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发布日期:2008年4月17日

    “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于2007年8月24日—8月27日在青岛海尔国际培训中心举行。
    参与人员有: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高思华司长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王昌恩主任
    3、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秘书长
    4、中国中医科学院曹洪欣院长
    5、青岛市卫生局周民政副局长
    6、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新陆校长
    7、山东省中医管理局于淑芳局长
    8、德国耶拿大学临床心理和生物部Johannes Hewig教授
    9、德国哥特兰岛临床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Nashat Abumaria教授
    全国各兄弟院校专家学者、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共计280余人.
    本次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及山东中医药大学承办。本次大会之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主任委员会于2007年8月23日召开预备会。预备会讨论确定了本次大会日程、主持人和大会学术报告人员名单;讨论确定了增选委员(包括青年委员)和学术秘书人员名单;审议通过学科发展报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指导意见、学科关键问题调查问卷等会议文件;讨论确定了大会优秀论文和下年度会议主题、时间、地点。
大会开幕式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大会秘书长乔明琦教授主持。
    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教授致欢迎词。强调本次大会突出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特色。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只有结合临床才能丰富发展,中医临床研究和中医基础理论紧密结合才能提高疗效。青岛市卫生局周民政副局长到会祝贺。
    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秘书长发表讲话。分析回顾了中医有关情绪、健康、疾病等的丰富理论和实验及临床研究成就。充分肯定了换届后的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在以王昌恩主任委员为核心的主任委员会领导下,取得的可喜成绩。希望中医基础理论分会今后突破传统,进一步推动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中医科学院曹洪欣院长在讲话指出: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应以中医理论文献数据挖掘、临床实践、现代科学技术为源泉,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目标。
    大会代表德国耶拿大学临床心理和生物部Johannes Hewig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王昌恩主任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今明两年中医基础理论科研立项,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
    山东省中医管理局于淑芳局长在讲话中强调:中医基础理论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高思华司长讲话指出:今后基础理论研究应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正确认识中医的科学内涵、广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成果、总结临床经验,创新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分会李澎涛副秘书长宣读了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李德新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发来的贺信。
 
大会学术报告内容涉及两大议题。
    围绕 “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 议题。先后有11位报告人作大会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涉及“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的理论研究、实验和临床研究等。
    来自德国耶拿大学临床心理和生物部的Johannes Hewig教授和哥特兰岛临床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Nashat Abumaria教授围绕情绪研究的国际前沿分别做“Cortical Activity and Affect(大脑皮质的活性和影响)和“Animal models of depression:Their application for identifying new therapeutically active molecules(抑郁症的动物模型)”的专题学术报告。
    山东中医药大学乔明琦教授结合肝气逆郁两证人群流行病学调研方法研究成果,揭示两证致病因素和现代发病机理、介绍了肝气逆(郁)两证大鼠模型造模及宏观评价方法;武汉大学章登义教授介绍了运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对猕猴面部肤色模型进行图像形状和结构的分析及处理以识别猕猴表情的动物实验研究新领域;河南中医学院詹向红教授结合愤怒情志诱发材料选取的实验研究过程,强调了中医情志研究需要开拓新方法的理念;上海中医药大学方肇勤教授结合实验研究荷瘤小鼠存在情志改变,不同证候荷瘤小鼠下丘脑等组织发生大量的基因表达和外显子剪接的差异等成果,分析探讨不同证候荷瘤小鼠的情志与神经内分泌表达的特征;安徽中医学院王键教授以传统中医脑髓理论和既往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中医药疗法促进缺血性中风内源性神经功能修复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其研究思路及相应的中医治则治法;湖北中医学院孔明望博士介绍了通过建立大鼠模型,从肾虚痰阻的角度探讨补肾化痰法对该AD模型的干预作用和作用机理,为中医药防治AD提供实验依据。
    山东中医药大学迟华基教授以“《内经》论情志与消瘅(渴)”为题系统阐述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对情志理论的传统认识及情志与消瘅的关系;辽宁中医药大学郑洪新教授系统阐述了中医情志调节理论及其与五脏的关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王振宏教授以“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为题分析了现代心理学积极情绪的概念及其对健康治疗预防的作用。
    围绕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议题。先后有9位报告人作大会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涉及中医理论形成与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中医理论观点、中医理论教学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从主体兼容,多元综合;活体取“象”,实体求证;整体联系,动态调控等方面系统论述了中医理论的构建原理,对准确把握中医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山东中医药大学张庆祥教授在分析中医学是宏观整体医学与西医学是微观分析医学的文化根源为原子论与元气说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中医宏观整体医学的特色与优势。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潘桂娟教授通过对中医理论现代发展概要及存在问题等的深入分析,从中医理论发展的总体趋势、目标与思路、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中医理论的现代发展进行了战略思考。北京中医药大学李澎涛教授在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解决临床需求为目的,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应用性研究的发展对策。陕西中医学院邢玉瑞教授以“中医独立发展论述评”为题,提出保持中医特色,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独立发展中医的观点。
    天津中医药大学孟静岩教授、内蒙古医学院任秀玲教授分别以“建设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的思路与举措”、“概念、判断、推理形式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为题作专题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提出了五行非五材,是自然界气的五种运动形式的新观点,并系统阐述了五行在自然界的运动规律。湖北中医学院王平教授以“重视中医复合病因的研究”为题,在系统论述“复合病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中医病因组数据库、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复合病因动物模型等方法深入研究“中医复合病因”的思路。
    大会分会学术交流围绕情绪基础研究、情志致病发病机制研究、情志病证有效干预研究、情绪研究方法、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发展报告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指导意见、中医基础理论动物实验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方法学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独立发展、中医学理论的概念范畴、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及人才培养等内容展开了广泛学术交流,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发展意见和建议。
    大会闭幕式,由安徽中医学院王键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陈钢教授主持
    王昌恩教授宣读《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发展报告》。
    王平教授宣读大会优秀论文名单
    陈钢教授宣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新增委员、新增常委、学术秘书组成员名单。
    陈钢教授主持讨论通过会议纪要。
    王键教授宣读了热情洋溢,催人奋进的闭幕词。
    本次大会本着“突出学术、加强交流、注重发展、提倡创新”的精神,与会代表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发展报告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指导意见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专题讨论,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   
2007年8月26日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