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痛风
分类:中医类 - 风湿病科
浏览量:133
前言
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古时候被称为“帝王病”、“富贵病”。近年来,这种“富贵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痛风发病率正在直线上升,并且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我国,尤其是沿海等开放地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是疑难病。它来时如风,突然发作,患者疼痛难忍,苦不堪言,缠绵难愈,严重危害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痛风是由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的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并进一步损伤组织所形成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慢性关节炎,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并累及肾脏,导致肾结石,甚至慢性肾功能不全。此外,痛风和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呈明显相关性。 我国在痛风的防治方面尚未达到国际水平,这可能与患者缺乏基本的诊疗知识、治疗依从性差和存在较多知识误区等因素相关,然而对这种疾病的正确预防、治疗等相关的知识却远没有达到普及的地步,所以充分认识到痛风的危害性及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第一部分 概念
1.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尿酸生成增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机体血尿酸水平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尿酸析出、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风湿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并累及肾脏,导致肾结石形成,甚至慢性肾功能不全。该病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如饮酒及食用海鲜等高嘌呤饮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已经发展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一般人对它缺乏认识,甚至少数医生的警惕性也不高,以致长期误诊。因此,遇到急性关节疼痛,要警惕是否患了痛风。

2. 什么是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指成人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不分男女,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有相当一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可终身不出现关节炎等明显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没有临床症状的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并不代表他的关节组织或肾脏完全正常而未受到尿酸沉积的影响,只不过是这些尿酸沉积引起的组织损害比较轻微,尚未造成明显的临床症状,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比痛风高很多。

3. 什么是尿酸?正常血尿酸值是多少?

尿酸是嘌呤的分解产物,因此尿酸的产生直接依赖于内源性嘌呤的产生和嘌呤的摄入量。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最后在黄嘌呤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尿酸。由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失去了尿酸氧化酶活性,使它们无法进一步将尿酸盐氧化成更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尿囊素,因此一旦产生,尿酸就只能通过肾脏或肾外途径消除。

血尿酸正常值为210~420μmol/L(<7mg/dl)。既往认为,男性血尿酸正常值为148.7~416.4μmol/L,女性为89.2~356.9μmol/L。女性的正常参考值比男性低60~70μmol/L,在停经期后尿酸值才逐渐上升,并接近成年男性的数值。但根据2023年版《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定义,高尿酸血症是指成人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不分男女,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儿童和青少年的尿酸值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及性别来定义,一般认为15岁以上可以参考成人标准。

4. 什么是核酸?什么是嘌呤?它们与尿酸有何关系?

核酸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它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核酸在酶的作用下,核酸中连接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水解断裂产生低级多核苷酸和单核苷酸。各种单核苷酸受细胞内磷酸单脂酶水解成为核苷与磷酸。核苷的进一步分解过程及其产物在各种动物体内略有不同,但是一般都要经过磷酸解的反应生成嘌呤碱(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等)与嘧啶碱以及戊糖。

嘌呤是核酸(DNA和RNA)分解代谢后的产物,它主要包括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等。其中以腺嘌呤和鸟嘌呤为主。首先,在脱氨酶的作用下,嘌呤水解脱去氨基,转化为次黄嘌呤,接着,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次黄嘌呤氧化生成黄嘌呤。同时,鸟嘌呤在脱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黄嘌呤。最后,两种来源的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尿酸。

总之,核酸氧化分解生成嘌呤,嘌呤进一步氧化成为尿酸。正常情况下,嘌呤的摄入、合成和分解以及尿酸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但当嘌呤代谢失衡或尿酸排泄减少时,可能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进一步可能导致痛风、肾结石等疾病。

5. 中医对痛风有何认识?

“痛风”作为病名出现,在中医医学史上也比较早。金元时期的医学家朱丹溪(1281—1358年)在他的著作《格致余论》里,就有一篇叫作“痛风论”。到清朝时代,痛风的病名出现在多位医学家的著作中。但是,中医书里出现的“痛风”病名,范围比较广:有的指“痹病”,有的指“痛痹”、“风痹”或“白虎历节风”等。古代医家对痛风的认识是广义的,包含了西医痛风的概念,认为其病因病机不外湿、热、痰、瘀、虚五种。《外台秘要》云:“热毒气从脏腑中出,攻于手足,则焮热赤肿疼痛也,人五脏六腑井荥输,皆出于手足指,故此毒从内而出,攻于手足也。”《丹溪心法》曰:“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而《医学入门》则认为:“形怯瘦者,多因血虚有火;形肥勇者,多因风湿生痰。曰历节风:甚如虎咬;曰白虎风:痛必夜甚者,血行于阴也。”总之,中医认为,痛风或因内伤、气血亏虚、外感风寒湿邪,以致痰瘀、阴火流注经络,风、寒、湿、痰、热(火)、虚交相为害,污浊凝聚,不得运行而作痛。其中夏禹铸著的《医略六书·痛风》里描写的症状,与现代所称的痛风最为接近,书中写道:“轻则骨节疼痛,走注四肢,难以转侧,肢节或红或肿,甚则遍体瘰块,或肿如匏,或痛如掣,昼静夜剧。”因此,痛风属中医痹证的范围,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预后早有认识,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广泛指导着临床实践。

中医治疗痛风有其独特的优势,是西医无法代替的,如果有机地结合西医治疗,将给痛风的治疗带来意想不到的疗效,其前景非常广阔。

第二部分 分类
6. 痛风的临床类型有哪些?

痛风的临床类型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目前发病原因未完全阐明。继发性痛风主要发生在其他疾病过程中(如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因服用某些药物以及肿瘤放/化疗等所致。

7. 什么是原发性痛风?

原发性痛风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尿酸代谢紊乱疾病,病因未完全明了。主要考虑有以下两种情况:

(1)尿酸生成过多:5-磷酸核苷酸-1-焦磷酸合成酶(PRPPS)活性增加,引起PRPPS合成过多,尿酸产生过多。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GPRT1)缺陷,引起PRPPS浓度增加,尿酸产生过多。

(2)尿酸排泄减少:多基因遗传缺陷使肾小管尿酸分泌功能障碍,尿酸排泄减少,导致尿酸在体内积累。

8. 什么是继发性痛风?

继发性痛风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导致的尿酸代谢紊乱,可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病及其化疗、放疗后:由于细胞核破坏过多,核酸分解加速使尿酸来源增加。

(2)各种肾脏疾病(包括高血压性肾血管疾病晚期):大多由于肾衰竭致使尿酸排泄减少,尿酸滞留体内,从而引发继发性痛风。

(3)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环孢素、吡嗪酰胺、小剂量阿司匹林等,均能抑制尿酸排泄,使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导致痛风的发生。

(4)慢性铅中毒:亦能使尿酸排泄受抑制。

(5)各种原因引起的酸中毒:当乳酸或酮酸浓度增高时,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尿酸分泌。

9. 痛风的临床分期有哪些?

按照疾病的病情进展将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分为:

(1)高尿酸血症期:患者未曾发作过痛风,仅血尿酸水平升高的时期。可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无晶体沉积)和无症状尿酸盐晶体沉积期。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患者关节炎突然发作的时期,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

(3)痛风间歇期:指两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之间的阶段;

(4)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患者关节持续疼痛,血尿酸水平持续波动,可伴有痛风石出现的时期;

(5)痛风性肾病期:微小的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间质,导致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引起肾小管萎缩变形、间质性纤维化,导致肾功能不全的时期。

第三部分 流行病学
10. 痛风发病率如何?为何呈直线上升趋势?

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的痛风患病率为0.1%~10%;2019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痛风患病率为0.03%~10.47%。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沿海及高原地区发病率高于内陆地区。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这导致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与痛风发病有关的食品(主要是各种动物性食品)在饮食结构中的比重逐渐提高,而动物性食物含较高的嘌呤,从而使尿酸生成增加,增加痛风发病风险。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对痛风认识的提高,诊断痛风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这可能导致更多的痛风病例被诊断出来,从而使发病率上升。

11. 哪些人是痛风的高危人群?

(1)性别:痛风更常见于男性,特别是中老年男性。女性在绝经前受雌激素保护,痛风发病率较低。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痛风发病率也会上升。

(2)年龄:6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男女及是否肥胖,是易患痛风的高危人群。痛风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0~55岁,平均年龄44.5岁。据统计,有60%以上的患者在这一年龄段中初次发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内分泌代谢功能下降,影响尿酸排泄的疾病增加,导致尿酸排出减少,总尿酸增加。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近年来国内痛风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3)家族史:痛风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痛风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4)肥胖:身体肥胖者痛风的发病率较高。国外报道,痛风患者中,60%~70%是肥胖型,易患痛风的是中年以上的男性肥胖者。青年时期体重增加越高,危险性越大。

(5)饮食:经常超量摄入富含嘌呤、蛋白质、热量的食品及酗酒的人群,痛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6)疾病:①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②肾结石,尤其是多发性肾结石及双侧肾结石。这些疾病都会提高痛风的发病概率。

12. 为什么痛风患者越来越年轻?

(1)摄入富含嘌呤类食物者迅速增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20~40岁的人群,饮食中含高能量、高嘌呤类物质者显著增加。

(2)肥胖者增多:调查表明,在40岁以下的痛风患者中,约85%的人体重超重。近三十多年来干部和知识阶层的年轻化、经济收入的迅速增加、社会活动频繁等因素,都促使这一人群食用含嘌呤类成分的食物增加。另外,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在40岁以下的痛风人群中,多数人起居不规律,体力活动越来越少,肥胖是必然的趋势。研究结果证实,血尿酸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

(3)与痛风相关的疾病增多:近些年来在年轻人中,痛风的并发症明显增多,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此类疾病往往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尿酸的代谢。体内甘油三酯的升高除影响嘌呤运转外,还能阻止尿酸从肾脏排泄。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均可使肾脏发生损害,影响尿酸在肾中的滤过及排泄,使体内尿酸水平升高而发生痛风。

13. 为什么说痛风“重男轻女”,是现代男性“文明病”?

是因为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男性喜饮酒、赴宴,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质的食物,使体内尿酸增加,排出减少。所以这种病最容易侵袭男性,男女患者比例可达20∶1。此外,脑力劳动者、中老年人、肥胖者也比较容易患这种病。

第四部分 病因
14. 西医认为痛风的病因是什么?有什么发作的诱因呢?

西医认为痛风的直接原因是高尿酸血症。尿酸的生成速率与排出率相当,则血尿酸值能保持恒定状态,否则可造成高尿酸血症。血中尿酸绝大部分以尿酸钠离子形式存在,超过其饱和度将析出结晶。痛风的关节病变、痛风石及痛风肾等大多数临床表现均系尿酸钠结晶沉积相应组织所引起。

约50%痛风患者没有发作诱因,另外50%则因某些因素引起发作。痛风的发病诱因主要是暴饮暴食,尤其是大量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即高嘌呤饮食后引起痛风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其他诱因包括酗酒、创伤、外科手术、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受寒、服用某些药物(包括长期应用利尿药、水杨酸类药物以及降尿酸药物使用之初等)、食物过敏、饥饿、关节局部损伤、感染、受湿冷、穿鞋紧、走路多等。

15. 中医对痛风的病因有何认识?

中医学认为痛风的病因,可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个方面。

(1)内因: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和正气亏虚。禀赋不足,肝肾亏损,精血不足则筋骨经脉失养,或肾司二便功能失调,湿浊内聚,流注关节、肌肉,闭阻经脉,均可形成痹痛;禀赋不足,阴阳失衡,致脾胃运化失调,痰浊内生,凝滞于关节,或气血不足以充养关节经脉,亦可导致痹证。正气亏虚,可为素体虚弱,亦可由其他疾病内耗,或劳倦、饮食、情志所伤,或过服某些化学药品内伤元气所致。正气亏虚,一则筋骨经脉失养,二则无力抵御外邪。以上内因,再遇外因和诱因相加,则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本病。

(2)外因:主要是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由于居处潮湿,劳作环境湿冷,或水中作业,或冒雨涉水,或阴雨、暑湿天气缠绵,或汗出当风、汗出入水中等原因,在正气不足,卫外不固之时,风寒湿邪,或风湿之邪,或寒湿之邪,或风湿热邪,或湿热之邪,即可入侵人体经脉,留着于肢体、筋骨、关节之间,闭阻不通,发为本病。由于感邪不同,或邪气偏胜而形成不同的、相应的痹证。此外,风寒湿邪所致的痹证久痹不愈,郁久化热,亦可转化为风湿热痹或湿热痹证。

(3)不内外因:主要是在正虚邪侵,或邪滞经脉之时,复加过度劳累,七情所伤,内耗正气;或饮食不节,酗酒厚味,损伤脾胃,内生痰浊愈甚;或复感外伤,或手术,或关节损伤等,均可加重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诱发本病。

16. 血尿酸增高就是痛风吗?

高尿酸血症是指成人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不分男女,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血中尿酸的增高有助于痛风的诊断。但应该注意影响血尿酸增高的其他因素,如进食高热量、高嘌呤的饮食、饥饿及饮酒、应用噻嗪类及氨苯蝶啶等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药物等,故不能凭一次血尿酸值增高就诊断为痛风。即使血中尿酸增高,也可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这种情况在痛风症状出现以前,可以长期持续存在。有高尿酸血症者不一定全部进展成痛风。血尿酸值越高,出现痛风症状的可能性越大。另外,有部分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可能由于应激反应,内源性激素使尿酸由尿排出增多,从而使血尿酸值在正常范围内,而急性发作缓解后才出现血尿酸值增高。所以测出的血尿酸数值应结合症状、体征、X线检查、关节滑液检查尿酸盐结晶等加以综合分析。

17. 是否血尿酸越高病情就会越重?

痛风发作的关键原因就是血尿酸升高,大多数情况下,血尿酸越高越容易引起痛风的急性发作,发热、周身疼痛等全身症状也较明显,病情也往往越重。但是,这些症状的轻重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有的患者关节炎发作较重,但血尿酸仅轻度升高甚至正常;有的患者关节炎发作并不十分严重,但血尿酸却明显升高。事实上,痛风发作严重程度不仅与血尿酸水平有关,还与炎症反应的剧烈程度、患者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痛风石对关节的破坏程度以及痛风石溶解等都有关。病情的严重程度是由多个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18. 痛风发作与遗传有关系吗?

痛风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是一种多基因相关的疾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患病现象。双胞胎高尿酸血症遗传学研究表明,血尿酸增高的遗传可能性为45%~73%。人群队列的基因关联研究发现,血尿酸水平遗传可能性为 27%~41%,痛风遗传可能性为30%,20%的痛风患者存在家族史。

近年来,通过遗传关联分析已发现了多达30多个与尿酸代谢异常相关的易感基因。除了遗传易感基因内在因素外,还涉及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内在遗传与外在环境因素两者所占比例约55%∶45%,痛风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也密切相关。但目前尚缺乏痛风第一代患病率的调查数据。

19. 为什么岭南地区痛风发病率较高?

岭南地区痛风发病率较高主要与两个原因有关,一方面是地理气候原因,另一方面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岭南,即五岭以南,包括现今的广东、海南及广西东部地区,位于祖国最南方,濒临南海,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故全年气温较高,雨湿较盛。所以,天暑下逼,地湿上蒸,在外界环境中湿热合化已盛,尤易发生湿热致病。岭南炎热多湿的气候、地理环境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着人的体质,使其形成阳热型、脾湿型和气阴两虚型的体质特点。且人们喜食生猛海鲜阴柔之品,常贪凉饮冷,致脾胃内伤,湿浊内生。湿浊蕴久,内生湿热,与外之湿热气候相合,则易导致湿热内蕴。湿热蕴久则生瘀,致瘀血阻络,痹阻关节。如湿瘀之热煎阴耗液,则成砂石;湿热夹瘀,缠绵难愈,病久必虚,久必及肾,致肾之气阴不足,肾络痹阻。

20. 为什么严格控制饮食也会痛风发作呢?

痛风的发病与性别、饮食习惯、遗传等均有关系,高嘌呤饮食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绝大部分嘌呤代谢紊乱的患者都是肾脏尿酸排泄障碍造成的,即使不摄入高嘌呤食物、不喝酒也会有痛风发作的可能。但高嘌呤饮食是痛风发作的诱因,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饮食控制是一个基本治疗措施,长期坚持降尿酸药物治疗也尤为重要。

21. 痛风发作与饮酒、抽烟有关系吗?

