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骨关节炎
分类:中医类 - 风湿病科
浏览量:153
前言
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骨关节炎常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加,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此外,关节过度使用、劳损、创伤、关节畸形、肥胖等也会引起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关节炎好发于负重关节及活动量大的关节。骨关节炎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受累关节可见肿胀、压痛,活动时有“咔嚓”音,反复发作可出现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日久则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关节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防治过程,重在早期预防,注重关节的保护,为了使基层医生及患者更好地认识骨关节炎,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科学防治,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并搭建学术平台,风湿病分会联合全国相关的中西医权威专家,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对骨关节炎的病因、诊断、中西医治疗、预防调护等问题进行全面解答。相信通过中西医协同,医患共同携手,一定能给骨关节炎患者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
第一部分 概念
1.什么是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炎,是老年人致残的重要病因,是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和丧失、软骨下骨增生和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骨性膨大、活动受限及功能障碍,常伴有肌肉萎缩、韧带松弛、关节对线不良、轻度滑膜炎和半月板变性等。

2.中医如何认识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书中对痹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有明确的认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1年)”将“骨关节炎”的中医病名确定为“骨痹”。《素问·痹论》首次明确指出风、寒、湿是引发痹证的关键原因,“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即风、寒、湿三种邪气,伤人形成痹病,五脏六腑有其相合的组织器官,若病邪久留不除,就会内侵犯相合的内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有“血气皆少,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的论述,说明气血亏虚的人,感受寒湿邪气之后,容易患痹证,出现骨节疼痛,手爪干枯。古人两千多年前的论断,是对骨关节炎一类风湿病的描述,并从病因病机上做了阐述,对后世治疗骨关节炎一类的风湿疾病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二部分 分类
3.骨关节炎的分类标准

(1)根据病因学分类

①原发性骨关节炎 一般多发生在中年以后,是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结果。原发性骨关节炎又有全身性与局限性两种,前者主要以手指与脊柱多见,后者则多见膝、髋与足部。如全身性骨关节炎、侵蚀性炎症性骨关节炎、特发性骨肥厚综合征、快速破坏性髋骨关节炎、髌骨软化症。②继发性骨关节炎 发病年龄可能早于原发性骨关节炎,是由明确病因导致的骨关节炎,包括代谢性疾病继发、血液系统与遗传性疾病继发、先天性疾病与骨发育不良继发、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继发、关节畸形与创伤继发及其他骨与关节疾病等。

(2)根据关节部位分类

①手骨关节炎;②髋骨关节炎;③膝骨关节炎;④足骨关节炎等。

(3)根据有无症状分类

①有症状性骨关节炎;②无症状性(放射学)骨关节炎。

(4)根据病因分类

①负荷为主型;②结构为主型;③炎症为主型;④代谢为主型;⑤系统因素型等。

4.什么是全身性骨关节炎

全身性骨关节炎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有家族史,典型表现为累及全身多个关节,包括双手远端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髋、颈椎、腰椎、跖趾关节等部位,关节骨质增生形成骨赘是显著的病理改变,疼痛和活动受限是主要表现,急性发作时,血沉、C-反应蛋白可升高。

5.什么是侵蚀性炎症性骨关节炎

侵蚀性炎症性骨关节炎好发于绝经后妇女,以45~55岁之间女性易发,主要累及双手远端、近端指间关节及第一掌指关节,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晨僵时间一般<30分钟,反复发作导致关节变形和强直,症状比普通的骨关节炎严重。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关节软骨丧失、软骨下骨硬化、关节间隙狭窄、骨赘,还可见骨质破坏、骨性强直。

6.什么是特发性骨肥厚综合征

特发性骨肥厚综合征是以脊柱及脊柱外韧带广泛骨化为主要特征的骨关节退变性病变,主要侵犯脊柱,尤以胸椎前缘及侧面韧带连续性骨化为特点。发病患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体型偏肥胖,常有家族史。一般临床表现为背部疼痛、僵硬及手指麻木、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不如X线表现严重,影像学表现为肥大性骨刺,前纵韧带钙化,脊椎椎体前面、侧面出现骨化,病变多累及连续4个或以上椎体。外围关节可见“胡须样”骨膜,有时可见脊柱外钙化,尤其是鹰嘴突及跟骨部位可见大的骨刺,但脊椎小关节和椎间盘不受累。

