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国科技大会以及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上级部门的中心任务,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扎实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以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为己任,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事业发展为目标,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继续做好继承与创新工作,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
2007年学会将认真开展“读中医经典 学中医名著”等系列重要学术活动和召开84个学术会议(其中国际学术会议10个),并切实加强学术会议质量的考评监控工作。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 “读中医经典 学中医名著”大型读书活动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发展,提高广大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学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医“读中医经典 学中医名著”大型读书活动。以开展继续教育,提高中医药人员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为切入点。同时,学会将设立组织委员会和读书活动办公室负责此项活动。6月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推出《名家为您选名著》百部系列丛书,组织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和会员阅读、学习。在主管的杂志上开辟“读书活动辅导园地”、“读书活动名家讲坛”,推出“名医与名著”系列讲座,开展有奖征文、读书知识竞赛及演讲比赛等活动。今年年底进行小结,明年整个活动完毕后进行大会总结。
2.开展中医“治未病”理论研究,确立科学的预防保健思想
在年初中医“治未病”在京专家座谈会的基础上,于10月在北京召开“中医‘治未病’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专题研讨会”,同时在学会主管的期刊杂志上开辟“治未病学术研究”专栏。旨在从理论研究、临床应用及公共卫生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和科学内涵,深刻认识“治未病”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预防保健事业、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认真梳理“治未病”思想在保健、临床等方面的实现形式与途径。
3.弘扬衡阳会议精神,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
为更好地落实吴仪副总理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实施“六名”战略,值此衡阳会议召开25周年之际,学会于5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为期三天的“纪念衡阳会议25周年暨2007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峰会”,总结衡阳会议以来突出中医特色优势的经验,对中医药发展战略问题进行研讨。
4.召开“北京四大名医暨现代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讨报告会”
为了更好地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与思想,于9月份在北京召开“北京四大名医暨现代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讨报告会”。届时,中华中医药学会将邀请肖龙友、施今墨、汪逢春、孔伯华及其他著名中医药学家的传人做学术报告。
5.颁发全国首届“中医药学术传承高徒奖”
为了更好推动中医药的继承工作,表彰在中医药继承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名老中医的高徒,学会将开展“全国首届中医药学术传承高徒奖”评选活动,并于12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三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上举行颁奖仪式。
6.召开“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论坛”
8月份在北京召开“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论坛”。论坛将采用特邀专家(来自不同学科、领域)作主题报告和自由发言的形式,围绕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方面的作用等议题展开讨论,促进中医药多学科研究和科技创新,探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思路。
7.提高期刊的编辑出版质量,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1)继续做好中医药期刊审读工作,进一步提升期刊编辑质量
继续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关要求,加强中医药期刊审读工作。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研讨会,修订《中华中医药学会期刊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和标准,为实施中医药精品期刊工程做好准备。
(2)召开编辑期刊出版年会
召开全国中医药期刊编辑出版分会年会。针对当前新形势下的期刊发展现状,主要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编辑出版水平,打造中医药精品期刊工程,弘扬学术,并在到会的各位专家和领导的指导下,与各中医药期刊杂志共同研讨创新体制下中医药出版行业如何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以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大会还将对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的获奖期刊颁奖。
(3)承办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选活动
认真做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交办的2007年度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选工作,成立由行业内外知名编辑出版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按照科学合理的评选方法,从学术内容、期刊质量、办刊方向、编校水平等多个方面对参评期刊进行审评。届时,将评出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0个,并在今年期刊编辑出版年会上进行颁奖。
(二)认真实施“六名”战略,全面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1.颁发全国名中医奖、百名杰出女中医师奖、全国百名优秀中医医院院长奖、农村名中医奖
名老中医药专家是中医学术发展的根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为表彰他们长期以来对中医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传承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将颁发全国名中医奖;为了鼓励女中医师为中医药事业做出的贡献,培养并推出女学科带头人,将开展“全国首届百名杰出女中医师”评选活动;为了树立全国中医医院管理方面的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在中医院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优秀院长,学会于6月份在杭州召开“中医名院管理论坛”,并评出百名优秀中医医院院长;为激励优秀乡村中医的工作热情,在年内开展农村名中医评选活动,于10月份在北京对其进行表彰。
2.开展“名科·名院”共建活动
学会将与广东省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眼科医院、洛阳正骨医院、青岛海慈医疗集团、厦门市中医院、辽宁中医学院附属肛肠医院等国内10余家医院开展“名科·名院”共建活动,探索院会结合共建“名科·名院的经验”。
3.召开“地道药材研究论坛”
学会与河南省焦作市卫生局主办于9月在焦作市举办“地道药材研究论坛”,重点围绕地道中药材特定生态环境和规范化种植研究、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中药创新药物和新制剂研究以及中药研发及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问题展开。
(三)开展继续教育,推广适宜技术
2007年学会拟实施继续教育项目82项,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举办中医临床适宜技术培训班
为了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充分利用各分会的优势,举办适宜技术推广学习班,在北京、山东、杭州、西安、洛阳等城市开展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经穴体外反搏法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技术、赵氏雷火灸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技术、塑性弹力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技术、牵弹三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等适宜技术的推广活动。
2. 举办《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培训班
为了切实加强《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的推广应用,我会计划三年内分区域对全国部分中医医院及综合医院的中医护理管理及临床护理人员(共计1300人)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并于今年5月、7月、9月、11月在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省会城市举办第一轮共四期培训班。同时,还将收集整理受训护理人员对《常规》内容的意见,并及时将其反馈到编委会。