饮酒可以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无论轻度、中度、重度饮酒均比不饮酒或偶尔饮酒容易发生痛风,且酒精的摄入量与痛风发病风险呈剂量效应关系,当酒精摄入量≥50g/d时,其痛风发病风险比不饮酒者高153%,每日饮啤酒373g者比不饮啤酒者的痛风发病风险高49%。任何类型的酒精(包括红酒)均与痛风的急性发作风险增高相关,不同种类的酒对痛风发作的影响不一,饮用烈性酒将增加15%的痛风发作风险。饮酒导致尿酸水平升高是因为:①酒精的代谢增加了三磷酸腺苷的消耗,导致尿酸产生增加;②酒精导致血清乳酸升高,从而减少尿酸排泄;③酒中含有嘌呤导致尿酸产生增加。

另外,有研究发现,周围人经常吸烟者比周围人偶尔吸烟者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35%;周围人偶尔吸烟者比周围人几乎不吸烟者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35%。因此痛风患者应当限酒禁烟。

22. 痛风发作与年龄有关系吗?

6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男女及是否肥胖,是易患痛风的高危人群。痛风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0~55岁,平均年龄44.5岁。据统计,有60%以上的患者在这一年龄段中初次发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内分泌代谢功能下降,影响尿酸排泄的疾病增加,若摄入富含嘌呤、蛋白质及能量高的食物过多,就会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加,排出减少,总尿酸增加。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但近年来国内痛风发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23. 痛风与胖瘦有关系吗?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常伴有肥胖。研究证实,肥胖是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体重指数与痛风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减重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并对减少痛风发作有益处。因此大多数痛风诊疗指南建议痛风患者控制体重。

24. 痛风与哪些疾病密切相关?

痛风与以下5种疾病密切相关:

(1)肥胖:50%以上的痛风患者体重超标。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这说明体重超重与血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有关;

(2)高脂血症: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

(3)糖尿病:3%~30%的痛风患者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有0.1%~0.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却占2%~50%;

(4)高血压:25%~50%的痛风患者伴有高血压。痛风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20%,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

(5)动脉硬化:痛风患者易合并心、脑动脉硬化,从而发生冠心病、脑梗死。

第五部分 发病机制
25. 痛风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痛风的发生主要与高尿酸血症有关,引起血尿酸增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①体内尿酸生成增多。②肾功能不全,肾脏排泄尿酸减少。③生成增多与排泄减少二者兼而有之。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体内的嘌呤可以来自食物分解或是体内自行合成,大部分嘌呤在肝脏氧化代谢后变成尿酸,再由肾脏和肠道排出。体内的尿酸每日的生产量和排泄量大致是相等的,生成途径是1/3由食物而来,2/3由体内自行合成;排泄途径则是1/3由肠道排出,2/3从肾脏排泄。上述各种途径只要有任何一方面出问题,尿酸代谢就会失去平衡,就会使尿酸堆积在体内,导致血中尿酸值升高。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标志。

血浆中的尿酸均以单尿酸盐形式存在。尿酸盐的溶解度很低,当血液pH值为7.4时,尿酸钠的溶解度为420μmol/L,当血浆尿酸达此浓度时则呈饱和状态,如高于此浓度且持久不降时,再遇下列情况则可形成微小的尿酸钠结晶:①血浆白蛋白及α1球蛋白、α2球蛋白减少。②局部pH值降低。③局部温度降低。尿酸盐结晶较易沉积在血管较少、基质中黏多糖含量较丰富的结缔组织、软骨和关节腔内。微小的尿酸钠结晶表面可吸附免疫球蛋白(IgG),并在补体的参与下诱发含有Fc受体的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晶体被吞噬后可促使粒细胞膜破裂,结果释出各种炎症介质,如趋化因子、溶酶体和胞浆内的各种酶,最后导致组织发生炎性反应,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26. 痛风的中医核心病机是什么?

痛风的中医核心病机为: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痰饮、瘀血、浊毒内蕴为标,风寒湿热之感邪性质不同,或有偏盛。实证多见湿热、痰浊、痰瘀,虚证以肝肾、脾肾亏虚为主。

27. 痛风为什么容易反复发作?

有研究结果显示,不良生活方式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健康宣教不足、患者对痛风的低认知是治疗依从性差的最主要原因。来自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45.2%的患者急性发作才就诊,间歇期常被忽视,就诊人数极少,然而此期是阻止病情进展及避免并发症产生的重要阶段。这些原因综合导致了痛风的反复发作,因此对患者进行综合、长期的全程管理势在必行。管理模式可多样化,如建立患者俱乐部、延伸性护理服务等;对痛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的科学管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加治疗依从性,从而长期控制血尿酸,预防痛风及并发症发生。

28. 尿酸是如何排出体外的?

尿酸在人体生成后不能再被分解利用,几乎全部排泄到体外。排泄的途径有两条:通过肾脏随尿液排泄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径,60%~70%的尿酸都经此途径排泄,当尿酸随血液循环流入肾小球时,几乎全部由肾小球滤过,然后由近端小管介导随尿液排泄;另外一个途径是通过肠道随粪便排泄,肠道上皮细胞将尿酸转运至肠腔直接排出体外或由肠道菌群分解。

29. 高尿酸血症是否能够自然恢复正常?

一般情况下,高尿酸血症如果不采取一定的综合防治措施,很难自然恢复正常。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升高呈波动性特点,即有时血尿酸升高,有时血尿酸暂时下降接近正常或完全正常。这种波动性的血尿酸下降不能认为血尿酸自然恢复正常。单纯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通过坚持饮食控制,适当的运动及合理的生活习惯,大多数人的血尿酸可能恢复正常。如果在采取这些措施后效果不明显,可适当加用降血尿酸药物。由于痛风是遗传缺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遗传缺陷的无法根除性特征,所以痛风患者的高尿酸血症自然恢复正常几乎是不可能的。

30. 为什么有时候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并不高?

虽然尿酸值越高者,患痛风的概率越大,但有高达30%的病例,都是在尿酸值正常的情况下痛风发作的。在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可以没有大幅度的变化,这是由于机体在症状出现后进行了自我调节,加速尿酸的排出。例如痛风急性发作时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尿酸排泄。饮水、利尿和药物应用等因素均可影响血尿酸水平。所以有时候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并不高,不能以血尿酸的水平作为诊断痛风的唯一标准。

第六部分 诊断
31. 痛风诊断标准是什么?

痛风的诊断标准采用2015年ACR/EULAR的分类标准,表中累计分值≥8分即为痛风。见表1。

表1 2015年ACR/EULAR的分类标准

步骤

分类

评分

第一步:纳入标准(只在符合本条件情况下,采用下列的评分体系)

至少1次外周关节或滑囊发作性肿胀,疼痛或压痛

第二步:充分标准(如果具备,则可直接分类为痛风而无需下列其他”1”)

偏振光显微镜镜检证实在(曾)有症状关节或滑囊或痛风石中存在尿酸钠晶体

第三步:标准(不符合”1”情况下使用)

踝关节或足部(作为单关节或寡关节的一部分发作而没有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1

临床症状发作曾累及的关节/滑囊

累及第一跖趾关节(作为单关节或寡关节发作的一部分)

2

关节炎发作特点(包括以往的发作)

受累关节“发红”(患者自述或医生观察到)

符合左栏1个特点

1

受累关节不能忍受触摸、按压

符合左栏2个特点

2

受累关节严重影响行走或无法活动

符合左栏3个特点

3

发作或者曾经发作的时序特征

无论是否抗炎治疗,符合下列2项或2项以上为一次典型发作

一次典型的发作

典型症状复发(即2次或2次以上)

1

2

到达疼痛高峰的时间<24h

症状缓解≤14d内缓解

发作间期症状完全消退(恢复至基线水平)

痛风石的临床证据

透明皮肤下的皮下结节有浆液或粉笔灰样物质,常伴有表面血管覆盖,位于典型的部位:关节、耳廓、鹰嘴黏液囊、指腹、肌腱(如跟腱)

存在

4

实验室检查

血尿酸:通过尿酸酶方法测定

   理想情况下,应该在患者没有接受降尿酸治疗的时候和症状发生4周后进行评分(如:发作间期),如果可行,在这些条件下进行复测,并以最高的数值为准。

   有症状关节或滑囊进行滑液分析(需要由有经验的检查者进行检测)

<40 mg/L(<0.24 mmol/L)

-4

40~<60 mg/L (0.24~<0.36 mmol/L)

0

60~<80 mg/L (0.36~<0.48 mmol/L)

2

80~<100 mg/L (0.48~<0.60 mmol/L)

3

≥ 100 mg/L (≥0.60 mmol/L)

4

MSU阴性

-2

影像学

尿酸盐沉积在(曾)有症状的关节或滑囊中的影像学证据:超声中显示“双轨征”的或双能CT显示有尿酸盐沉积

存在(任何1个)

4

痛风相关关节损害的影像学证据:双手和(或)足在传统影像学表现有至少1处骨侵蚀

存在

4

32. 中医诊断痛风的标准是什么?

现在中医里的痛风是把中医的症状与西医的病名痛风(gout)对应起来,目前国内中医诊断痛风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是西医的诊断标准。所以,不仅要把脉,也要结合化验。具体诊断依据如下:①急性发作,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压痛明显。尤以疾病初发1~2日最重,活动受限。②高尿酸血症:血尿酸男性大于416μmol/L,女性大于357μmol/L。③足第一跖趾关节肿痛,单侧或双侧同时发作,或双侧交替轮番发作,关节红肿,皮肤呈黯红色。④对称性、非对称性关节肿痛;严重者,内外踝关节、足背、足跟同时发病。⑤反复发作,可自行终止;初发病程短,日久则病程长。⑥关节红肿消失后,仍感隐隐作痛。⑦有痛风石形成。

33. 痛风发作的前兆有哪些?

痛风发作的几小时前或一天前通常会有明显的前兆和症状。以下是痛风发作前兆的一些常见表现:

(1)关节疼痛和不适:痛风发作的最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特别是大脚趾关节的疼痛。在发作前,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不适、肿胀等症状。

(2)皮肤呈现变化:在痛风发作之前,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红斑、瘙痒、刺痛等症状,甚至有些人会感到皮肤异常敏感。

(3)发热:在痛风发作之前,患者可能会感觉自己体温升高,发热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4)失眠:痛风发作前,患者可能会有失眠的情况出现。这可能与神经系统的改变和身体疼痛有关。

(5)身体疲劳:在痛风发作前,患者可能会感到身体疲惫不堪,精力下降,甚至心情烦躁。

这些均称为“痛风发作的前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前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有些患者可能会在没有任何前兆的情况下突然发作。因此,对于已经确诊为痛风的患者,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发病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包括避免高嘌呤含量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若患者出现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

34. 急性痛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急性痛风是指痛风发作时出现的突然发生在关节处的剧烈疼痛,通常会伴有明显的其他症状。其特点多为下肢不对称的单关节炎,70%以上以第一跖趾关节为首发关节:第一次发作一般多数在夜间,开始时常为单个关节呈红、肿、热、痛与运动障碍,关节疼痛如同撕筋裂骨,甚至不能忍受被单的重量,若室内有人走动,较重的震动也觉得受不了;90%病例在病程中有足大趾关节炎发作史,受累的关节依次有足背、踝、足跟、膝、腕、掌指关节等,罕见于骶髂、脊柱、髋和肩关节;局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活动受限,皮肤黯红,皮温升高,酷似细菌性蜂窝织炎或急性淋巴管炎;初次发作,轻者数小时或1~2天内可自行缓解,重者持续数日或数周;有时炎症消退后,局部皮肤黯红、皱褶、脱皮、脱屑伴轻度瘙痒,此为痛风特有的症候;首次发作缓解后,有无复发,个体差异较大,有的不再发作,有的可延及5~10年再有第2次发作,但半数可于1年内复发,随着病程的发展,单关节炎演变为多关节炎,发作次数增多,间歇期也缩短,疼痛日渐加剧,甚至不能完全缓解,终使关节结构及其周围组织破坏,致畸致残。

35. 慢性痛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慢性痛风是长期高尿酸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大量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反复多次急性关节炎发作引起的关节组织纤维化,痛风石在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的沉积形成慢性痛风。这可能导致渐进性关节损伤,包括骨和软骨的侵蚀,使病变关节逐渐破坏变形、失去运动功能。

慢性痛风的症状包括关节反复疼痛、肿胀、色素沉着、压痛或畸形,在耳廓、耳轮处及常发关节,如脚踝、膝盖、手指和手肘关节处可见痛风石。此期患者常并发肾结石和痛风性肾病,甚至肾衰竭。

此外,痛风患者应该遵守科学的生活方式,避免高嘌呤含量的食物,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预防痛风发作的出现和病情的恶化。

36. 痛风为何常在夜间发作或者加重?

痛风在夜间发作或加重的原因有可能是:

(1)尿酸排泄减慢:夜间人体新陈代谢减缓,长时间不进饮食,不喝水,体内水分减少,加上肾脏对尿酸的清除能力也相应减弱,导致体内尿酸浓度升高。

(2)血氧浓度降低:夜间人体血液循环速度减慢,如果再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非常容易导致机体缺氧,体内核苷酸代谢增加,产生内源性嘌呤。

(3)饮食影响:夜间如果进食高嘌呤食物,则会增加体内尿酸的产生和储存。

(4)体温降低:睡眠状态下,人体体温相对较低,尿酸盐的饱和度随之降低,容易诱发痛风发作。

(5)激素分泌减少:人体肾上腺产生的皮质激素可抑制痛风炎症,而夜间激素分泌减少,给了痛风发作可乘之机。

(6)压力和焦虑:人们在晚上可能会感到更加孤独、焦虑和不安,这些负面情绪也会导致体内一些物质的分泌和代谢紊乱,进而影响尿酸代谢。

为了预防发作,痛风患者平时宜多饮水,以稀释血液,预防或减轻发作及结石形成。一般认为,每天至少饮水2000ml。出汗后应立即补充水分,睡前多饮水更有好处。最好是喝白开水。此外,痛风患者还要注意其他保健措施,如控制体重、戒烟、防止受凉、不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心情舒畅等。

37. 尿酸对肾脏的损害有哪些?

尿酸是一种由嘌呤代谢产生的物质,当血尿酸升高,在体内环境的pH值改变等因素的作用下,尿酸会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各种软组织处,造成对这些器官组织的进一步损害。尿酸对肾脏的损害有两种类型:①肾内尿酸结石,又称为肾内痛风结石;②尿酸性肾病,又称痛风性肾病。肾内痛风结石是由于尿酸在肾脏实质内沉淀而形成的,其主要成分是尿酸盐,为白色或黄白色。临床统计,有20%~50%的痛风患者可发生肾内痛风结石。痛风性肾病是指尿酸广泛存在于肾实质内,尤其是肾脏髓质沉淀而造成对肾脏的慢性损害。绝大多数痛风性肾病属于慢性痛风性肾病,病程可迁延数十年,是痛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38. 什么是痛风性肾病?

痛风性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因血液中尿酸盐的浓度呈过度饱和状态,使尿酸盐结晶在肾组织沉积,引起肾脏损害。

在痛风性肾病中,血液中过高的尿酸水平会形成尿酸晶体,并在肾脏中积聚,这些晶体可引起肾小管的炎症和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尿酸盐结晶的反复沉积会导致肾结石的发展,肾功能下降,以及慢性肾脏疾病。

痛风性肾病属间质性肾炎,最初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肾小管受损之表现,蛋白尿可有可无,早期呈间歇性的轻度小管性蛋白尿,后期也可呈持续性的中度小球性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罕见。有时伴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多见于伴肾结石的病例。痛风性肾病病程迁延,进展相当缓慢,10~20年出现氮质血症,发展至尿毒症需时更长。痛风患者并不是每个都会发展成为痛风性肾病的。对于那些病情进展相对迅速、较早进入尿毒症者,可能是痛风伴随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盂肾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综合作用所致。

39. 血尿酸升高后容易沉积在哪些组织?

