持服务学术进步,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科学普及,服务政府决策,服务会员发展的办会理念。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要找准定位,进一步明确推进中医药学术进步的主攻方向,针对当前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中医药学术进步缓慢、继承不够、创新不足的问题,集中力量组织开展科研攻关。二要立足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学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新的形势要求,紧紧瞄准对人类健康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方向,针对中医药发展急需解决的关系全局的重大学术问题。三要打造品牌,着力提高学术活动质量和水平,要充分利用学会专家人才优势,紧紧围绕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大学术问题、前沿问题和关键领域,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究和研讨,办好学术刊物,推进学会专家思想库建设,加强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多学科研究尤其是经济、社会科学研究,高度重视学术活动的质量与水平,继续抓好学术精品工程,研究制定保障学术活动质量与水平的管控机制与措施。四要整合资源,大力培养培训各类中医药人才。要注意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富于创新精神的中医药专家和管理人员,形成一批中医药创新团队,探索建立与学会工作相适应、有利于培养名中医、有利于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业务水平的继续教育模式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才培养环境。五是建立机制,进一步做好中医药文化和知识科普宣传工作,要根据社会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利用好大众传媒开展科普活动,建立一支中医药科普工作队伍,让中医药科普工作有人做,愿意做,长期做。同时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领导学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会上,常务理事们一起讨论了“十二五”学会工作思路和2011年学会的工作计划,审议通过了2011年学术活动计划、2011年继续教育项目和推荐中国科协八大代表人选等有关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