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学术委员会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承办的第13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学术委员会暨“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第一次全体工作会于2008年4月19~22日在浙江杭州市召开。本次大会完成了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报告。共收到论文146篇,其中关于病毒性肝炎的70余篇,有关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等其他相关内容70余篇,基本代表了近两年来中医肝胆病研究动态和学术水平。
正如钱英教授在论文集前言中所提出的本届学术年会的中心议题是: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病的特点和优势。总体上讲,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内涵应该是:中医药学不仅具有医学性质和自然科学属性,还具有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注重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运动变化的角度把握生命规律和疾病演变,在实践中,体现为个性化的用药取向。关于中医药优势,主要是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和发展空间广阔六个方面。特色和优势是动态变化的,不断发展的。
面对病毒性肝病而言,每年国家支付的医疗费用在一千亿以上,继七型肝炎病毒之后,TTV病毒等更多型的肝炎病毒被发现;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处于全国乙类传染病的前五位;慢性肝病和肝硬化发展为疑难重型肝病依然居高不下。通过本次学术交流,希望广大中医同道能充分认识和积极发挥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对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调整和增强免疫、修复肝脏病理组织损伤、抗肝纤维化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切实着力提高自身的中医自身诊疗能力和水平,充分展现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广阔发展前景,更好地为广大肝病患者服务。
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内中医、中西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就肝病治疗现状与进展做了专题报告。山东中医药大学尹常健教授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研究的概况、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与特色、以及中医药治疗中的领域目标定位等几个问题进行报告;深圳东湖医院聂广教授就国家课题肝络淤阻证研究情况向大会作介绍;上海中医药大学刘成海教授就急慢肝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过程及相关标准说明作了详尽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钱英教授就肝病经验传承体会,报告了拜师是基础、带徒是途经、学科建设是载体的传承心得;首都医科大学佑安医院段钟平教授就重型肝炎及肝衰竭现代试验平台及其应用研究现状进行报告,愿将该平台做成重型肝炎肝衰竭中医、西医研究的重要工具和基本手段,提供现代支持;承办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娄国强教授就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与进展进行报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范建高教授以大量流行病学调研数据为依据就脂肪肝的危害及其诊治对策进行报告。
大会还邀请近两年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肝病方面做出大量工作并取得明显进展的代表进行大会发言。同时代表还就各专题进行分组学术交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查司长出席会议,他充分肯定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学术委员会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联合召开学术会议,共同促进中医肝病学术发展的这种形式,肯定了学会在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本次年会秉承本学组一贯保持的“提倡科学态度,树立良好学风会风”的宗旨,用务实的精神推动中医药治疗肝胆病学术的发展。本次委员会初步拟定2010年上半年在湖南长沙(待定)举办第十四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会议将广邀台港澳地区、中西医同道共同交流探讨。会议将一如既往地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探讨,同时也将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癌前病变的干预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中医辨证论治等进行探讨。
十三届学术会议秘书组
(车念聪执笔)
2008年4月22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