7.什么是快速破坏性髋骨关节炎

快速破坏性髋骨关节炎是一种比较少见骨关节炎,常见于老年女性,髋关节受累多见,多单侧发病、疼痛严重、进展迅速。其显著的特点为快速的病理进程,即在症状出现时关节X线检查正常,但数周到数月后就出现髋关节的严重破坏,若未获得及时救治将造成活动受限甚至残疾等后果。

8.什么是髌骨软化症

髌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骨病,是髌骨软骨退化发生局限性软化、纤维化,而引起膝关节慢性疼痛的一种常见膝关节疾病,多发生于热爱运动的青年人。最初感膝部隐痛、乏力,经休息或口服止痛药可缓解,病变在隐匿状态下不断发展,逐渐出现髌骨周围疼痛,劳累后加重,上下楼梯困难,双膝无力,屈膝出现疼痛,严重者影响步行。影像学检查早期没有明显改变,随着病情发展,X线可见关节狭窄,髌骨关节面粗糙不平,髌骨边缘骨质增生,髌股关节间隙变窄等现象。

9.什么是手骨关节炎

手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手关节是骨关节炎最常累及的关节之一。症状可呈间歇性,累及部位包括远端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拇指基底部及第二和第三掌指关节。手骨关节炎主要分为三种亚型:指间关节的结节性骨关节炎、拇指基底部骨关节炎和侵蚀性骨关节炎。

10.什么是髋骨关节炎

髋骨关节炎多见于老年人,在85岁以上人群中,约25%的人出现症状性髋骨关节炎。主要症状为位于腹股沟前部的深层疼痛,但亦可累及大腿前内侧或上外侧,偶尔累及臀部,多为单侧发病。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患者尤其是年龄较高的成年女性,髋骨关节炎可迅速进展,并在数月后出现关节破坏和失稳。这种快速进展的破坏性关节炎病可能与碱性焦磷酸钙晶体有关。

11.什么是膝骨关节炎

负重的膝关节是骨关节炎的最好发部位,膝骨关节炎是50岁以上成人中最常见导致下肢功能障碍的原因。膝骨关节炎通常累及双侧,但其中一侧的病情可能更严重。髌股关节和/或内侧胫股关节最常受累,孤立性的外侧胫股关节的骨关节炎相对少见。早期以疼痛和僵硬为主,单侧或双侧交替,多发生于上下楼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行走时失平衡,下蹲、下楼无力,不能持重,活动受限,关节挛曲。亦可出现关节活动时的“绞锁现象”(关节绞锁多发生在膝关节伸直135°时,患者在活动中突然发生伸直障碍,将患肢旋转后发生弹响,然后恢复,为典型绞锁症)。

12.什么是足骨关节炎

足骨关节炎以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通常双侧发病,会导致站立和行走过程中(尤其是步态中的脚趾蹬离地面时)出现跖趾局部疼痛。第一跖趾关节骨性增大为常见表现,跖趾外翻畸形、跖趾僵直和交叉趾是常见的畸形,常并发趾囊炎。症状可因穿过紧的鞋而加重。

第三部分 流行病学
13.骨关节炎的患病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2020年骨关节炎已成为第四大致残性疾病,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大于65岁的人群中,骨关节炎整体发病率为8.1%。据文献报道,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亿骨关节炎患者,我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骨关节炎患病率已高达46.3%,而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骨关节炎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030年中国估计将有近4亿人患有骨关节炎,其中脊椎骨关节炎患病率最高,其次为膝骨关节炎,研究显示40岁以上人群X线诊断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患病率腰椎为46.0%,颈椎为48.5%,通过症状和X线诊断的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患病率腰椎为29.4%,颈椎为23.6%。

14.骨关节炎高危人群的分布

年龄在40岁以上、女性、肥胖或者超重、有创伤史的人群为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其中手关节炎的高危人群包括存在长期从事特殊手部劳动、处于围绝经期及家族中有骨关节炎的患者;膝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包括存在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长期从事负重劳动等特殊职业及家族中有骨关节炎的患者;髋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包括髋臼发育不良、股骨颈凸轮样畸形、长期从事负重劳动等特殊职业及家族中有骨关节炎的患者。