血尿酸升高超过饱和度,如长期得不到纠正的话,血中的尿酸便会以尿酸盐的形式在组织内沉积。人体许多组织均可有尿酸沉积,只不过沉积的程度不同而已。尿酸主要容易沉积在任何关节的软骨、滑膜、腱鞘及关节周围软组织。通常是多关节分布,好发于远端关节,如足、踝、足跟、膝、手腕、手指等部位的关节。尿酸也易沉积在皮下的结缔组织内,一般以耳廓、脚趾、手掌、手指、手腕等处的皮下组织为多见,可形成皮下结节。肾脏也是尿酸易沉积的部位,包括肾间质、肾小管,有时沉积在肾盂和输尿管内,可导致痛风性肾病、痛风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其他部位包括动脉血管壁、心肌和心内膜,并引起相应的组织损害。

40. 什么是痛风石?

痛风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坚硬如石的结节,称为“痛风石”,是痛风晚期表现之一,其形成与血尿酸的高低、病程长短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痛风石数量越多,表明高尿酸状态越严重。血尿酸高于660μmol/L,病程10年以上,未用药物治疗者几乎100%可形成痛风石。这是尿酸钠结晶沉积于软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结节肿。由于尿酸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除中枢神经外,几乎所有组织均可形成痛风石,但以关节软骨及其周围多见,好发于外耳,尤以耳轮、对耳轮多见,其次为尺骨鹰嘴、跖趾关节、指间关节等。其特征为突出表皮的类圆形结节,数目和大小不等,小的如砂粒,大的可如鸡蛋,质地柔软。有时不易与风湿或类风湿结节区分。痛风石逐渐增大后,其外表皮肤可能变薄溃破,形成窦道,破溃后可排出白色晶状液体,经久不愈。发生在手足肌腱附近的结石,常影响关节活动,有时需手术治疗。如做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内容物可发现尿酸钠针形结晶,这是痛风确诊的有力证据。对痛风石可做活组织检查,还可做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定及尿酸氧化酶分解测定。

41. 痛风患者是病程越长,发作越频繁,痛风石越易发生吗?

痛风患者病程时间越久,发生痛风石的机会也越多,如果痛风发作次数频繁,则痛风石更易发生。相反,如果病程虽长,但痛风发作的间歇期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则不易发生痛风石。据统计,患痛风时间达5年的患者中,约30%发生痛风石,10年以内者为50%,20年以上者痛风石的发生率高达70%~80%。患病在2年以内的,几乎没有痛风石发生。如果甲、乙两患者患痛风的病程都是10年,但甲方几乎每年都要发作痛风性关节炎2~3次,而乙方10年内只发作过1~2次,则乙方发生痛风石的机会远远低于甲方,或者根本无痛风石发生。

42. 为什么痛风石极少发生在髋、肩、脊柱等关节部位?

痛风石极少发生在髋、肩、脊柱等关节部位,与痛风性关节炎也很少发生于这些关节部位的原因有关。在髋、肩、脊柱等关节部位,肌肉、脂肪组织及血管均较四肢末端丰富,故局部温度及血液循环比四肢末端关节好,局部组织的pH值也比四肢末梢组织高,所以尿酸不易在这些部位沉积,痛风石发生的机会当然就明显减少,但也不是绝对不会发生。少数患者痛风石可发生于背部、臀部、大腿及髋部等处皮下,而四肢却不一定出现痛风石。所以,当这些部位发现皮下结节时,不要因为十分少见而轻易排除痛风石的可能性。

43. 痛风性泌尿系结石如何诊断?

在临床表现上,痛风性泌尿系结石和非痛风性泌尿系结石基本一样,患者大多有腰腹部酸痛、恶心呕吐或伴随血尿等症状。但是,痛风性泌尿系结石为尿酸结石,具有可溶性的特点,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而避免手术。因此,对于痛风性泌尿系结石和非痛风性泌尿系结石的区分诊断非常重要。

在影像学检查上,痛风性泌尿系结石无法在X线上显影,但在平扫CT上可以清晰地显示其大小和位置,CT值一般在200~500HU之间。双源CT被认为在痛风性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常高。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含钙成分及尿酸成分,以进行体内痛风性泌尿系结石的鉴别诊断。

此外,如果患者有排石史,则收集结石样本进行成分分析也是一种诊断方法。痛风性泌尿系结石多伴有代谢相关性疾病,进行24小时尿液收集和代谢评估,根据其尿量、尿pH、尿酸、柠檬酸盐、草酸盐、铵盐等的含量,进行结石形成的病因分析,也可以为痛风性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提供线索。在24小时尿液中尿酸含量较高的患者中,非痛风性泌尿系结石更为常见。

44. 痛风与关节破坏的关系如何?

痛风性关节炎是否会造成关节破坏、畸形和功能障碍,与关节炎发作的次数、频率及每次发作时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如果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比较频繁,而且每次发作症状都比较严重,又未及时地治疗,以致发作的时间延长的话,那么经过多次反复发作后,必然会造成关节的破坏与畸形。这种破坏与畸形一般是无法恢复正常的,而且必然影响关节的功能,导致关节活动不利、行走困难等。根据临床资料统计,痛风性关节炎最后导致关节破坏与畸形者,大约占全部病例的30%,这些患者痛风病史均较长,多数在8年以上的病史,在病情没有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出现关节的破坏的。

45. 痛风患者常规应做哪些检查?

痛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与饮食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如果已经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就要高度警惕患上痛风的可能性。针对痛风,应进行以下三项检查:

(1)常规检查:包括血、尿、便三项常规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能和肾功能等生化检查项目,血沉、C反应蛋白、B超、心电图和胸片等。常规检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人体基本健康状况,同时也是针对药物副作用必须进行的检查,因为有些痛风药物在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能异常时不能服用。如果有条件,应尽量进行检查。

(2)必要检查:血尿酸(是诊断痛风的最重要的检查项目)、24小时尿尿酸测定、尿pH值测定、肌酐清除率、关节病变部位的X线及超声检查(了解关节病变是否由痛风引起)、肾图和肾活检(了解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害情况)、腹部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为排除泌尿系统尿酸盐结石)。

(3)鉴别检查:这些检查是为了鉴别诊断而进行的,例如当有发热时,应进行血液培养以排除感染,关节腔穿刺抽液可用于与其他关节炎进行鉴别,同时也可明确是否为痛风。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等检查项目也是为了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鉴别。

46. 血尿酸检查应注意什么?

如果机体血尿酸值长期处于超饱和状态,血液中的尿酸就很容易在机体内沉淀,引发痛风。一般情况,血尿酸浓度正常,发病的次数就会减少。因此,保持体内尿酸代谢终身正常是痛风治愈的标准。血尿酸的检测关系到痛风的诊断问题,因此应力求结果正确无误。为做到这一点,在测定血尿酸时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1)患者应在清晨空腹(10小时以上)状态下抽血送检。避免在吃饱后,尤其是在进食荤菜或高嘌呤食物后抽血,因此时的血尿酸值偏高。严格地说,患者在抽血的前1日即应避免吃高嘌呤饮食,并禁止饮酒。

(2)一些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在抽血前几日即应停用,例如阿司匹林、降血压药、利尿剂等,应至少停药5日以上。

(3)抽血前应避免剧烈活动,如奔跑、快速登楼、负重等,因为剧烈运动可使血尿酸升高。

(4)由于血尿酸浓度有时呈波动性,故一次血尿酸测定正常不能否定高尿酸血症,应多查几次方属可靠。

47. 痛风患者为什么要查尿常规、肾功能和泌尿系超声?

痛风是一种因为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而尿常规、肾功能和泌尿系超声都是检查痛风患者肾脏健康状况的重要方式。

尿常规: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物质含量,可以了解肾脏对于废物和多余水分的过滤情况,判断肾脏是否正常工作。此外,尿常规也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结晶体,例如尿酸盐晶体,如果发现尿酸盐晶体过多,则提示体内尿酸积累较多,有可能会诱发痛风发作。

肾功能:痛风患者往往伴随着高尿酸血症,持续长时间的高尿酸血症会导致尿酸盐在肾脏中沉积,形成尿酸结晶体,从而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因此,通过检查肾功能指标,例如血清肌酐、尿素氮等,可以评估肾脏的过滤能力和排泄废物的效率,及早发现肾损害,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泌尿系超声:泌尿系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了解肾脏和泌尿系统结构、大小、形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肾结石等问题。对于痛风患者而言,泌尿系超声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泌尿系统内尿酸盐的积累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另外,泌尿系超声还能检测肾脏血流情况,评估肾功能状态,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因此,尿常规、肾功能及泌尿系超声检查都是帮助痛风患者评估肾脏健康状态、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建议患者按医生要求进行检查。

48. 痛风患者的直系亲属应经常查血尿酸吗?

痛风的病因与遗传有关,直系亲属中患有痛风的人数较高,因此建议痛风患者的直系亲属也进行血尿酸检查。直系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可以通过遗传获得痛风的易感基因。而且,如果家族中已经有痛风患者,那么家庭成员之间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可能会存在相似性,这些因素也增加了直系亲属患上痛风的风险。因此,建议痛风患者的家族成员也应该定期进行血尿酸检查,特别是有以下情况的人群:年龄超过40岁的成年人,有肥胖或者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人,长期进食高嘌呤食物的人,服用利尿剂和抗结核药等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的人等。通过定期血尿酸检测,可以及早发现高尿酸血症,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发生痛风的风险。如果血尿酸值在正常范围内,则在以后亦应定期复查。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后的男性,更应重视定期复查的必要性。如果已经发现血尿酸值超过正常,而且排除了外界因素的干扰,又无任何临床症状,则应视为高尿酸血症,即痛风的前驱阶段,应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使血尿酸长期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这样就可有效地防止由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所以,有痛风家族史的人,应当充分认识到血尿酸检查的价值和必要性。

49. 24小时尿尿酸测定有什么意义?

痛风的患者检测24小时尿中尿酸含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主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诊断痛风: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水平过高而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皮肤等部位沉积而引起的。通过24小时尿尿酸测定,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尿酸水平,从而作出痛风的诊断。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24小时尿尿酸测定能够反映出患者体内尿酸的总量,因此可以用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尿酸浓度超过6.8 mg/dL(0.40 mmol/L)就说明存在高尿酸血症,如果伴随着关节炎症状,则提示病情比较严重。

判断治疗效果:对于痛风患者来讲,控制尿酸水平非常重要。通过不断监测24小时尿尿酸测定结果,可以判断治疗措施的功效,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预防尿酸性肾病:高尿酸血症不仅会引起痛风,还可能导致尿酸结晶在肾脏中沉积,进而引发尿酸性肾病。通过24小时尿尿酸测定,可以及时监测尿酸水平,避免出现尿酸过高的情况。

总之,24小时尿尿酸测定在痛风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反映出患者体内尿酸的总量,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治疗效果,以及预防尿酸性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50. 痛风的典型X线特征是什么?

单纯从X线上来看,大多数患者是很难确诊痛风的,除非有明显的改变。因为早期痛风关节的X线无明显改变,可能仅见到周围软组织的肿胀,但这不具有特异性,具体的诊断还要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来看。随着病程的进展,有多年病程的患者,受累关节的X线可以有典型的改变:如附近的骨质可有穿凿样、虫蚀样、蜂窝状,或囊状透亮缺损,边界清晰,周边骨密度正常或增高,系由尿酸钠侵蚀骨质所致,甚至有痛风石的存在,这些即为痛风的典型X线特征。

51. 双源CT在痛风中的诊断价值是什么?

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是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利用两个X射线源获得身体高分辨率图像。双源CT在痛风中的诊断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鉴别诊断:尿酸结晶沉积是痛风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之一,但其无法通过常规X线等传统影像学检查直接观察到。而双源CT则可以直接检测出尿酸盐结晶,从而可与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等进行区分。

(2)评估病情:痛风患者需要根据尿酸水平、关节炎症状以及尿酸结晶的沉积情况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双源CT可以非侵入性地评估病变的范围和数量,帮助医生更好地确定治疗策略和疗效评估。

(3)治疗监测: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治疗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尿酸水平的监测和关节炎症状的缓解来进行评估。双源CT可以动态地跟踪病变的变化和缩小程度,从而为治疗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总之,双源CT在痛风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尿酸盐结晶、评估病情和监测治疗效果,在痛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2. 肌骨超声在痛风中的诊断价值是什么?

肌骨超声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关节炎症和软组织损伤等。最近的研究表明,肌骨超声还可以用于痛风的诊断和监测疾病活动度。

在痛风患者中,晶体沉积可导致炎症反应,并进一步导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传统上,医生会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定血尿酸水平是否升高以及尿液中是否存在尿酸结晶等,进而对痛风进行诊断。但是,这种方法可能无法检测到所有的痛风患者,特别是在早期阶段。

肌骨超声可以通过评估血管内皮功能和关节滑膜厚度等指标来帮助诊断痛风。研究表明,在痛风患者中,肌骨超声可以检测到尿酸盐沉积所导致的软组织结节和血管损伤等特征。此外,肌骨超声还可以检测到痛风患者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水肿、局部炎症和关节内尿酸结晶等。

因此,肌骨超声可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为痛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意见。但是,肌骨超声在诊断痛风时并不是单一检查手段,仍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

53. 痛风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与其他一些疾病存在相似的症状,因此需要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

(1)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于青年/中年女性,好发于手指小关节和腕、膝、踝等关节,表现为游走性、对称性多关节炎。可引起关节僵硬畸形,在慢性病变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易与痛风混淆,但血尿酸不高,类风湿因子多数阳性,X线示关节面粗糙,关节间隙狭窄甚至关节面融合,与痛风骨质缺损有明显不同。诊断困难者,可用秋水仙碱作诊断性治疗,如为痛风服药后6~12小时症状可迅速缓解。

(2)化脓性关节炎与创伤性关节炎:痛风初发时与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相似,但后二者血尿酸盐不高,滑囊液检查无尿酸盐结晶。创伤性关节炎常有较重受伤史,化脓性关节炎滑囊液内含有大量白细胞,培养可得致病菌。

(3)蜂窝织炎: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周围软组织常明显红肿,若忽视关节本身的症状极易误诊为蜂窝织炎。后者血尿酸不高,畏寒、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全身表现更为突出,而关节疼痛往往不甚明显,注意鉴别不难诊断。

(4)假性痛风:为关节软骨钙化所致。多见于老年人,以膝关节最常累及,急性发作时症状酷似痛风,但血尿酸不高,关节滑囊液检查含焦磷酸钙结晶或磷灰石,X线片示软骨钙化。

(5)银屑病关节炎:常不对称性累及远端指间关节,伴关节破坏,关节间隙增宽,趾(指)端骨质吸收,骶髂关节也常累及。临床表现酷似类风湿关节炎,20%的患者伴有血尿酸增高,与痛风不易区别,若银屑病关节炎患者伴有典型银屑病皮疹则容易鉴别。

54. 痛风的漏诊率、误诊率有多少?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其症状与其他关节疾病相似,因此在临床上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根据一些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全球范围内痛风的漏诊率比较高,大约在20%至30%之间。痛风的漏诊、误诊十分普遍,占门诊患者的80%~90%。以往我国痛风发病较少,近年有明显逐年增加的趋势。在非风湿科门诊漏诊、误诊有下述4种具体情况:

(1)急性期被误诊为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丹毒、脉管炎、蜂窝织炎、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

(2)缓解期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3)因结石症可为痛风的首发症,易误诊为单纯性尿路结石。

(4)痛风石破溃流出白色糊状物,易误诊为骨髓炎或结核性脓肿。

所以,既然误诊,那么治疗也只能是误治了,但现在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误诊的情况得到改善,对于大型的综合医院里面都会设有专门的风湿病科,这种误诊的现象比较少。因此,在疾病不能够十分明确时应当到这类医院就诊,以降低误诊漏诊的概率。

第七部分 治疗
55. 痛风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在痛风治疗的总体原则和总体目的的前提下,力求能够实现下列5项目标:①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减轻痛苦,减少损害,缩短疗程。②防止关节炎复发,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从而防止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形成与关节损害,保证关节功能正常。③纠正高尿酸血症,使尿酸浓度经常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以争取病情逆转。防止因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所引起的并发症。④防止痛风性肾病的发生与泌尿系统尿酸结石形成,以保持良好的肾功能。⑤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总之,痛风的治疗目标是通过降低血尿酸水平、缓解急性关节炎症、预防关节和组织损伤以及避免并发症等措施,达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疾病进展的目的。

56. 痛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目前痛风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无论是原发性痛风还是继发性痛风,大多数缺乏病因治疗。虽然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但仍有一些治疗总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血尿酸水平:尿酸是痛风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治疗痛风的首要原则是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手段降低血尿酸水平。这可以有效地控制痛风的发作和疾病的进展。

(2)缓解急性关节炎症:急性关节炎症是痛风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在发作期间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同时,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冰敷患处等方法来减轻疼痛。

(3)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痛风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并且需要采取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来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例如,避免过度运动、控制体重、戒酒、限制高嘌呤食物等。

(4)个体化治疗:痛风的治疗需要针对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例如,对于不同程度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并定期监测患者的尿酸水平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于不同的时期治疗策略也有所不同。急性期以缓解关节疼痛为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多以清热利湿,祛浊化瘀,通络止痛为法。而在间歇期,则更加注重调补脾肾,正本清源。

综上所述,痛风的治疗原则是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手段降低血尿酸水平、缓解急性关节炎症、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等措施,达到有效地控制痛风发作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57. 痛风治疗的总体措施是什么?