3.举办西部乡村医生临床技能培训班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技术培训,提高其医疗保健技术水平,联合西部几个省市的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举办西部乡村医生临床技能培训班,并于年内在陕西、青海二省开展试点工作。
(四)开展科普活动,扩大中医药影响
1.举办科普论坛、科普报告会、组织撰写科普论文和评选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进一步加大中医药科普工作力度,于9月在南京举办全国第二届中医药科普论坛;于春秋两季在北京组织2~3场大型科普报告会;组织各专科分会撰写100篇高质量的科普论文,并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开辟专栏进行刊登;开展“全国中医药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的评选活动,努力开创中医药科普工作新局面。
2.组织中医药专家走进央视《百家讲坛》
协调组织中医药专家走进央视《百家讲坛》,为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知识的广泛传播与普及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鼓励科技创新,做好评奖工作
认真总结科技奖和科普著作奖评审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在继承好的评选办法和评选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选办法、工作程序、奖励制度和实施方案,认真做好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普著作奖的评审工作,正式启动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的评审工作,并紧密关注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方向,及时调整评审思路,充分发挥各个奖项对全国中医药学术发展的示范、推动、引领作用。
为了更好地激励基层中医药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从今年起将给基层中医药工作者开辟一条“便捷通道”,基层中医药工作者在中医药领域如有新发现、新技术或新成果,经当地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定后,可以直接推荐我会。此外,我会从今年起将对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且在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获奖者进行表彰,并聘请其项目负责人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创新首席专家”。
(六)继续做好标准化工作,提高中医药规范化水平
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托,结合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实际,成立相应的工作结构;完成内科、糖尿病、艾滋病、感染病、妇科、儿科、皮肤科、肛肠科、骨伤科、周围血管病、风湿病、肿瘤、失眠症、推拿技术、文献整理等100个左右的标准;制订中医内、外、妇、儿、眼、耳鼻喉、肛肠、皮肤、骨伤等9个学科的名词术语国家标准;组织专家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120个病种及《中医、中西医结合常见病诊疗指南》14个病种的标准初稿进行终审,并视成熟情况择期发布。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1.积极发挥传统医药人才队伍及理论体系在烟草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烟草危害健康的事实已早已被科学家从流行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研究中得到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烟草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有吸烟者3.5亿,占全球吸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烟草使用对我国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使广大的中医专家能够认识到烟草对健康的危害,从而在工作中能够身体力行,不但自己戒烟,而且要向治疗的病人宣传烟草危害,促使病人及其家人主动戒烟或不吸烟,我会将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积极开展 “发挥传统医药人才队伍及理论体系在烟草控制工作中的作用”的研究。并于今年的5月31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传统医药界促进控烟工作大行动”启动仪式,中华中医药学会将启动“传统医药界促进控烟工作大行动”并筹备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传统医药控烟工作委员会并开展相应的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吸烟危害的认识,营造无烟、清洁、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公共环境。
2.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组织专家赴英国参加“中英中医药高峰论坛”,组织专家赴加拿大考察中医药在加拿大发展的概况、协助在加中医药团体开展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强中日韩三国间传统医药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日本中医药普及学会举办中医药常见病学术研讨会,与韩国大韩韩医师协会共同学会第十二届中韩传统医药学术研讨会;如期举办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医络病学研究等国际学术研讨会,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与水平。
(八)加强组织建设,实行民主办会
1.继续加强分会管理
严格贯彻《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分会管理,经广泛征求省、市级中医药学会、本学会各专科学会和相关专家的意见,实行民主选举,实现专科分会领导的正常更替,并注意梯队建设,增强分会的生机和活力。
2.成立新的工作委员会和分会
为了充分发挥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协调、管理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学会将成立新的工作委员会。①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更好地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年内拟成立农村中医药工作委员会;②中医药在防治颈、肩、腰、腿疾病及足部保健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近年来,随着颈、肩、腰、腿等疾病发病率的增高,中医药特色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年内筹备成立颈肩腰腿足保健工作委员会。
进一步完善各专科分会的建设,成立新的分会,以更好地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①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区域优势明显,流派色彩浓厚,学术成就突出的地域医学,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安医学,促进其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拟在年内成立新安医学研究分会;②为了深入研究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理论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的作用,拟在年内成立未病学研究分会;③目前,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拟在年内成立神志病分会;④为了加强对《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研究,拟在年内成立内经学分会;⑤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母婴护理保健中的特色与优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拟在年内成立母婴护理保健分会;⑥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医药信息的共享,拟在年内成立中医药图书情报分会。
3.充分发挥理事、常务理事的作用
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每届任期五年。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理事会的职权。学会机关将通过互联网、信函、电话、传真等方式加强与各位理事、常务理事的联系与沟通,以更好地发挥理事们的作用。
4.建立学会志愿者队伍
通过互联网、期刊杂志、报纸等媒体,或单位、专家推荐等途径,在会员中及社会上公开招募500名热爱学会工作并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的志愿者,并根据“简洁明确、易于操作、管理有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管理、活动、激励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学会发展注入活力。
(九)进一步加强机关能力和水平建设
1.按照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会各项工作,把学会真正建设成学习型团队、服务型机关。在青年职工中继续开展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2.构建和谐的团队,不仅仅在于规章制度的建立,更在于职工思想和观点的真正转变。学会的管理,除了要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外,还必须有学会的文化,制度只能解决基本任务的完成,而无法带来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所以,我会将逐步用先进文化来统一职工理念,不断提高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加强学会的信息化建设,已于今年4月初为学会办公机关接入了光纤专线,使学会各部室能直接与互联网相连接,提高了学会机关的办事效率。与此同时,学会正在对现有的网站进行更新、改版,并购置我会专用的服务器,把我会网站真正建成优秀的医学类专业网站,充分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为广大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