15.年龄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骨关节炎影像学表现及其症状与年龄因素有极大的相关性,年龄与患病率之间的关系可能与年龄相关的多种代谢及生物力学等因素相关,关节组织本身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易受生物力学改变的损害,因为年龄的增加而导致合成代谢生长因子分泌的减少,从而导致软骨的弹性和修复能力减退,软骨细胞的丢失以及关节软骨的变薄。年龄大于50岁的女性较男性患病率更高。

16.雌激素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雌激素是由卵巢、睾丸及肾上腺皮质细胞分泌产生,包括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和雌甾醇,是人体所必须的类固醇性激素。雌激素与骨代谢平衡关系密切,可以影响软骨下骨及关节软骨的代谢全程。雌激素水平下降,促使软骨下骨转化率明显增高,导致软骨下骨发生微损伤和重塑,频发重塑引起软骨下骨硬度明显增加,进一步改变关节局部的生物力学状态,以引发关节软骨的损伤加剧,形成并加剧骨关节炎进展。众所周知,关节软骨并无血管、神经和淋巴分布,关节液是关节软骨维持低代谢活动的重要途径。相关研究表明,关节液和外周循环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当体内雌激素缺乏时,关节液中雌激素水平也将随之下降,从而减弱对关节软骨破坏性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诸如最为常见的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这些炎性因子可以通过信号通路产生严重的软骨破坏作用。可见雌激素对骨关节炎的影响途径众多,上述的典型影响已足以说明雌激素与骨关节炎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联。

17.雄激素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雄激素及其受体是促进人体骨骼系统发育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在多种动物软骨组织内也有表达。研究发现,软骨细胞的胞膜上可能存在雄激素的特定受体,两者结合发生快速膜反应,从而促使雄激素刺激生长板处软骨细胞发生增殖和分化。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ex-determ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SRY)-盒转录因子9(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9,Sox9)是调控软骨形成和软骨向分化的关键因子之一,参与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过程。II型胶原蛋白α1链(COL2A1 collagen type II alpha 1 chain,col2a1)和软骨可聚蛋白多糖(aggrecan)是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抵抗机械压力,维持生理稳态,为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水解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3,MMP13),可显著降解软骨细胞外基质中col2a1和aggrecan,诱发软骨结构破坏,是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子。在常氧条件下AR过表达可促进成软骨相关分子表达,抑制MMP13生成,对软骨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而在低氧环境中,AR过表达可以促使成软骨相关分子表达下降,MMP13表达上升,这说明,当AR过表达时,在低氧作用下,可能会促进软骨细胞去分化,诱发软骨组织降解,导致关节软骨破坏。

18.骨痹在性别中的中医认识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由于年老体衰,肝肾渐亏,精血不足,筋骨失于滋养,导致骨痹发生。《圣济总录》说到:“夫骨者,肾之余,髓者,精之所充也。肾水流行,则髓满而骨强,天癸亏而凝涩,则髓涸而气不行,骨乃痹”。《黄帝内经》也有经典的表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第四部分 病因
19.骨关节炎常见诱发因素

引起骨关节炎的诱因很多,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

(1)年龄 年龄范围在40岁以上的人群。

(2)性别 绝经后女性为骨关节炎高危人群。

(3)肥胖及超重

(4)遗传

(5)吸烟

(6)饮酒

(7)职业

(8)天气变化如寒冷、阴雨天等。

(9)剧烈运动

(10)关节所在位置

(11)关节力线不良和创伤,如关节内骨折复位不良、髋关节发育不良、复发性髌骨脱位。

20.遗传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骨关节炎是集环境、生活习惯、职业及遗传等多因素作用下的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于骨关节炎的发病具有决定性作用,对其发病率影响为48%~65%。经典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女性影像学手、膝骨性关节炎的遗传度分别高达39%、65%;髋、脊柱骨性关节炎的遗传度分别在60%、70%左右。新型研究显示,基因的多态性对骨关节炎的遗传易感性存在明显影响,例如,白介素-6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降低膝骨关节炎发病风险显著相关。综上所述,对于有骨关节炎家族史的患者更应当尽早就诊,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关节出现严重破坏,对其进行早期干预非常必要。