痛风的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一般治疗;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③间歇期的治疗;④慢性关节炎期及痛风石的治疗;⑤痛风性肾病及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⑥并发疾病的治疗。本病由于不同的阶段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所以治疗应根据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论治。中医药治疗痛风急性期以缓解关节症状为目标,急性期以湿热为核心病机,宜急则治标,法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为主。痛风慢性期的病机表现为虚实夹杂,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为标,造成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复杂性,加大了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因此痛风慢性期患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专家共识推荐痛风慢性期主见痰瘀痹阻证、脾虚湿热证、脾肾亏虚三大证。

疾病发作期,来势迅猛,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尽快控制炎症;缓解期可单纯采用中医药治疗及调理,以防复发。

58. 痛风急性期应如何治疗?

急性发作期一般持续数小时乃至数日或更久。这个时期必须尽快控制急性关节炎的发作,消炎镇痛,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疼痛缓解72小时后才可开始活动。注意保暖,不穿“小鞋”。饮食要以“素食为主,饮食控制”为八字方针,忌食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高嘌呤食物。同时增加水分摄入,每天要喝2000毫升以上的水,碱化尿液,保证尿量,可以促进尿酸由肾脏排泄,并可预防尿路结石。

痛风急性期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非甾体抗炎药:疼痛剧烈时可首选双氯芬酸钠制剂,有胃肠、肾脏病变或老人患病时,可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胶囊。这类药品不能联用,且不宜长期服用,症状减轻后即应减量或停用。

(2)中药内服:症状为关节红、肿、热、痛较甚,发病急骤,且多在夜间发作,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伴随四肢沉重,口渴,小便短黄,大便不畅。舌红、苔白厚腻或黄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辨证多属湿热蕴结证。治疗宜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方用四妙散、当归拈痛汤、竹叶石膏汤或宣痹汤等加减。

(3)散剂外敷:如双柏散外敷患处,一般不超过5个小时,每日1次。同时加用止痛药膏,如辣椒碱软膏或扶他林乳胶剂外擦,每日2~3次。

(4)中成药:口服四妙丸、湿热痹颗粒、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或虎贞清风胶囊等。

(5)其他:如秋水仙碱本为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因大量使用常有胃肠不适或腹泻等副作用,急性期也主张小剂量使用秋水仙碱,每次0.5毫克,每日3次,目前着重其预防痛风发作的功能。治疗过程中还要定期复查血常规,以防白细胞减少。对于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佳者慎用。

在上述药物效果不佳时,可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该药能快速缓解急性发作,但停药后易出现反跳。

59. 痛风间歇期和慢性期还要继续治疗吗?

痛风急性发作一般需要1到2周的治疗,即可基本控制急性关节炎症状。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从而进入间歇期。痛风在两次发作之间的间歇被称为痛风的发作间歇期。不同患者的间歇期长短不一,多数患者在一年内会复发,之后每年会发作数次,且发作次数逐渐增多。受累关节也会逐渐增多,病情也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许多患者在急性关节炎得到控制后,以为疾病已经得到治愈,因而停止了治疗和必要的调养而再次发作。实际上,即使急性关节炎缓解后,局部炎症虽然消除,但嘌呤代谢障碍并未解除,血尿酸依然升高,因此在间歇期仍需要坚持治疗。慢性期则病程较长,没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的界限,关节受累较为广泛。根据大量临床资料的分析和验证,在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主要是维持血尿酸值在正常范围内并预防急性发作。为了确保疗效,需要使用足够的药量,定期进行复查,并长期维持治疗。

60. 痛风慢性间歇期应如何治疗?

痛风慢性间歇期病人需要继续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措施来预防痛风复发和疾病进展。以下是痛风慢性间歇期的治疗方法:

降尿酸治疗开始时应同时进行预防治疗:对于任何痛风持续活动的临床证据(如痛风石、近期急性发作、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血尿酸值未达标),应继续用药预防。预防发作治疗的疗程:对于无痛风石者,血尿酸达标后3个月;对于有痛风石者,血尿酸达标后6个月。

预防发作治疗的方案:首选口服小剂量秋水仙碱,推荐剂量每天0.5~1.0mg。轻度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定期监测肾功能;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剂量减半,0.5mg,隔日一次口服或酌情递减;重度肾功能不全或透析患者应避免使用。秋水仙碱无效时,可采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使用时需关注胃肠道、心血管和肾损伤等不良反应。当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疗效不佳或存在使用禁忌时,可改用小剂量泼尼松或甲基泼尼松(小于等于每天10mg),同时注意监测和预防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预防治疗维持3~6个月,根据患者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情况酌情调整。

61. 痛风为什么要长期治疗?

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耐心长期服药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如果服用降尿酸药物一段时间之后,因痛风不再发作而停药,血中尿酸不久后会再度升高,通常痛风也会再度发作。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大多不需要服药,但应找出其基本原因,并可使用饮食和运动疗法降低血尿酸以及预防痛风发作。如果曾经发作过就要积极开始治疗,开始改变生活方式,之后若是再有发作,就要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这样一来既可使痛风发作减少,更可避免痛风并发症的产生。即使现在不痛还是要长期服药,因为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没有治疗的痛风患者,几乎都会得痛风石,虽然痛风石大部分时间不会疼痛,但它却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对关节的破坏是在持续进行的,其对肾脏的损害也在持续之中,同时,也容易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并发症。所以说这个病需要长期治疗。

62. 为什么要重视痛风缓解期的治疗?

痛风发作的根本原因是血尿酸水平增高,尿酸盐沉积引发关节及周围组织发生急性炎症,因此,可以说引起痛风发作的基础就是高尿酸血症。那么,要想尽量减少痛风发作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就应重视缓解期的降尿酸治疗,所谓“功夫在平时”。一般而言,痛风患者应将血尿酸降至360μmol/L以下,对于有痛风石的患者要求会更严格,血尿酸应当降至300μmol/L以下并长期维持,这样才更有利于痛风石的溶解。如果能在痛风缓解期将血尿酸长期控制达标,不仅痛风急性发作的几率会大大降低,而且发生尿酸性肾结石、肾功能损害、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卒中等并发症的风险也会明显降低。总而言之,重视痛风缓解期的治疗才能使痛风“长治久安”。

63. 痛风的并发症应如何治疗?

痛风不只是一种引起关节肿痛、变形的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规范有效的治疗,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寿命。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肾脏病变:痛风的发病过程中,尿酸盐不仅沉积在关节,也会沉积在泌尿系统,导致急性或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①急性尿酸性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这种情况在原发性痛风中较为少见,一般多由恶性肿瘤放/化疗(即肿瘤溶解综合征)等原因引起。一经确诊为急性尿酸性肾病,则需紧急处理,具体的干预措施包括:严格低嘌呤饮食(如避免食海鲜、动物内脏、老火汤、饮酒等);水化治疗,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液体摄入量应达到3L/d;碱化尿液,尿pH控制在6.2~6.9;降尿酸药物首选减少尿酸生成的药物,如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应在充分水化和碱化尿液的基础上使用;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慎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急性发作;如果出现肾功能严重受损,必要时应血液透析治疗。②慢性尿酸盐肾病:又称痛风性肾病。主要表现为由于尿浓缩功能下降导致的夜尿增多,晚期因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如高血压、水肿、贫血等。慢性尿酸盐肾病一旦确诊就应该开始非药物治疗,如生活方式的调整,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劳,低嘌呤饮食,且少吃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如腌菜、香蕉、橙子、坚果等,尽量不吃可能造成肾毒性的食物如杨桃等。如疗效不佳的话,应根据血尿酸水平及合并症开始药物治疗。出现肾功能损害(慢性肾脏期二期及以上)、尿酸性肾石症患者血尿酸超过480μmol/L即开始降尿酸治疗,治疗目标值<360μmol/L。此外,要注意避免使用有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头孢类(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丙烯等)、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③尿酸性尿路结石:如果结石直径小于0.5~1.0cm,而且没有导致尿路梗阻、感染或疼痛等症状,则可考虑采用一般疗法,如适当增加饮水、限制高嘌呤饮食及适当运动,同时可以口服碳酸氢钠片(0.5g~1g,每日3次)碱化尿液,维持尿pH在6.2~6.9;若结石直径大于1.0cm和/或出现尿路梗阻、感染或疼痛等症状,则应经专科医师判断后采用排石疗法、体外冲击波碎石和/或手术治疗。

(2)代谢综合征:痛风患者往往伴有体内代谢异常,易并发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也会诱发或加重痛风,二者常相伴而行。对于这类患者,首先应通过饮食调节、适当锻炼以减轻体重,使体重控制在合适范围[18.5 kg·m2≤身体质量指数(BMI)<24kg·m2,BMI=体重(kg)/身高m2]。对于并发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同时规范降血压、降血脂和降血糖治疗。在用药选择方面,氯沙坦、氨氯地平、非诺贝特具有一定的降尿酸作用,可以优先选择用于治疗痛风患者的相关并发症。

(3)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对于痛风合并心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心衰等)的患者,不仅要治疗痛风,更要将心血管疾病控制好,才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例如,某痛风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最主要是积极治疗冠心病,当然痛风的治疗也不能松懈。戒除烟、酒和适当的运动锻炼,注意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并有针对性地抗血小板凝集、降脂稳定斑块、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稳定心率等,以预防和减轻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作。此外,痛风合并动脉硬化患者还可选用中成药制剂,其扩张血管作用持久,副作用小,便于使用。

(4)神经系统疾病:高尿酸血症可促进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并与预后不良相关。对于痛风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应优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例如,某痛风患者出现了缺血性脑卒中,需注意血压、血糖的控制,由神经内科医师评估病情,判断静脉溶栓或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间窗、适应症及禁忌症,并给予抗栓、降脂稳定斑块、神经保护等治疗。

64. 痛风石如何治疗?可消退吗?

痛风石形成是因为患者长期血尿酸增高,形成尿酸钠(MSU)结晶,沉积在各组织器官。除脑以外的内脏器官均可发生结石,以肾石症最多见。体表结石主要发生在四肢关节及附近的组织,结石出现的早晚、增长速度与血尿酸增高水平、高尿酸血症持续的时间及急性关节炎在同一关节发作次数呈正相关。经积极治疗,血尿酸降至300μmol/L以下维持6个月以上,部分痛风石可逐渐溶解、缩小。痛风石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数量越多,消退时治疗时间越长。结石严重者,手或足的数块骨骼全被结石占据。如果结石初始于软组织,可使皮肤变薄、破溃,MSU结晶或小结石不断流出,形成溃疡和窦道,反复细菌感染,破口可数年乃至十多年不能愈合,合并骨髓炎者也并不罕见。对于痛风石较大,压迫神经、影响关节功能或痛风石破溃,经久不愈者应尽早手术取石。手术对象主要是指关节及附近的结石:①凡结石直径超过2cm或出现多个结石,使体内尿酸池明显增大,影响降尿酸治疗者。②已有溃疡、窦道或骨髓炎形成,使破口长期不愈合者。③结石影响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的患者。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做手术之前,应把血尿酸降至正常或近于正常水平,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合并肾功能损害等相关疾病,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当然,最好还是到医院的专科请医师做出评判,并给出合适的建议。

65. 判断痛风的疗效标准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痛风的疗效标准分临床治愈、好转和无效三级。

(1)临床治愈:①临床症状消失;②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正常,肾功能正常;③连续随访两年以上无复发。

(2)好转:①在服药情况下,症状缓解;②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接近正常,肾功能好转。

(3)无效:临床症状和化验结果无明显变化。

66. 痛风急性期能用降尿酸药物吗?

急性发作期和病情缓解期的用药原则是不同的。急性期治疗原则是快速控制关节炎症和疼痛,最好在发作24小时内开始应用控制急性炎症的药物。而在急性发作期应用降尿酸药物,反而有可能引起转移性痛风的急性发作。因为服用这类药物后,会引起血尿酸浓度突然降低,使关节中早已存在的尿酸钠结晶释放、溶解,又会出现一个短暂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作。所以,既往大多数痛风指南均不建议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开始时使用降尿酸药物,须在抗炎、镇痛治疗2周后再酌情使用,且在初始降尿酸治疗的3~6个月,口服小剂量秋水仙碱0.5mg,1~2次/d预防痛风发作。当秋水仙碱无效或存在用药禁忌时,考虑低剂量非甾体抗炎药作为预防性治疗。上述两药使用存在禁忌或疗效不佳时,也可应用小剂量泼尼松(5~10mg/d)预防发作,但应注意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目前也有研究显示,在足量抗炎、镇痛药应用下,允许在痛风急性期进行降尿酸治疗,并不延长疾病进程。如果在稳定的降尿酸治疗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则无须停用降尿酸药物,可同时进行抗炎、镇痛治疗。

67. 使用降尿酸药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目前国内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隆)两类。使用降尿酸药物的注意事项包括:①必须遵循“不加不减”的原则,即不在痛风急性期使用(不加);一旦在服用降尿酸药物过程中出现痛风发作,宜维持原方案继续服用(不减);②降尿酸药物一般在新近发作控制后1周左右开始;③降尿酸药物开始必须小剂量,达到疗效后,应逐渐减量,降尿酸不宜过快以免诱发急性关节炎;④用药期间尤其是用促进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者需注意多饮水;⑤碱化尿液:使用碱性药物,如口服碳酸氢钠片以碱化尿液,有利于尿酸排泄;⑥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等;⑦监测血尿酸浓度和药物毒副作用,如肝肾损害、骨髓抑制、胃肠反应、皮疹、过敏反应等;⑧应用别嘌醇前应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以减少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但HLA-B*5801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发生严重药疹的可能,因此别嘌醇必须由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至有效量,如果出现任何皮肤反应或其他超敏反应体征应马上停药,及时到皮肤科诊治;⑨非布司他可能增加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痛风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因此,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痛风患者慎用;⑩苯溴马隆适用于肾尿酸排泄减少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服用苯溴马隆时应注意大量饮水及碱化尿液,eGFR<20ml/min或尿酸性肾石症患者禁用苯溴马隆。

68. 治疗痛风的西药有什么毒副作用?

