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会议纪要
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发布日期:2010年1月13日

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于2009年10月17日至1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元之江度假村顺利召开,会议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办,浙江省中医院协办。参会人员60余名,收集会议论文54篇。参会人员覆盖面较广,分别来自北京、天津、内蒙古、陕西、吉林、河南、山东、浙江、湖北、四川、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及直辖市。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孙塑伦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主任委员李建生教授(河南中医学院)、姜良铎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高颖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以及陈绍宏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符为民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黄永生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内科分会专家均参加了会议,并做了重要发言。

    本次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孙塑伦教授致开幕词;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高颖教授对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在过去一年内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发言,感谢内科分会成员对学会工作的支持。会议先后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高颖教授、河南中医学院李建生教授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晓云教授主持;主要内容有:

    一、 特邀报告
    会议特邀了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詹思延教授作了题为“临床研究设计概述”的专题报告,针对临床研究中的“数据质量问题以及如何针对不同临床数据采用适合的临床研究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收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此外,南京中医药大学申春悌教授做了“病证结合证候要素的研究”的特邀报告,结合本单位所作证候内实外虚的临床研究,着重诠释了证候概念和引入数理统计的中医证候研究,专家们就中医“证候”概念及研究方法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教授做了“利用临床信息开展科学研究的思路与实践—构建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技术体系”的特邀报告,为如何利用临床信息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二、 学术交流
    会议学术交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了从临床研究疾病层面到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从临床教学到学科建设,以及涉及到基础研究等诸多内容,形式以主题发言与答疑、讨论相结合的形式;针对“中医临床科研存在的问题”孙塑伦主任委员做了专题发言;姜良铎教授介绍了从状态论治――中医临床创新思维方法与技术;符为民教授讲解了中医内科临床辨证客观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李建生教授做了题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诊断研究”的专题报告;在临床疾病层面,张晓云教授和刘清泉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分别做了“肺心病中医药治疗体会”、 “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策略 ”的专题报告,在临床教学方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聂晓莉博士就“标准化病人在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中的应用”进行了汇报;在学科建设方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李秀惠教授介绍了“学科建设为先导,自强不息求发展”的心得体会;在基础研究方面;中国中医科学院陈兰羽博士后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刘友章教授分别以“从络论治肝纤维化的研究”、“健脾祛湿方干预重症肌无力大鼠肌肉线粒体及神经肌肉接头电镜观察”为题作了专题发言。

    与会专家针对不同汇报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气氛融洽,其中“证候”相关主题颇受专家关注,并达成以下共识:1、有必要组织一个专题讨论会针对“什么是证候、症状、证型,三者之间关系是什么?”展开面对面的自由讨论,通过讨论达成专家共识;2、提出“中医现代化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患者个性与共性”、“如何将医生的个体化经验上升为知识以更好传播”等关键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分会拟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

    主任委员孙塑伦教授提议将明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专题研讨会的会议议题定为对证候的专题研讨,地点定在四川眉山,与会专家一致赞同。本次会议在临床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均提供了可借鉴和学习的模式,大家受益匪浅,会议圆满结束。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秘书组
          2009年10月18日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