21.肥胖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肥胖不仅会增加负重关节的受力,还可能会引起姿势、步态和体力的改变,这一系列的变化导致关节的生物力学改变,进而损伤和破坏关节软骨。不仅如此,肥胖者体内的脂肪组织能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研究表明,脂肪因子在骨关节炎的发生过程中有促炎、促分解代谢及免疫应答等重要功能,参与软骨细胞的衰老,从而影响骨骼重塑,与骨骼的退行性病变密切相关。

22.吸烟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吸烟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软骨损伤,严重时可导致软骨纤维断裂形成骨关节炎。吸烟过程中会消耗身体15%的氧供应,使骨骼及关节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对于已经患有关节炎的患者,吸烟会直接导致受伤的局部组织新陈代谢进一步减慢,疼痛加重,延迟疾病的恢复。

23.饮酒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短时间内摄入低浓度酒精能使骨中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增加,如Ca2+、P+等,同时骨干重量和羟脯氨酸的增加,也说明低浓度酒精能促进骨矿物质的沉积,并可促进骨基质形成,增加骨量。其机制可能是由于酒精可促进胃肠黏膜对钙、磷等矿物质的吸收和骨内局部血流量的增加,使得骨矿物质在骨中的沉积增多,增加骨量和骨基质。但长期摄入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骨矿化,并抑制骨基质形成,诱发骨关节炎。对于骨关节炎患者来说,大量饮酒加重关节滑膜的水肿,造成大量的炎性分泌物渗出,使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加重,不利于关节炎的恢复。

24.职业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骨关节炎与职业有关。如长期伏案工作者、睡眠姿势不良、枕头不合适者颈椎骨质增生的发病率特别高。这是由于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劳损,并由于颈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续紧张状态,久之这些肌肉发生静力性损伤,进而使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引起骨质增生。其次,铸造工的肘、肩关节,矿工的脊柱和膝关节,装卸工的膝踝关节,驾驶员的肩关节,修理工和纺织工的腕关节,芭蕾舞演员的跖趾关节,较长时间站位工作如纺织工、营业员、理发师、迎宾员、仪仗队队员的跟骨。以上这些部位因长期反复做某一个动作,使该关节经常受到磨损而引起骨质增生。

25.气候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骨关节炎发作与气候密切相关,天气寒冷时会使关节疼痛发作,或疼痛更加严重。大约80%~90%的骨关节炎患者对寒冷天气敏感,当外界湿度增加,气压下降时,患者病变组织的局部压力高于周围正常组织,从而导致症状加重。

26.剧烈运动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骨关节炎发作与剧烈运动有关系,这是因为长时间剧烈运动,容易造成关节内软骨过度挤压和摩擦,造成软骨水肿,刺激关节内滑膜引起滑膜水肿、渗出液增多,导致关节内积液,引起关节疼痛,尤其是活动时加重。因此劳损诱发的骨关节炎,要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关节部位过度屈伸和竖立,以免软骨水肿和滑膜水肿加重,一般保暖休息3~4周左右,症状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27.骨关节炎与关节部位的关系

关节部位与骨关节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骨关节炎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负重关节,如膝关节。研究显示,股骨头和距骨的软骨拉伸断裂应力明显不同,股骨头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而距骨不会,这也许是骨关节炎为什么常见于髋关节和膝关节,而不是踝关节的原因。另外,关节的稳定性也很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受疾病的影响,神经系统对关节周围的肌肉和感觉的控制支配能力下降,关节周围肌力也下降,出现关节不稳,进而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增加。

28.骨关节炎与关节力线不良的关系

关节力线不良和关节创伤易导致骨关节炎的快速进展。关节对位不佳(如关节内骨折复位不良、髋关节发育不良、复发性髌骨脱位)可导致早发性骨关节炎。反复的亚骨折损伤,如膝关节的骨挫伤,并未出现真正的骨折,只是骨表面有一定的挫伤,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软骨钙化层的重塑,伴有潮线增厚(潮线是指关节软骨与钙化软骨之间的线)、软骨层变薄,从而导致软骨下骨硬化,上层软骨的磨损增加,最终导致骨关节炎。成熟的关节软骨再生能力很差,一旦损伤一般不会愈合,关节面上局限的软骨破坏或缺损足以导致整个关节的退行性改变。