常用的治疗痛风的药物副作用列举如下:

(1)秋水仙碱:急性期可首选。毒副作用:①胃肠不适、出血性胃肠炎;②白细胞减少;③再生障碍性贫血;④脱发、皮疹;⑤肌肉、周围神经病变;⑥肝肾功能损害;⑦精神抑郁等。

(2)非甾体抗炎药:急性期一线治疗药物,双氯芬酸钠、消炎痛(吲哚美辛)、布洛芬、炎痛喜康(吡罗昔康)等,此类药物不宜多服、久服。毒副作用:①胃肠反应、出血、溃疡、穿孔;②皮疹、皮炎;③白细胞、血小板减少;④头痛、眩晕;⑤肝肾功能损害等。

(3)糖皮质激素:急性期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存在治疗禁忌或疗效不佳时,可考虑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毒副作用:①高血压;②高血糖;③高血脂;④水钠潴留;⑤感染;⑥消化道溃疡、出血;⑦骨质疏松等。

(4)别嘌醇:抑制尿酸合成。毒副作用:①皮疹,甚至剥脱性皮炎;②骨髓抑制;③溶血性贫血;④中毒性肝炎,一过性谷丙转氨酶升高;⑤间质性肾炎;⑥血管炎;⑦白内障;⑧末梢神经炎;⑨黄嘌呤结石等。

(5)非布司他:抑制尿酸合成。毒副作用:①心血管风险;②肝功能异常;③恶心;④皮疹等。

(6)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毒副作用:①胃肠道不适;②肝功能异常;③皮疹;④急性肾损伤;⑤骨髓抑制等。

69. 高尿酸血症需要治疗吗?

高尿酸血症是指成人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不分男女,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可长期无痛风发作,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首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控制血尿酸水平,即调节饮食、加强锻炼以及控制体重等。临床研究显示,即使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不发作痛风,亦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肾损伤和心血管疾病等,尤其当血尿酸≥540μmol/L时,为了预防出现上述并发症,建议降尿酸药物治疗。《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推荐,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540 µmol/L,或血尿酸水平≥480 µmol/L且有下列合并症之一: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病、肾功能损害(慢性肾脏病2期及以上),即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

70. 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有哪些?

影响尿酸生成和排泄的药物种类有许多,了解常用药物对尿酸代谢的影响,对于痛风患者和临床医生来说都有一定的必要。在临床选用药物时,可以兼顾这些药物的“非主要功效”,达到更佳治疗效果。当然,对于某些使用指征很强、可替代性很弱的药物,也不能因为它有可能升高血尿酸的“小缺点”而放弃使用。下面将列举一些可能影响血尿酸水平的常用药物,仅供临床医师参考。

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有:①利尿剂:有些利尿剂会导致血尿酸升高,如呋塞米、托拉塞米、氢氯噻嗪等。②降压药:部分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抑制肾脏排泄尿酸,加重高尿酸血症;氯沙坦可抑制尿酸转运蛋白-1(URAT1)活性而促进尿酸排泄。③抗结核药: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可抑制尿酸排泄,升高血尿酸;利福平可加速尿酸排泄。④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可影响肾脏的排泄功能,升高血尿酸。⑤阿司匹林:小剂量阿司匹林(75~300mg/d)会抑制尿酸排泄而使血尿酸升高。⑥维生素:烟酸属B族维生素,大剂量服用烟酸时,会引起高尿酸血症。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尿酸盐结石,痛风或尿酸盐性肾结石患者慎用。⑦抗生素:喹诺酮类可能导致肾小管分泌功能紊乱,进而可能导致高尿酸血症。⑧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硫鸟嘌呤、长春新碱等可使细胞死亡数量急剧增高,嘌呤降解增加从而诱发高尿酸血症。⑨降脂药:非诺贝特、阿托伐他汀均有促尿酸排泄作用。⑩降糖药:大多数降糖药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吡格列酮、罗格列酮、西格列汀都具备降低血尿酸的功效;而达格列净、卡格列净可明显增加尿酸的排泄。

71. 怎么防治别嘌醇引发的药物性剥脱性皮炎?

别嘌醇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腹痛、低热、暂时性转氨酶升高或粒细胞减少。如遇不良反应,需要停药。药物性剥脱性皮炎是一种累及全身皮肤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本病起病突然或者是逐渐发展,主要症状为全身皮肤泛发持续性红斑,灼热,皮肤干燥,肿胀,或轻度渗液,红斑发生数天后,继而发生持续性脱屑,出现皮肤皲裂,大片脱落。该病急性期发病急骤,严重损伤皮肤及黏膜,创面似二度烧伤,往往并发感染,继而损伤肝、肾及肺等脏器,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危及生命,病死率较高。因此,要非常重视它。就预防而言,HLA-B*5801基因阳性是别嘌醇严重药疹发生的危险因素,建议如条件允许,治疗前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发生严重药疹的可能,因此,别嘌醇必须由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至有效量,如果出现任何皮肤反应或其他超敏反应体征应马上停药,及时到皮肤科诊治。

72. 秋水仙碱在痛风治疗中的作用有哪些?副作用有哪些?

秋水仙碱能抗炎镇痛,可用于预防与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是痛风急性发作的一线用药,一般建议每次0.5mg,1~3次/d,必要时可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除了在急性发作期的应用,秋水仙碱还可作为降尿酸治疗初期预防痛风发作的措施,在初始降尿酸治疗的3~6个月,口服小剂量秋水仙碱0.5mg,1~2次/d。该药可能造成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肌肉、周围神经病变,同时可能出现肝、肾损害及骨髓抑制,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使用环孢素或克拉霉素的患者禁用秋水仙碱,因为合并使用会增加秋水仙碱的血药浓度,导致毒副作用的风险增加。

73. 痛风患者能用激素吗?有什么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急性痛风发作伴有全身症状,或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使用禁忌,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推荐泼尼松0.5mg/(kg·d)连续用药5~10天停药,或用药2~5天后逐渐减量,总疗程为7~10天,不宜长期使用。若痛风急性发作累及大关节时,或口服治疗效果差,可给予关节腔内或肌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或曲安奈德,但需排除关节感染,并避免短期内反复注射。此外,在降尿酸治疗的初始阶段,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存在禁忌或疗效不佳时,也可应用小剂量泼尼松(5~10mg/d)预防痛风急性发作。应用糖皮质激素需注意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水钠潴留、感染、胃肠道风险、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全身性真菌感染、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禁用,糖尿病、高血压、有精神病史、消化道溃疡病史、或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慎用糖皮质激素。

74. 非甾体抗炎药在痛风治疗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痛风急性发作应尽早应用足量非甾体抗炎药的速效剂型,其主要包括非特异性环氧合酶(COX)抑制剂和特异性COX-2抑制剂。此外,在降尿酸治疗的初始阶段,当秋水仙碱无效或存在用药禁忌时,可考虑低剂量非甾体抗炎药预防痛风急性发作。非特异性COX抑制剂需注意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胃肠道风险;特异性COX-2抑制剂的胃肠道风险较非特异性COX抑制剂降低50%左右,但活动性消化道出血、穿孔仍是用药禁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应用时疗效不增加,但不良反应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应避免同类药物联合使用。此外,非甾体抗炎药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肾损害,注意监测肝、肾功能。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充分水化,并监测肾功能,eGFR<30ml/min且未行透析的患者不宜使用,临床中肾功能异常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加重肾脏损伤。特异性COX-2抑制剂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高风险人群应用须谨慎。

75. 痛风患者能用抗生素吗?

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可以出现发热、头痛、白细胞升高及血沉加快,很容易使一些缺乏经验的医生误以为“感染性关节炎”,便轻率地使用抗生素,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白白浪费医疗资源,而且可能引起肝肾损害,同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反而迁延病情。因为痛风是由尿酸钠晶体沉积在关节腔及软组织,引发的无菌性炎症,与细菌感染无关。但是,也有医生或患者会说,痛风复发时,一打消炎针就会好转,这往往是在使用抗生素时,加进了价格低廉的激素(多是地塞米松)在起作用。所以,痛风患者一般不用抗生素。但痛风合并感染(如痛风石破溃感染)时要使用抗生素治疗,那就另当别论了。

76. 痛风患者有哪些新的治疗方法?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能遇到很少一部分痛风患者,在经过足量、足疗程的常规药物治疗后依然效果不好,主要表现为血尿酸控制不佳(≥360μmol/L)、痛风反复发作(≥2次/年),或存在多发性或进展性痛风石,我们称之为“难治性痛风”,治疗起来相当棘手。近年随着医学的进步,对难治性痛风也有了一些进展,主要表现在:①抗IL-1生物制剂: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阿那白滞素是治疗痛风发作的有效选择。卡那奴单抗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在其他抗炎治疗无效或存在禁忌的情况下用于治疗痛风发作。②尿酸氧化酶:对难治性痛风,其他药物疗效不佳或存在禁忌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放化疗所致的急性血尿酸显著升高,可考虑使用尿酸氧化酶,包括拉布立海(rasburicase)和普瑞凯希(pegloticase),不建议将其作为一线用药。③新型降尿酸药物RDEA594(lesinurad):通过抑制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URAT1)和有机酸转运子发挥作用,用于单一足量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仍不能达标的痛风患者,可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联合使用。目前上述药物尚未在国内上市,还有许多新型降尿酸药物正在研发中,未来可期。

77. 痛风发作合并消化性溃疡该如何处理?

由于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都存在消化道风险,所以当消化道溃疡或是出血患者出现痛风急性发作时,如何安全有效处理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一般而言,痛风急性发作合并消化性溃疡时应先去除诱因,注意休息,积极治疗消化道溃疡,疼痛症状无明显好转时可局部冷敷,并加强外治法的运用。如果消化性溃疡病情稳定,不存在反复消化道溃疡或出血问题,可在采取胃黏膜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口服选择性COX-2抑制剂。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是所有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禁忌证。如果患者出现上述情况,首先应积极治疗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静脉用抑酸剂以及保护胃黏膜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痛风发作病情较轻者治疗上仍以去除诱因、休息为主,局部冷敷,或联合中药(如双柏散、清热消肿膏等)外敷,也可通过刺络放血、针灸、中药泡洗等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如果患者关节肿痛难以忍受,可以尝试告知风险后,给予关节腔内或肌注半量倍他米松,也可考虑使用TNF-α拮抗剂局部关节腔内注射治疗。

78. 痛风发作合并围手术期该如何处理?

手术是痛风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发因素。围手术期(术前5~7d至术后7~12d)痛风急性发作率为33.6%,这除了会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费用外,常合并发热、血象升高,干扰病情判断,甚至误诊为围手术期感染。安全有效治疗围手术期痛风发作是临床工作者的一大任务。目前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小剂量秋水仙碱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痛风急性发作。非甾体抗炎药禁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及胃肠手术围手术期。围手术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除了可能引起HPA轴抑制外,还能延缓伤口愈合,增加切口感染、胃肠道出血或溃疡的风险,也可能引起皮肤、浅表血管及其他组织的脆性增加。研究表明,单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能不会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但要尽可能避免围手术期大剂量、长时间使用,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如需使用,须密切监测血压、血糖、血钾等指标及临床症状,出现不良反应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痛风发作合并新近胃肠吻合手术、骨折或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霉菌感染等情况时禁用糖皮质激素。

79. 痛风合并糖尿病应该如何处理?

糖尿病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26%的痛风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远高于非痛风患者。痛风和糖尿病均为代谢性疾病,其发生都与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等的代谢紊乱有关,是进一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因此一定要引起重视。痛风合并糖尿病时,除饮食控制、减轻体重、适当运动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外,其治疗与非痛风患者基本相同,各类降血糖药对血尿酸并无不良影响,一般不会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目前已明确具有降尿酸作用的降糖药物主要有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阿格列汀、维格列汀等)、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达格列净等)和二甲双胍等。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良药,但该药可促进肾近端小管对尿酸重吸收,使血尿酸增高。有人认为,胰岛素可使血尿酸升高,甚至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但在临床实践中这种情况极少见,故痛风合并糖尿病患者只要有使用胰岛素的指征,应及时采用,以便有效地控制血糖。

80. 痛风合并高血压应该如何处理?

高血压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第一大共患病。研究证明,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同时高血压与痛风以及痛风急性发作风险增加相关,高血压对血管和肾脏等造成损伤,影响尿酸排泄,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痛风合并高血压患者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积极进行降压治疗。降压药物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某些药物对血尿酸的影响,如使用不当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主要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5类。除这五大类主要的降压药物外,在降压药发展历史中还有一些药物,包括交感神经抑制剂,例如利血平、可乐定;直接血管扩张剂,例如肼屈嗪;α1受体拮抗剂,例如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曾多年用于临床并有一定的降压疗效,但因副作用较多,目前不主张单独使用,但可用于复方制剂或联合治疗。我们来看看常用降压药与痛风的关系。

①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和螺内酯等均可减少尿酸的排泄,甚至使血尿酸明显升高而导致关节炎发作,故痛风患者不宜作为首选使用。②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被发现可升高血尿酸。③钙通道阻滞剂:研究表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在降血压的同时可降低血尿酸。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雷米普利可通过减少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来增加肾脏对尿酸的排泄。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只有氯沙坦具有降低血尿酸的明确证据,对于高血压和血尿酸升高的患者,应考虑将氯沙坦作为一线药物。⑥α1受体阻滞剂:如多沙唑嗪、特拉唑嗪等,对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影响。

血压控制不佳时,宜选择使用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的ACEI/ARB或钙拮抗剂。对于伴有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一般慎用利尿剂。总之,痛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尽量选择对血尿酸无负面影响或影响小的降压药。即使用同一种降压药,对血尿酸的影响也有个体差异。所以患者在长期用这些降压药的过程中,要经常检测血尿酸的浓度,如用某种降压药后血尿酸水平不断升高,应换药或增加降尿酸药的用量,使血尿酸保持正常水平,以防发生痛风。

81. 痛风合并高脂血症应该如何处理?

痛风、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疾病,同时容易合并血脂异常。痛风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原则为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单纯依靠降血尿酸药虽可使血尿酸值降至正常,但高脂血症不会随血尿酸下降而改善。因此,饮食控制、合理运动仍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二者不能奏效时,则可使用降脂药。降脂药物的选用依高脂血症的类型而定。①高甘油三酯血症:是痛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宜选用纤维酸类(贝丁酸类)药物,非诺贝特等。②高胆固醇血症:宜选用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等。③混合性高脂血症:宜采用上述药物联合治疗,但一般不主张两类降脂药同时服用,因为这将大大增加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尤其是肝脏受损,肝酶升高及肌肉病变,如肌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故宜两类降脂药物周期性交换使用。④降脂中药:品种比较多,副作用小,但降脂效果参差不齐,可酌情随证选用。

82. 痛风合并冠心病应该如何处理?

痛风常与某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超重、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并存,高尿酸血症也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痛风患者合并冠心病时,最主要是积极治疗冠心病,当然痛风的治疗也不能松懈。戒除烟、酒和适当的运动锻炼,注意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并有针对性地抗血小板凝集、降脂稳定斑块、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稳定心率等,以预防和减轻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作。优先选择不影响或者能降低血尿酸水平药物等。此外,痛风合并动脉硬化患者还可选用中成药制剂,其扩张血管作用持久,副作用小,便于使用。

冠心病伴痛风发作时如何止痛是比较头痛的问题。一般来说,秋水仙碱是安全的,但需要小剂量使用。在选择非甾体抗炎药时,按考虑心血管安全性原则,不用特异性COX-2抑制剂。或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急性痛风炎症。在降尿酸药物的选择方面,普遍认为对于有心脏病的患者使用非布司他弊大于利,不建议使用。国外研究发现别嘌醇在降尿酸的同时,对高血压、冠心病是有保护性作用的,几乎所有指南推荐别嘌醇,显得尤为重要。

83. 痛风合并肥胖症应该如何处理?

痛风和肥胖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肥胖是患痛风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可使痛风发作年龄提前、血尿酸水平增高、受累关节数增加。其中体重指数与痛风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减重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并对减少痛风发作有益处。有一点不能忽视的就是,减肥速度过快,会容易使尿酸急剧增加,导致痛风的发作。

对于肥胖痛风人群的治疗,可以从饮食、运动、降尿酸治疗等角度出发,改善体质及血尿酸水平,缓解病情及改善预后。应注意饮食均衡,控制饮食总热量,提倡低嘌呤、低脂肪和低盐饮食。蔬果类食物是健康饮食结构的重要组分,应注意选择。不宜进食过多含糖饮料和糖分(尤其是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如苹果、橙、龙眼、荔枝、柚子、柿子和石榴等。

研究表明,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降低痛风发病率,而中高强度运动可能使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水平上升,反而增加痛风的发病率。运动次数以每周4~5次为宜,每次0.5~1 h。可采取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痛风缓解期使用降尿酸药物控制血尿酸水平,也能影响肥胖及体脂,应该积极达标治疗。

84. 痛风石破溃了应该如何处理?

