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会议纪要
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会议纪要
发布日期:2008年4月18日

    2007年6月30日~7月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行了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本次会议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主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糖尿病之友》杂志社承办,黑龙江宝泉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刘铜华教授主持,来自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领导和糖尿病分会委员及其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师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共有收到来自三十个省、市、自治区论文164篇,经分类编辑为专家论坛23篇、理论研究68篇、实验研究19篇、临床研究54篇,编辑制成光盘350套;其中23篇被收录到《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精选集》。
    本次大会围绕着“糖、脂、心”主题,展开了广泛交流和讨论,并对《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进行了解读。大会专题讲座19次,大会交流论文23篇。在专题讲座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仝小林教授介绍了糖尿病疑难病案中医治疗分析,例举解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皮肤温度异常、顽固性便秘、多尿症,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病变,以及单纯中药降糖治疗等病案,介绍了辨证要点、用药经验;并根据糖尿病的病机特点,提出肥、糖、络整体疗法的基本思想:(1)将肥胖、血糖、血管并发症作为一体进行治疗,肥糖并治,糖络并重,瞻前顾后,首尾呼应;(2)以中焦大气不转所致六郁与络滞为核心病机,体现了肥胖2型糖尿病的基本特征;(3)治疗以舒畅中焦气机和早期、全程治络为中心的治疗理念;治疗法则:(1)“消膏转浊”调肥脂;(2)“开郁清胃”解郁热;(3)“辛开苦降”畅气机;(4)“苦酸制甜”降血糖;(5)“活血通络”早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陆宗良教授介绍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重点介绍了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危害及干预效果、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特点、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策略、他汀药物调脂外益处及使用注意,提出了糖尿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的的处理原则:(1)控制高血糖,使血糖达目标值;(2)改善血脂异常,使血脂达目标值;(3)控制引起血脂异常的继发因素;(4)改善生活方式:非药物治疗措施的实施;(5)血脂调节药物的选择。联合应用的注意事项:(1)联合使用药物时,其剂量尽量减少;(2)可采用不同时间服用贝特类和他汀类;(3)注意监测ALT、CK、Cr、BUN,注意询问是否存在肌无力、肌痛等症状;(4)他汀类尽量不要与吉非贝齐联用,而与非诺贝特联用的副作用较小;(5)不同的他汀类,副作用也不完全相同。福建省立医院大内科主任、内分泌科主任,福建医科大学内科教研组主任林丽香教授介绍了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2型糖尿病全球指南,强调了糖尿病治疗要点:(1)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较无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早期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至关重要,其中血压、血脂的控制都很重要;(2)除了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外,积极的药物治疗对于大多数病人都很必要,能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3)在降脂治疗中,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他汀处于核心地位;(4)在降压治疗中,循证医学证据表明,ACEI和ARB是最佳选择,而ACEI有更理想的性价比,在ACEI中,蒙诺是最佳的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院长,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杨叔禹教授介绍了2型糖尿病的预防策略,阐述了中间高血糖状态人群的中医证型特点:(1)中间高血糖状态人群以气虚血瘀、气虚、气虚痰湿为主要证型;(2)气虚是中间高血糖发病的最主要的病因,瘀血是主要的病因及病理产物,痰湿证可能是中间高血糖人群主要的证候;(3)中间高血糖状态人群存在着超重及肥胖、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其中尤以气虚痰湿证为著,但未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出了中医药预防糖尿病的思路:(1)“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准确把握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中医证型是预防成功的关键;(2)循证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主要的研究方法,中医药研究也需要采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魏子孝教授介绍了减肥降脂治疗的临床体会,认为肥胖症的治疗应是两个方面,一是膏脂的消耗,少食、多动是杜绝肥胖之因,至于用药物消除膏脂,古无成法,现亦乏术。二是针对“浊气”增多而为患,此为肥胖之果,实即高脂血症,古今治疗重点全在于此,仍如前法。在治疗中以脾虚为本,痰浊为标,标本兼顾,可以考虑以体形为纲:(1)扶正:(肥人气虚、多痰;瘦人阴虚、多火。无证可辨者可作用药参考。辨证论治总扶正当围绕护脾、健脾):①体肥者健脾行气,四君子汤加减:党参、苍白术、茯苓、木香;②体瘦者健脾养胃,气阴双顾,四君、益胃汤加减:太子参、苍白术、茯苓、北沙参、玉竹、麦冬。(2)祛邪:(痰、瘀证不明显也应合用).①治痰浊:加半夏、泽泻、昆布;②治瘀阻:加姜黄、莪术、生山楂、生蒲黄;若瘀阻证显著(如舌质紫黯),先用活络效灵丹(丹参、当归、制乳香、制没药)加姜黄、莪术、生山楂、生蒲黄、半夏、泽泻、昆布;③若兼见湿热内蕴(如舌苔黄腻),先用泻黄散(生石膏、栀子、防风、藿香、甘草)去甘草,加半夏、泽泻、昆布;④凡习惯性便秘者,加槟榔、火麻仁、大黄(合成药再加芦荟)。此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刘喜明教授对《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进行了解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吴深涛教授介绍了从糖脂毒性论治糖尿病,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李赛美教授介绍了用伤寒方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冠心病的辨治要点,辽宁中医药大学副院长石岩教授介绍了葡萄糖转运蛋白与胰岛素抵抗,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院长介绍了通络干预心血管疾病的整合调节机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赵进喜教授介绍了六经辨治糖尿病的临证经验,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柳国斌副教授介绍了糖尿病足的诊治经验。
    本次大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1)注重学科交叉,激发创新。会议特别邀请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学者就“糖、脂、心”的关键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2)影响广泛,学术氛围浓厚, 交流互动积极踊跃,收获颇丰。(3)本次会议安排时间紧凑,节奏快,内容丰富;学术交流的论文、专题报告,主题突出,研究深入,创见多、理念新,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本次大会筹备期间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领导的关心和指导,还得到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糖尿病之友》杂志社以及黑龙江宝泉制药有限公司、天士力集团、广州中一药业、北京泰德制药、宛西制药、中新药业隆顺榕制药厂、强生公司、杭州署龙贸易公司等企业的大力支持。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2007年7月5日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