时间长的痛风石,由于酸性尿酸盐结晶长期对皮肤组织起化学性刺激与侵蚀作用,使得皮肤的完整结构受到破坏,皮肤的弹性及耐受性均下降;另外,由于尿酸盐结晶逐渐聚积、增多,体积增大,内部的压力升高,结石外围皮肤逐渐变薄而易导致破溃。一旦发生痛风石破溃,一般自己在家很难做到无菌处理,还很难清理干净这些腐蚀性的尿酸结晶,伤口难以恢复,甚至会发生感染,所以建议及早去外科清创治疗。另外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痛风石破溃患者提出如下建议:①保持局部创面的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和消毒液清洗创面,尽可能将结节内的尿酸盐清除干净,以加快伤口的愈合。②较大的痛风石破溃且范围广、破溃时间长者,很难自行愈合,需手术治疗。③如已并发感染,有发热、白细胞升高时,应入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对局部有脓性液体者需取样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指导选择使用何种抗生素。

85. 痛风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

中医认为痛风的主因是风、寒、湿、热,或过食肥甘,痰湿内生所致;痛风的病机责之于风、湿、痰、瘀等阻滞经络。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平素应避风寒、限烟酒、少食膏粱厚味、避免过度劳累,可根据体质辨识长期选择食用薏苡仁、玉米须等药膳,纠正体质偏颇。同时通过运动增强体质、调摄精神,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中医药干预采取养治并举、病证结合、分期论治的总原则,强调在各个时期均应预防尿酸性结石形成。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患者常有素体禀赋不足,湿浊内生,治以祛湿化浊、健脾补肾,使湿浊生成减少,排泄增加;急性期患者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主,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慢性期患者病程日久、迁延反复,多从痰、瘀论治,以化痰祛瘀、蠲痹通络为主,另据辨证兼以健脾、益肾等,改善关节功能、减少病情复发。

86. 高尿酸血症中医主要证型和治疗方药是什么?

高尿酸血症在痛风发作前临床症状多不明显,除中医传统辨证外,近年来大量体质学说的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以痰湿、湿热及气虚体质为多见,属虚实夹杂之证。高尿酸血症以健脾泄浊为基本治法,贯穿治疗始终。无症状者应结合体质辨识,食药干预,调节脏腑功能。中医主要证型包括:

(1)湿浊内蕴证:主症:①肢体困重;②形体肥胖。次症:①嗜食肥甘;②口腻不渴;③大便黏滞。舌脉: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滑。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结合舌脉可诊断。治法以祛湿化浊为主,可选择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五苓散(《伤寒论》)加减治疗。

(2)脾肾不足证:主症:①乏力倦怠;②腰膝酸软。次症:①头晕耳鸣;②小便频多;③大便溏稀。舌脉: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细,尺脉弱。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结合舌脉可诊断。治法以健脾益肾为主,可选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治疗。

87. 痛风急性期中医主要证型和治疗方药是什么?

中医药治疗痛风急性期以缓解关节症状为目标,急性期以湿热为核心病机,宜急则治标,法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为主。痛风急性期的核心证候为湿热蕴结证,临床表现以关节红肿热痛、关节剧痛骤发为主症,以关节活动不利、发热、心烦为次症,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厚,脉弦滑或滑数。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结合舌脉即可诊断。治法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为主,方剂可选四妙散(《成方便读》)、当归拈痛汤(《医学启源》)、竹叶石膏汤(《伤寒论》)加减治疗。推荐中药包括黄柏、苍术、薏苡仁、川牛膝、土茯苓、绵萆薢、防己、生石膏、车前草、威灵仙、泽泻、猪苓、山慈菇、虎杖、秦艽、秦皮、忍冬藤、金钱草、僵蚕、蜂房、当归、赤芍、丹皮、茵陈、穿山龙、石见穿、葛根等。

88. 痛风慢性期中医主要证型和治疗方药是什么?

中医药用于痛风慢性期的治疗,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慢性期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为标,宜标本兼顾,法以健脾补肾、清热泄浊、祛瘀涤痰为主。痛风慢性期主要见以下3种证型:

(1)痰瘀痹阻证:主症:①关节肿痛,反复发作;②局部硬结或皮色暗红。次症:①关节刺痛;②关节屈伸不利;③关节畸形。舌脉: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或弦滑。具备主症2条,或主症1条、次症2条,结合舌脉可诊断。治法:化痰散结、活血通络。方剂可选择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丹溪心法》)、双合汤(《万病回春》)加减治疗。

(2)脾虚湿热证:主症:①关节肿痛缠绵难愈;②身重烦热。次症:①局部硬结;②脘腹胀满;③大便黏滞或溏稀。舌脉:舌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具备主症2条,或主症1条、次症2条,结合舌脉可诊断。治法:益气健脾、清热利湿。方剂可选择升阳益胃汤(《内外伤辨惑论》)合宣痹汤(《温病条辨》)、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合四妙丸(《成方便读》)加减治疗。

(3)脾肾亏虚证:主症:①关节疼痛反复发作;②关节屈伸不利、僵硬或畸形。次症:①神疲乏力;②腰膝酸软;③肢体困重;④周身浮肿。舌脉:舌淡苔白,脉沉缓或沉细。具备主症2条,或主症1条、次症2条,结合舌脉可诊断。治法:健脾益肾、燥湿化浊。方剂可选择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合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治疗。

89. 痛风性肾病中医主要证型和治疗方药是什么?

对于痛风性肾病患者,除了常规西医治疗外,建议加用中医药治疗,降低尿酸,延缓肾功能损伤进展。辨证加用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合理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等外治法,改善肾功能。痛风性肾病属本虚标实,以肾虚为根本,湿热浊毒瘀血痹阻肾络贯穿疾病全程是其病机特点。按其发病证候特点,痛风性肾病辨证分为以下2种证型:

(1)肾虚湿热证:主症:①关节肿热疼痛;②腰膝酸软。次症:①手足心热;②口中黏腻或渴不欲饮;③小便黄赤或泡沫尿或伴有砂石;④大便黏滞。舌脉: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滑或滑数。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结合舌脉可诊断。以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为治法,推荐方剂为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合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治疗。

(2)肾虚浊毒证:主症:①关节肿痛;②呕恶浮肿。次症:①面色晦暗;②腰膝酸痛;③倦怠乏力;④多尿或少尿。舌脉:舌暗,苔白腻,脉沉滑。具备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结合舌脉可诊断。以补肾泄浊、解毒通络为治法,推荐方剂为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合程氏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加减治疗。

90. 岭南地区痛风常见证候应如何治疗?

岭南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饮食习惯及其气候偏于湿热的特殊性,所以痛风的发生率比较高,而且中医上的辨证也与其他地方有所区别,一般情况下,这里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1)湿热痹阻型:症见关节红肿热痛较甚,发病急骤,且多在夜间发作,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伴见四肢沉重,口渴,小便短黄,大便不畅。舌红苔白厚腻或黄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宜清热祛湿,宣痹通络。方用四妙散、宣痹汤、慈苓化浊汤、白虎加术汤等灵活加减。

(2)血瘀痰阻型:症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或呈刺痛、固定不移,骨节肿大变形,屈伸不利,痰核硬结(皮下结节),或溃破成瘘管,或皮色不变,或皮色紫黯。伴见肌肉瘦削,形疲体倦。脉弦或沉细弦或细滑或细涩,舌淡胖或紫黯,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治宜活血化瘀,涤痰通络。方用双合汤、加减桃仁承气汤、身痛逐瘀汤、导痰汤等加减。

(3)肝肾亏虚型:症见关节疼痛、肿胀、变形、屈身不利、时缓时急,昼轻夜重,渐趋严重。伴见腰膝酸软,或痛不能触地,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脉沉细弦或沉弦或细弦,舌淡或有齿印苔白。治宜补益肝肾,壮筋骨,通经络。方用独活寄生汤、阳和汤等灵活化裁。

91. 中医治疗痛风有哪些优势?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辨证论治,病证结合,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基于“三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理论,中医根据患者的体质、疾病分期及地域气候特点,将痛风分为不同的证型,分别施以不同的治法和方药,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2)中医药治疗痛风安全有效。相较西药而言,中医药既能有效治疗痛风,且又有更好的安全性。如秋水仙碱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可导致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别嘌醇有导致剥脱性皮炎等的风险。而中医药相对副作用较小或几乎没有副作用,安全性好。

(3)治疗手段丰富,可补西医西药之不足。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主要手段包括中药汤剂内服、中成药、刺络放血、针灸、中药外敷、中药泡洗等。如痛风急性发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由于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加重出血而禁用,此时可通过刺络放血、针灸、中药外敷、中药泡洗等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弥补了西医的不足。

92. 怎样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痛风?

西药消炎止痛及降尿酸的效果比较直接、明显,但痛风是代谢病,容易反复发作,病程长,常规用药有部分患者不良反应较大,尤其是胃肠道、肝肾功能损伤等,往往使患者不能坚持治疗而影响痛风的疗效。中药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治病求本,本着本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特点,标本兼顾,且有较多外用药物如双柏散、清热消肿膏等配合使用,副作用较少,辨证准确消肿止痛效果也很明显。中医以整体观为主,根据患者体质调整用药,可以改善体内代谢情况,对西药耐受性增加,对后期降尿酸药物减药、停药带来希望。有些患者服用降尿酸药物将尿酸控制的很好,但仍有关节酸痛、口干口苦或疲倦等身体不适,这时候配合中医中药,可以很好的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优势互补。

93. 痛风常用的中成药有哪些?

针对痛风,很多药厂研制开发了许多中成药,使用方便,便于携带,临床使用较多且疗效较为可靠的中成药主要有:

(1)四妙丸:由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组成,具有清热利湿、舒筋通络的功效。主治痛风属湿热蕴结证者。

(2)湿热痹片(颗粒):由苍术、忍冬藤、地龙、连翘、黄柏、薏苡仁、防风、川牛膝、粉萆薢、桑枝、防己、威灵仙组成,具有祛风除湿、清热消肿、通络定痛的功效,主要用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湿热证。

(3)新癀片:由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肖梵天花、珍珠层粉、吲哚美辛等组成的中西结合复方制剂,每片还含吲哚美辛5.76~8.0mg,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因该药含西药吲哚美辛,故建议口服新癀片时避免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使用。可口服或外敷治疗痛风关节肿痛属湿热证者。

(4)复方伸筋胶囊:由虎杖、伸筋草、三角风、香樟根、见血飞等组成。作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痛风引起的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症。

(5)虎贞清风胶囊:由虎杖、女贞子、蜂房、车前草等天然药物经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功能清热利湿,化瘀利浊,滋补肝肾。用于轻中度急性痛风发作属湿热蕴结证。

(6)痛风舒胶囊:由大黄、车前子、泽泻、川牛膝、防己等组成。功能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湿热瘀阻所致的痛风。

(7)护肾痛风泰颗粒:由秦艽、土茯苓、绵萆薢、山茱萸等组成,作用清热降浊、益肾透邪。用于痛风、痛风肾病属肾虚湿热证候者。

94. 针灸、放血等治疗痛风效果如何?

针刺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具进行针刺防病治病的一种疗法,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的作用,可使脏腑经气充盛,气血调和。灸法是在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将艾点燃置于一定部位施灸的中医疗法,具有缓慢而持久的温热效力,可温经通络、散寒驱邪、调理脏腑。针灸治疗痛风有一定的疗效。一般来讲,痛风属湿热痹证者不宜灸,久痹阳虚证者以灸为宜。常用穴:肩痛取肩髃、肩髎、肩贞及压痛点;腕痛取阳池、外关、合谷;肘痛取合谷、手三里、曲池、尺泽;膝痛取膝眼、阳陵泉;踝痛取中封、昆仑、解溪、丘墟等。

放血疗法是使用三棱柱、梅花针等在腧穴、络脉、局部皮肤等部位点刺出血,可泄热祛瘀、活血解毒、引邪外出。急性痛风多实多瘀,因此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有较好效果。研究也证实放血疗法可促进受累关节组织修复,缓解肿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从而提高疗效。一般取病变局部最严重的络脉或附近有关腧穴,按疼痛程度、患处的红肿状态和血尿酸值来决定放血量,轻症放血10ml,重症放血30~50ml,轻症者1周1次,重症者4天1次,共3次。该操作有一定的感染风险,需到正规医院就诊。

95. 治疗痛风的中医外治法有哪些?

中医外治法同样需要辨证施用,同时根据疾病分期可采用中药外敷、熏洗等疗法,药效直达病所,起效迅速,副作用小,体现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极具中医特色。中医治疗痛风的外治法有针灸、穴位敷贴、拔罐疗法、穴位注射等。单一运用效果不明显,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痛风,所以一般只作为治疗的辅助手段。

(1)针灸疗法:①肥胖型痛风患者效果较好,但不能单纯地依靠针灸治疗;②对各种急性重症并发症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对伴有关节、皮肤感染者应禁用;③针灸部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以防感染;④艾灸宜悬灸法,以防灼伤皮肤引起感染;⑤在针灸治疗期间,应控制饮食,配合运动疗法,对针灸疗效的发挥有促进作用,见效亦快。

(2)穴位敷贴:用药与针灸疗法一样,也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依据。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运行气血。通过皮肤吸收的药物有效成分可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代谢,促进瘀血、炎症的吸收,达到缓解疼痛、消肿散瘀的作用。中药外敷的方法很多,有痛点敷药、循经敷贴、穴位外敷等,药物的种类有散剂、硬膏、软膏、浸膏等,此外还有水调、醋调、酒调、油调、蜜制等多种调和方法。

(3)拔罐疗法:是利用罐内的负压,使罐吸着于皮肤而达到治疗作用的疗法。拔罐法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散瘀等作用。治疗时可通过其温热和负压的机械刺激而达到促进局部循环、散寒和止痛的效果。对于湿热证不适用。

(4)穴位注射:是根据中医药理论,西医学的注射技术,将药物注入人体经穴的疗法。取穴方法根据病情,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邻近穴位,如足踝部取丘墟、照海、昆仑等,或取阿是穴。采用穴位注射法治疗痛风,具有剂量小、见效快、疗效高、适应证广的优点。

96. 痛风可以使用药酒吗?

酒性散行,有活血舒筋、通络止痛作用。作为中药的一种常见剂型,在卫生保健、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风湿病的治疗中,药酒十分常用。但是,如果你是湿热型体质或气阴两虚型体质,若不加辨证,乱用药酒,如火上浇油,会使病情更加缠绵难愈。因为痛风发作,属湿热型者居多,酒能助湿增热,且能诱发痛风发作或加重痛风病情,因此痛风患者要尽量避免使用药酒。美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啊。

97. 痛风可以使用药浴吗?

痛风的防治主要靠平时坚持不懈的正规治疗,饮食和生活起居调养也十分重要。药浴可作为防治痛风的辅助手段,下面介绍几种药浴的方法,简易可行。具体操作如下:

(1)当归、制乳香、制没药各20g,川芎、牛膝、乌蛇、血竭、儿茶各60g,红花30g,苏木、川断、狗脊、防风、独活、羌活各100g,鸡血藤50g。将上药水煎3次,倒入浴盆内浴身及患处,每日1次,15~30天为1个疗程。

(2)马钱子、生半夏、艾叶、红花各20g,王不留行40g,大黄、海桐皮各30g,葱须3根。用法:上药水煎3次,取液2000ml,置于桶内,以热气熏蒸,待药液变温后,浸洗患处。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

(3)独活、鹿角霜各30g,仙灵脾20g,菟丝子、川牛膝、川断各15g,制川乌、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各10g。上药水煎3次,置于桶内,先熏后洗患处,每日2次,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

(4)羌活、独活、桂枝、荆芥、防风、秦艽、路路通、川红花各9g,当归12g。功效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用法:煎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注意:应用以上方法时,要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并且需注意药液温度,以免烫伤。

第八部分 预后
98. 痛风的预后如何?

痛风虽然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若无肾功能损害或关节畸形者经有效治疗一般都能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也不会影响寿命。但如果治疗不当,急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可引起较大痛苦,有关节畸形和肾功能损害者则生活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肾功能损害严重者,预后较差。尿酸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还会出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一系列的代谢紊乱问题,而这一系列的疾病均可引起心、脑、肾的严重病变,从而导致预后不良。

99. 痛风是否可以根治?

目前的医疗水平尚不能根治痛风,必须终生服药将尿酸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但不必太担心药物的副作用问题,虽然刚开始使用时药量多一点,但治疗一段时期,根据血尿酸值可慢慢减少。痛风虽然无法根治,但其间歇性发作的特点,决定了它并不像糖尿病那样可在较短时期内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一般痛风的间歇期越长,对身体的损害越小;间歇期越短,发作越频繁,对身体的损害就越大。通过正确的治疗、积极有效的预防完全可以减少痛风的发作,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痛风无法根治的原因在于尚未弄清楚痛风的病因,但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即可揭开其神秘面纱,达到根治的目的。

100. 痛风对性功能有影响吗?

这个是很多男士关心的话题。人身体上的很多疾病,通常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会相互影响,对痛风疾病的不重视、久而不治导致痛风病情加重、并发肾脏代谢疾病、直接影响肾功能,还易并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研究显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将增加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痛风患者在随访期内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增加了20%,此外,如果痛风与任何其他合并症并存,未来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对风险比没有合并症的男性高2倍。所以,男士们,为了自己的“性福”,对患痛风也不能放任不管了。

101. 患痛风是否影响寿命?

痛风是否影响寿命,更多取决于患者,如果痛风患者能够认真对待这个疾病,加强自我保健和治疗的依从性,把尿酸降到达标水平,使血尿酸长期稳定在理想范围内,并避免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不出现痛风石和肾脏损害,则完全可以带病延年,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寿限和生活。如果痛风患者出现下列情况,则可能使寿命缩短:①长期血尿酸高于正常,并出现痛风石,尤其是多个痛风石及发生破溃,引起肾脏损害及肾功能减退。②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关节已发生畸形及功能障碍,影响正常活动,患者长期卧床。③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及糖尿病等情况。一般来说,得了痛风有5年以上,就应警惕肾脏损害,时间越长,损害的可能性越大,患者应坚持合理的治疗,定期复诊,注意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整,防患于未然。

102. 痛风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一般来说,单纯的高尿酸血症及一般的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本身不会直接造成患者死亡。但下列4种情况则是引起痛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1)痛风造成肾脏病变,肾功能受到损害,最后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致死,占死亡原因的20%~30%。极少数痛风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明显升高,可在短期内发生急性肾衰竭而导致死亡。

(2)皮肤的痛风石破溃后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又不注意清洁卫生,结果造成细菌感染,蔓延到血内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而致死,这种情况也十分少见。

(3)痛风性肾结石或肾盂积水、膀胱结石等容易引起顽固性泌尿系统感染,尤其是肾盂肾炎。有时会由于未及时、彻底治疗,从而引起脓肾或坏死性肾乳头炎、败血症等。

(4)痛风并存的一些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例如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致命性心律失常以及糖尿病引起的一些急、慢性并发症等。这些并存的疾病在痛风患者的死亡原因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除积极治疗痛风外,应高度重视对这些并存疾病的防治,这可使痛风患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103. 高尿酸血症对胎儿有影响吗?

妊娠期高尿酸血症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严重可使胎盘能量代谢障碍、缺血,胎儿血供下降,最终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宫内窘迫、围生儿死亡率升高。但要注意的是,妊娠期尿酸的诊断应基于妊娠期尿酸的动态变化,而不是单纯依照成年人尿酸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因为在早孕期,尿酸排泄增加,血尿酸浓度较孕前下降;中、晚孕期由于胎儿通过羊水排泄尿酸增加,肾脏对于尿酸的清除能力降低,孕妇内环境和饮食的改变,尿酸浓度逐渐增高。而且妊娠期尿酸异常升高,常与合并的妊娠相关疾病有关,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三者相互影响,这是更需要重视的。此外,目前临床采用的降低尿酸浓度、促进尿酸排泄和镇痛的药物,对于高尿酸血症孕妇及其胎儿均具有一定风险。因此,适当碱化尿液、多饮水、促排尿、低嘌呤饮食、控制体重、禁烟、限酒等手段,对于高尿酸血症孕妇围生期是可行、安全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到医院由专科医师指导诊治。

104. 什么是痛风的“六高一低”?

现实生活中,痛风患者多数存在一种或多种合并症,形象的统称为“六高症”,指高尿酸血症(痛风)、高体重(肥胖)、高血压(高血压病)、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高脂血症)、高黏血症。临床发现这“六高”疾病间彼此相互影响,甚至多种疾病复合,即“代谢综合征”。痛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如果长期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则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内和组织中,形成痛风石、痛风性肾病、肾功能衰竭等,进而危及生命。痛风肾更是痛风致死的首要原因。所以,痛风患者往往有“六高一低”:即高尿酸、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高黏血症、高体重及肾功能低下。其实,目前对痛风的认识,还只是冰山一角,随着医学的进步,将会有更多真相浮出水面。

第九部分 调摄
105. 如何调养预防痛风复发?

痛风急性发作稳定后,在坚持药物治疗的同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意调养。调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4种:①饮食调养:这是所有调养方法中最重要的。严格控制饮食,禁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制品,尤其避免进食富含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及发酵食物等;严格禁酒,尤其是啤酒;多饮水,每天饮水2000ml以上。②心理调养:正确对待疾病,保持情绪平和、心情舒畅、精神乐观,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锻炼调养: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忧伤、恐惧等情绪;又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和其他应急反应对人体的损害,避免痛风复发或加重。④起居调养:防止过度疲劳,不熬夜、不参加过度劳累及剧烈的体力活动;适度控制性生活,特别是老年痛风患者或伴有肾功能损害者更要注意节制;同时注意尽量避免外伤等。只要坚持治疗、调养得当,就能促进病情好转与身体康复,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

106. 预防痛风的十大原则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加强饮食及合理运动,才能有效控制痛风并减少发作。预防痛风的十大原则如下:①少吃肥甘:严格限制嘌呤类食品的摄取。②防止肥胖:脂肪组织分解可抑制尿酸排泄。③严格戒酒:因为酒类含乙醇,乙醇代谢使血乳酸水平增高,乳酸能阻碍肾的排泄尿酸作用。④多饮茶水:多饮淡茶,可以防止尿酸结石的形成。每天最少要饮水2000ml以上,保持尿量2000ml以上,可以促进尿酸排泄。⑤常查尿酸:一般每3个月复查一次血尿酸。血尿酸水平愈高,痛风发作的可能性愈大。⑥家族普查:对患者的家族进行普查,及早发现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者,定期复查。⑦避免过劳:劳动过度伤神,房劳过度伤精,精神紧张伤气;人的精、气、神受到损伤,体质下降,脏腑功能失调,就容易患病。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与避免过度劳累。⑧顺应四时:防止受寒、受潮湿,防止关节损伤及外伤。⑨年轻早防:我国痛风发病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年轻化。所以,主张从年轻时(20~40岁)开始,就要注意预防痛风。⑩中医调理:坚持服用中药调理,既可平衡阴阳,增强体质,预防急性痛风发作,又可避免西药的副作用。

107. 痛风的预防目标有哪些?

这个病目前虽然没有根治的办法,但是要是能够做到早预防,那么患病的机会也会大大减少。痛风的预防目标大致如下:①防肥胖:肥胖既是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又是痛风发展的促进因素。②防高脂血症:高脂血症者常伴肥胖和高尿酸血症,因而高脂血症既构成痛风的危险因素,又将增加痛风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③防高嘌呤食物:嘌呤是尿酸生成的来源,如果进食含嘌呤量大的食物极易引起高尿酸血症,诱使痛风发作。④防酗酒:饮酒是痛风发作的最重要诱因之一。这是由于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可使体内乳酸增加,而乳酸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乙醇还能促进嘌呤分解而直接使血尿酸升高;同时,酒类本身可提供嘌呤原料,如啤酒内就含有大量嘌呤成分。⑤防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体内乳酸产生增加,可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尿酸升高。⑥防受寒及过度劳累:受寒及过度劳累均可使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易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的收缩,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⑦防肾结石的发生:痛风患者肾结石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与尿酸的排泄增加有关。⑧防慢性痛风性肾病发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利尿剂、青霉素、抗结核药等药物的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尿酸,因为这些药物可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

108.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饮食原则有哪些?

饮食计划要综合制订,既要减少嘌呤摄入,又要营养全面,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痛风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应遵守的饮食原则有下述9条:①保持理想体重: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痛风急性发作。②适量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③适量蛋白质:蛋白质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kg体重应摄取0.8~1g的蛋白质,并以牛奶、鸡蛋为主。④少吃脂肪: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⑤大量喝水:每日应该喝水2000~3000ml,促进尿酸排出。⑥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6g以内。⑦禁酒:酒精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⑧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可饮饮料。⑨限制嘌呤摄入:患者禁食内脏、骨髓、海味等。

109. 急性期痛风患者应选用哪些食疗营养治疗?

根据个体辨证,采取限嘌呤、限热量(脂肪、酒、高糖饮料)、合理摄入优质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注重饮水的总体原则。在总体原则的指导下,应根据患者疾病分期、血尿酸水平及合并症情况具体制定饮食方案及限制嘌呤的摄入量。当患者伴有肥胖、高血压或糖尿病时,应限制脂肪,利于尿酸的排泄,避免饮用含高糖饮料,研究表明高糖饮料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适量选用咖啡、茶叶等饮品。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可增加尿酸排出,应保证适量主食摄入,避免饥饿状态下产生酮症,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合理摄入优质蛋白,避免多余嘌呤摄入,蛋白质供给量按每日50~70g。

根据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在营养计算量化基础上,食疗营养治疗因人而异,辨体施膳,结合食材的性味属性,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开具个体化中药食疗处方,以达到辅助降尿酸和缓解痛风的目的。食疗处方应依据食材药材特性烹制药膳,专家共识推荐急性发作期患者属湿热蕴结证,宜选用清凉利湿的饮食,如绿豆薏苡仁汤、金银花露、黄瓜、西瓜、芦根等,也可常食百合汤、百合粥、蒸慈菇片。温热的饮食,如辣椒、桂皮、姜、葱、酒、羊肉等应慎用,食之燥热助火,加重关节肿痛。

110. 慢性期痛风患者应选用哪些食疗营养治疗?

根据个体辨证,采取限嘌呤、限热量(脂肪、酒、高糖饮料)、合理摄入优质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注重饮水的总体原则,还应根据患者疾病分期、血尿酸水平及合并症情况具体制定饮食方案及限制嘌呤的摄入量。根据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在营养计算量化基础上,食疗营养治疗因人而异,辨体施膳,结合食材的性味属性,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开具个体化中药食疗处方,以达到辅助降尿酸和缓解痛风的目的。食疗处方应依据食材药材特性烹制药膳,专家共识推荐慢性期患者多见脾虚湿热证,可选择茯苓、薏苡仁、萆薢、土茯苓、淡竹叶、玉米须等健脾清利湿热之品,如薏苡仁粥(薏苡仁、土茯苓、粳米),忌用寒凉食物及性味苦寒之品。痛风石患者多属痰瘀痹阻证,宜选择活血化痰散结之品,可食用茯苓山楂粥(茯苓、粳米、白芥子、山楂)。

111. 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选用哪些食疗营养治疗?

根据个体辨证,采取限嘌呤、限热量(脂肪、酒、高糖饮料)、合理摄入优质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注重饮水的总体原则,还应根据患者疾病分期、血尿酸水平及合并症情况具体制定饮食方案及限制嘌呤的摄入量。当患者伴有肥胖、高血压或糖尿病时,应限制脂肪,利于尿酸的排泄,避免饮用含高糖饮料,研究表明高糖饮料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适量选用咖啡、茶叶等饮品。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可增加尿酸排出,应保证适量主食摄入,避免饥饿状态下产生酮症,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食疗处方应依据食材药材特性烹制药膳,专家共识推荐高尿酸血症患者宜选择陈皮、薏苡仁、茯苓、白扁豆、粳米等健脾化湿之品,可饮用龙须饮(玉米须、淡竹叶)、薏苡仁粥(同前),脾肾亏虚者宜选择熟地、山药、茯苓、泽泻、桑寄生等健脾益肾之品,可食用益肾粥(熟地、萆薢、薏苡仁)。

112. 痛风患者的其他食疗方法有哪些?

痛风患者其实除了饮食控制以外,还可以通过食疗来调节,痛风患者进补,可选用百合、薏苡仁、木瓜、花粉、蜂王浆、冬虫夏草等适量食用,以甘平清润为主;不宜食用某些过分温燥的补品,如鹿茸、海马、羊肉、狗肉等,否则会诱发痛风。如百合薏苡仁粥可作为痛风患者主食,百合所含的秋水仙碱对痛风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无毒副作用。薏苡仁既可以发挥其利尿作用,以排出更多的尿酸,又可以利用其祛风除痹的功效,以改善痛风关节炎的症状。二者合用,加入粳米,作为痛风患者的主食,既可以为痛风患者提供必需的热能需求。如冬瓜笋干汤有利湿消肿,促排尿酸的功效,对延长痛风发作周期有良好作用;如牛膝菊花茶代茶频饮,具有活血化瘀,除痹降脂的功效,主治痛风伴有血脂偏高的患者;如龙须饮具有利尿、防止痛风石形成的作用等。

113. 根据嘌呤含量高低食物怎么分类?

我们提到的食物分类其实就是根据嘌呤的含量来分的,以下常见食物嘌呤含量(每百克)可供参考。

第一类 低嘌呤食物(≤75mg):牛奶、奶粉、酸乳、炼乳、奶酪、鸡蛋、鸭蛋、果冻、果干、糖浆、果酱、白菜、卷心菜、芥菜、芹菜、青菜叶、空心菜、芥蓝菜、简蒿菜、韭菜、黄瓜、苦瓜、冬瓜、南瓜、丝瓜、西葫芦、茄子、豆芽菜、青椒、萝卜、胡萝卜、洋葱、番茄、葛、泡菜、葱、姜蒜头、橙、橘、苹果、梨、桃、西瓜、大米、米粉、小米、糯米、大麦、小麦、荞麦、富强粉、通心粉、挂面、面包、馒头、白薯、马铃薯、芋头、可可、咖啡、茶、非浓缩果汁饮料、猪血、猪皮、海参、海蜇皮、红枣、瓜子、杏仁、栗子、莲子、花生、核桃仁、花生酱、枸杞、油脂(在限量内使用)等。

第二类 中等嘌呤食物(>75mg~150mg):龙须菜、菜豆、蘑菇、菠菜、鲜豌豆、麦片、鸡肉、羊肉、银鳕鱼、鲑鱼、牛肚、白鱼、金枪鱼、螃蟹、龙虾、牛肉、牛舌、猪肉、绵羊肉、火鸡、鸭、鹅、鸽、鲤鱼、大比目鱼、干豆类、干豌豆等。

第三类 高嘌呤食物(>150mg~1000mg):猪肝、牛肝、羊肝、牛腰、牛胰、羊胰、猪小肠、猪脑、白带鱼、白鲈鱼、沙丁鱼、凤尾鱼、鲢鱼、鲱鱼、鲭鱼、小鱼干、鱼子、牡蛎、蛤蜊、浓肉汁、浓鸡汁、火锅汤、肉精、酵母粉等。

注:各类食物嘌呤生成量表使用说明:避免食用第三类食物,限制食用第二类食物,鼓励食用第一类食物。

114. 痛风患者如何制定每日具体的饮食标准?

痛风的饮食应和糖尿病的饮食一样,既有种类的限制,也应当有量的限制。每日具体的饮食标准可参考如下:①总热能:休息者热量每日按每千克体重25~30kCal供应,体力劳动者则为30~40kCal。②嘌呤摄入量:每日不宜超过100~150mg。③糖类:糖类的摄入应加以控制,痛风患者每日按每千克体重4~5g为宜,约占总热量的50%~55%。④蛋白质:蛋白质每日摄入量按每千克体重0.8~1.0g为宜。⑤脂肪:脂肪每日摄入量按每千克体重0.6~1.0g为宜。⑥盐:对合并高血压、心脏病、肾损害者应限制盐的摄入,每日不超过6g为宜,一般控制在2~5g。⑦蔬菜、水果:蔬菜类除香菇、豆类(如扁豆)、紫菜和菠菜不宜大量食用外,皆可食用。⑧饮料及调味品:避免刺激性的饮料。碱性饮料可以碱化尿液,有助于尿酸排泄。⑨水:应多饮水,每日饮水量推荐2000~3000ml,可起到增加尿量(最好每天保持1500ml左右的排尿量)、促进尿酸排泄及避免尿路结石形成的作用。⑩禁酒:痛风患者须禁酒,尤其是啤酒最容易导致痛风发作,应绝对禁止。

115. 痛风患者能吃水果吗?

饮食控制是防止痛风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绝大多数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水分、糖类、维生素、纤维素及少量矿物质与蛋白质,而嘌呤含量较少,故对痛风患者来说,水果不属于禁忌之列,但痛风患者需注意水果的选择:①不宜进食过多含糖饮料和糖分(尤其是果糖,果糖会促进尿酸生成和减少尿酸排泄)含量高的水果,如苹果、橙、龙眼、荔枝、柚子、柿子和石榴等。②相对而言,柠檬、樱桃和橄榄等对痛风患者有益。③西瓜、椰子、葡萄、草莓、李子和桃等可适量食用。如果痛风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则水果的摄入就要受到限制,因为水果中常含有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进食后可造成血糖升高,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甚至使病情恶化。

116. 痛风患者能吃豆制品吗?

大豆本身的嘌呤含量属于中等,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直接吃黄豆,一般都是吃豆制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豆腐和豆浆,豆腐和豆浆都属于稀释了的黄豆,含嘌呤量很低。豆腐是一种嘌呤含量相对低的优质蛋白来源,反而是低嘌呤饮食中推荐的蛋白质。国际痛风诊治指南明确提出“对于所有痛风患者都需要进行膳食和运动的宣教,提倡低脂少添加糖类的膳食多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避免含糖汽水和其他含果糖饮料,减少饮酒,减少高嘌呤食物,鼓励在膳食中加入低脂乳制品、大豆和植物来源的蛋白质。”所以痛风是可以吃豆制品的,用豆制品替代其他肉、内脏和海鲜等动物来源食物是低嘌呤膳食推荐的。

117. 痛风患者如何安排运动疗法?

适当锻炼其实就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来进行锻炼。在痛风患者急性期应以休息为主;慢性期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进行规律的有氧功能锻炼。通过合理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增强机体防御能力,而且对减缓关节疼痛、防止关节挛缩及肌肉失用性萎缩大有益处。然而,无论是体力活动还是运动锻炼,都必须讲究科学,以下4点是必须注意的:①不宜剧烈活动:剧烈、量大、时间长的运动可使患者出汗增加,血容量、肾血流量减少,尿酸排泄减少,出现一过性高尿酸血症。另外,剧烈运动后体内乳酸增加,会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可暂时升高血尿酸。②坚持合理运动:痛风患者不宜剧烈活动,但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慢跑及游泳等。③运动与饮食结合:单纯运动锻炼并不能有效降低血尿酸,但与饮食保健结合起来则会显著降低血尿酸浓度,起到预防痛风发作、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④坚持按摩:每日起床后和晚睡前,坚持按摩5个部位(大、小腿、膝、踝、脚大拇指关节)和两个穴位(劳宫穴在手心、涌泉穴在脚心),各按摩100次,早晚各30分钟左右,同时每晚睡觉前用热水泡脚20分钟。

118. 痛风患者的康复锻炼该如何进行?

目前关于痛风患者适度运动的益处已有许多临床研究。国内外研究表明,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降低痛风发病率,而中高强度运动可能使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水平上升,反而增加痛风的发病率。目前推荐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适当运动可作为非药物治疗措施之一,并遵循下列原则:①高尿酸血症患者建议规律锻炼;②痛风患者的运动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步过渡至中等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使出汗增加,血容量、肾血流量减少,尿酸排泄减少,甚至可以诱发痛风发作。③运动次数以每周4~5次为宜,每次0.5~1 h。可采取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④运动期间或运动后,应适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避免快速大量饮水,以免加重身体负担。⑤对有心血管、肺部基础疾病者,应适度降低运动强度和缩短运动时间。

119. 痛风患者旅行时应注意什么?

痛风患者在外出旅行时要想避免复发,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有痛风病史,旅行前最好做一次常规检查,如果血尿酸比较高,在旅行中有急性痛风发作的可能,要注意预防,可暂不旅行。②每天坚持多饮水,排尿量应保持在1500ml以上,以防尿酸在体内积聚。③少喝酒,少吃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④精神要平静宽松,日程安排张弛适度,劳逸结合,不要过分紧张、劳累。⑤避免外伤、关节损伤、各种感染。⑥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着凉。⑦旅行时要带足降尿酸的药物和消炎止痛药。⑧一旦痛风发作,要及早进行医治,并停止旅行,卧床休息,必要时住院就医。⑨选择宽松的衣物和舒适的鞋,可以让自己在旅途中更为放松,旅行中有个好心情。

120. 痛风患者的心理如何调整?

部分痛风患者因为关节的疼痛、害怕并发症、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损失、家庭、朋友等关系改变、社交娱乐活动的停止等产生精神压力。他们渴望治疗,却又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或对药物实际作用效果信心不足,进一步加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因此,在积极合理的药物治疗同时,心理调整也十分重要。以下可供参考:①通过医生让其对疾病有个正确而又系统的了解,帮助患者辨证地看待和分析病情;指导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②家属应多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可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③防止精神刺激和精神过度紧张,保持愉快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过度的精神紧张可使体内内分泌产生紊乱,可使病情加重。

121. 饮酒对痛风的危害有哪些?

很多人经常会因为工作等原因在外就餐,朋友在一起免不了会开怀畅饮几杯,但恰恰由于这个原因,成为了痛风的高危人群。酒精是导致痛风发作的风险因素之一。不同种类的酒对痛风发作的影响不一,啤酒和烈性酒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红酒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证据尚少。

饮酒导致尿酸水平升高是因为:①酒精的代谢增加了三磷酸腺苷的消耗,导致尿酸产生增加;②酒精导致血清乳酸升高,从而减少尿酸排泄;③酒中含有嘌呤导致尿酸产生增加。可见饮酒过度对痛风有危害,建议痛风患者限酒。

122. 痛风患者应如何饮水?

痛风患者主要是由于血中的尿酸浓度增高,尿酸结晶增加并堆积在组织中,从而引起痛风。尿量少则尿酸不易溶解,尿量多则溶解得多,对尿酸排泄十分有利。若痛风患者每天饮用大量水,就可以促进尿酸排泄,预防血液中尿酸值过高。痛风诊治指南推荐,增加饮水量可作为痛风患者非药物治疗的措施之一。饮水量不足与高尿酸血症存在相关性,增加饮水量可减少痛风发作次数,降低血尿酸水平,增加排尿量从而促进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无肾脏病、心力衰竭等禁忌的情况下,痛风患者饮水建议如下:2000~3000 ml,尽量保证每日尿量约为 2000ml,尿酸碱度(PH值)在 6.3~6.8,有利于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盐结晶形成。②分次饮水,建议早、午、晚有3次饮水量达500 ml左右。③饮用水尽量选择弱碱性、小分子水。有研究表明,饮用弱碱性小分子水可促进尿酸排泄。④研究提示,饮用柠檬水(如1~2个鲜柠檬切片加入2000~3000ml的水中)有助于降尿酸。⑤避免过多摄入果汁及碳酸饮料。

123. 尿的pH值与痛风有关系吗?

尿液的pH值即尿的酸碱度。尿酸在酸性溶液内很难溶解,例如在pH值5.0的溶液内,每升只能溶解尿酸60mg;当pH值为6.0时,则尿酸溶解量可增加近3倍,即增至220mg。痛风患者的尿液pH值,往往低于常人,因此极易形成尿酸沉积和尿酸盐结晶。因此,接受降尿酸药物治疗者,尤其是促尿酸排泄药物治疗的患者及尿酸性肾石症患者,推荐将尿pH值维持在6.3~6.8,以增加尿液中尿酸溶解度。但是当尿pH值大于7时,虽然增加了尿中尿酸溶解度但却增加了钙盐结石的发生率,因此不能顾此失彼,增加了其他类型结石的发生风险。

124. 痛风患者如何预防高脂血症?

从痛风伴高脂血症的原因看,仍考虑与遗传缺陷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有关,与高尿酸血症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为在高尿酸血症纠正后,血脂并不能随之降至正常,必须另外给予有效的降脂治疗才能使血脂下降。因此,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是遗传缺陷引起的代谢紊乱的两个不同方面。对所有的痛风患者及高尿酸血症患者都应当常规检查血脂,以便及时发现高脂血症的存在,早期给予有效降脂治疗,消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125. 痛风患者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与相同年龄的非痛风者相比较,痛风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约为非痛风者的2倍,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高于非痛风者。痛风患者做到下列几项措施,可以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①坚持“三低饮食”,即低热能、低脂肪、低盐饮食。具体地说,就是限制食物总热能,少吃动物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的各类食物,菜肴宜清淡,不要太咸;②坚持“三戒”,即戒烟、戒酒、戒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③生活规律、情绪乐观,防止过劳(包括体力与脑力两个方面);④安排适合于自己身体状况的体育锻炼项目,长年坚持下去;⑤肥胖及超重者应适当减轻体重,使之接近标准范围;⑥定期进行有关检查,如定期测血压,检测血脂、血糖,做心电图、眼底及脑血流图检查等,发现稍有异常,即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以延缓病情的进展;⑦积极治疗痛风,纠正高尿酸血症,以防痛风性肾病的发生。

126. 痛风患者如何预防痛风性肾病的发生?

痛风性肾病是决定痛风预后的重要并发症。预防痛风性肾病的具体方法主要有:①控制高尿酸血症;②积极防治泌尿系统感染;③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④避免有损肾脏的药物及造影剂;⑤严格遵守痛风患者的膳食原则增加饮水量,碱化尿液等;痛风中肾结石的发生主要与尿尿酸的排泄有关,即尿尿酸浓度越高,肾结石的发生率越高。因此,除了大量饮水,碱化尿液外,高尿酸排泄性患者不宜再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避免结石形成。此外,具有清热利尿,通淋消石功效的中药,对消除因尿酸盐沉积和因尿酸结晶沉积引起的尿路阻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临床常选用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瞿麦、生薏苡仁、车前子等,此外,用车前草、玉米须、薏苡仁泡水代茶频频饮用,亦可促进尿酸排泄。

127. 高原地区要如何预防痛风的发生?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大气压低,氧分压低,紫外线强。缺氧使人体各器官、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缺氧时,乳酸、组胺、腺苷和二氧化碳增加,严重低氧环境可引起少尿。高原寒冷的气候、疲劳及高山反应等能促进蛋白质分解,增加尿酸生成。高原缺氧,肾血流量受影响,缺氧使乳酸代谢障碍,干扰尿酸的正常排泄,均成为肾脏排泄尿酸减少的重要原因。高原缺氧,末梢关节血液运行较差,导致组织酸中毒,发生氢离子浓度改变,影响蛋白质状态,使尿酸析出增多。高原地区对痛风防治的主要措施有:饮食结构要合理,荤素搭配,少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少饮酒,劳逸结合。平时多饮水,以利血尿酸从尿中排出。这样可减少痛风的发生。

第十部分 监测
128. 监测痛风病情,患者需定期检查哪些项目?

定期复查有利于医生判断患者身体状态、药物的疗效及对患者身体是否有副作用,适时调整药物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患者需定期检查的项目如下:①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苯溴马隆、非布司他、别嘌醇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出以达到降尿酸的目的,但是它们均是通过肝脏、肾脏代谢的,而且尿酸过高、尿酸盐形成的肾结石也会影响肾功能。所以定期检肝肾功能方便医生了解患者目前尿酸水平及肝肾功能情况,其中肾功能检查包括: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胱抑素C,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胆红素、血白蛋白、凝血功能。②痛风患者还要定期检查尿常规,未接受治疗的痛风患者,尿pH值会偏小(呈酸性),将不利于尿酸排出,其中包括:尿pH、尿红细胞、尿蛋白。尿红细胞、尿蛋白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功能的状况。③痛风患者可以选择定期检查血常规、血脂、C反应蛋白、血沉、血糖、心肌酶、心电图。血常规能够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感染、是否贫血,属于常规检查;合并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可以选择定期检查血脂、血糖、心肌酶、心电图,有助于判断近期疾病的控制情况,以调整用药。④持续性高尿酸会使得尿酸在肾脏沉积,生成尿酸结石,所以定期做肾脏彩超很关键。通过做肾脏彩超不仅能了解肾脏损伤的情况,而且也利于医生选择降尿酸药物。肾脏结石生成和消除速度慢,不需要频繁复查,一般6~12个月复查一次就行。

129. 医生对痛风会进行哪些病情评估?评估的意义有哪些?

痛风病人病情不同,治疗策略亦不同,因此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首先是应掌握患者的全面情况,包括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疼痛部位及性质、发作频率、发病诱因、平日饮食起居习惯、用药情况及血尿酸水平等理化指标,评估是否是痛风,有无其他疾病需要鉴别排除;二是评估有无痛风石、关节是否破坏,痛风石最常见于耳廓、关节周围,也存在于关节深部、肾脏等通过查体无法发现的部位,应借助相应的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三是需要评估肾脏是否受累,尿酸沉积于肾脏导致痛风性肾病和尿酸结石,肾脏受累是降尿酸治疗的指征,应行尿常规、肾功能、肾脏超声评估患者肾脏损害情况;四是评估有无合并症,评估患者有无肥胖、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或肾功能异常等代谢综合征或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应同时治疗合并症;最后是评估下一步用药情况,降尿酸时机及用药选择,宣教后患者依从性如何,能否参与慢病管理使患者获益。

130. 痛风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病情评估和疼痛评估?

患者进行自我病情评估可参考以下方面:首先是评估本次是否是痛风发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表现为以下特点:①起病急,数小时出现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好发时间为午夜或清晨;②常有诱因,多在饮酒进食高嘌呤食物等情况下发作;③呈自限性,首次发作后大多可于数天至2周内自行缓解;④易反复发作,常有家族史;⑤常见单个关节炎,最为好发部位是第1跖趾关节,其次是踝关节、指关节、膝关节和肘关节等,多为单侧发作。值得注意的是,痛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不一定升高。在早期的时候,患者可以观察关节表现来判断疾病。其次,患者需注意疼痛发作的频率是否加快及疼痛部位是否增加,如发作频率加快及疼痛部位增加则提示病情加重,随时有发作风险,或者既往服用消炎止痛药物可缓解但现在则不行,均需及时就诊以规范诊治。同时,患者需定期复查用药后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有无肾结石、肾损伤,有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病,根据自己出现的全身症状来判断诱发的继发性疾病问题,及时的进行控制。最后,痛风患者一般只要能够坚持服药,发作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但如果在服药的过程中出现了反复发作的情况,患者就可以根据药物控制效果出现的改变,来判断疾病存在的风险,并且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进行药物调整。

主编
张剑勇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风湿病科主任
深圳市中医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唐晓颇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风湿病科副主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副主编
张燕英
深圳市中医院
韩曼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编委

郭盈澳深圳市中医院

杨朔深圳市中医院

谭海波深圳市中医院

凌桂晨深圳市中医院

张珊深圳市中医院

评审专家组
终审专家
第一轮评审专家

方勇飞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李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李燕林中山市中医院

杨爱成江门市中医院

郑宝林佛山市中医院

第二轮评审专家

何东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

刘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苏晓上海市中医医院

纪伟江苏省中医院

李博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终审专家

姜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陶庆文中日友好医院

王海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李琴青海省中医院

庞学丰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库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建设的权威、专业、惠民、多元的中医药科普公益平台,旨在发挥学会专家资源优势,构建科学、规范、标准的中医药科普知识内容,促进中医药健康科普与文化传播,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电话:010-64274797
邮箱:kxpjb211@163.om
Copyright©2007-2021京ICP备17069760号-1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