29.骨痹的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骨痹的发生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感风寒,加之湿邪偏盛,诸邪裹结,合而为痹,是外在的致病因素;而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肝肾、气血亏虚,外邪乘虚而入,营卫失和,是骨痹发生的内在因素。风寒湿邪充斥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寒湿凝滞成痰,痹久正虚,气虚则无力鼓动,血不得行,津不得布,津血停留,则为痰为瘀,痰瘀交阻亦为重要基础。

30.中医影响骨痹的内在因素

(1)先天禀赋不足 先天肾精不足,筋骨失养,肝肾亏损,则骨髓失养致痹,《素问·逆调论》说到:“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2)后天失养 脾胃虚弱,生化乏源,筋肉失养致痹,骨痹的形成不仅与肝肾有密切关系,还与脾有关。

此外,起居不慎、饮食不节、劳损外伤等也是骨痹重要的致病因素。

31.骨关节炎与起居、饮食、劳损的关系

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或睡卧当风,或触雾露、气候变化、冷热交错等,易发为本病。人体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所滋生,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饮食不节会对筋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长期劳损外伤,损伤筋骨血脉,造成气血瘀滞,更易形成本病。

自然界阴阳消长平衡是有规律的,起居有常,昼醒夜寐,不可熬夜、昼夜颠倒。饮食有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在日常饮食中不要过于追求味浓,以味正好却又稍逊为宜,食应适量,且与季节相应。不妄作劳,不要违背自己的能力过度劳作,要做到劳逸结合。

32.骨痹与体质的关系

骨痹与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学认为成人的体质可分为9种类型,即平和质、

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特禀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记载:“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可见气虚是痹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如瘦人性急躁而肢节痛、发热,是为阴虚血热。内伤虚损,湿痰痹阻气机,阴火煎灼津液,气血运行受阻,瘀血痹阻发而为痹。《金匮要略》说:“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湿与热合,痹阻关节发为身痛。

33.骨痹患者的体质分布

骨痹患者的体质主要为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

(1)气虚质 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2)阴虚质 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偏瘦。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3)痰湿质 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4)湿热质 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发病倾向:易患疮痈、黄疸、热淋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5)血瘀质 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胖瘦均见。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心理特征:易烦,健忘。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第五部分 发病机制
34.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与软骨病变、滑膜炎及血液循环等因素相关。

(1)软骨细胞相关的病变 软骨丢失的直接原因是软骨细胞的合成和分解失衡,而失衡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根本原因包括衰老、创伤、肥胖、生物力学、生物节律改变等,这些原因引起的软骨细胞凋亡、代谢障碍、细胞衰老等破坏软骨稳态,引发骨关节炎。

(2)滑膜炎的产生 滑膜中存在大量的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可分泌相应介质,调节关节炎症,细胞因子如IL-1、TNF-β、IFN-γ和IL-12等在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膜中表达增加,是滑膜炎和淋巴细胞软骨浸润的重要原因。

(3)血液循环因素 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骨内高压是形成骨关节炎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本病临床症状如关节痛、休息痛的直接原因。

35.骨关节炎慢性疼痛的由来

骨关节炎疼痛包括外周感受性疼痛和中枢敏化性疼痛。外周水平的痛觉感受来源于关节组织、外周神经和神经根等,而中枢水平的痛觉感受来源于大脑和脊髓。外周感受性疼痛的主要机制为局部炎症介质的释放,现已证实多种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等参与了骨关节炎的疼痛过程。中枢性疼痛主要机制为中枢敏化,中枢敏化是指脊髓背角对周围神经刺激反应性增强而导致的痛觉过敏,这种增强会使痛阈降低,疼痛反应放大,疼痛敏感性扩散到非损伤区域。

36.骨痹的中医核心病机

骨痹多由骨髓空虚,邪气乘虚侵袭所致。《素问·长刺节论》说:“病在骨,骨

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骨痹病在筋骨,病位在肝肾,以“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为本,以“腠理空虚,感风寒湿之邪而为痹”为标。

第六部分 诊断
37.骨关节炎的主要表现

骨关节炎大都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主要症状是受累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疼痛是骨关节炎最常见的症状,疾病早期,疼痛通常在关节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可伴有短暂的、一般不超过30分钟的关节僵硬感,后期逐渐出现关节肿胀、摩擦音、关节活动受限、肌力下降和平衡性差,晚期出现关节畸形。

38.骨关节炎的关节弹响从何而来

关节弹响是指病变关节活动时可出现摩擦音,该症状常见于负重关节,以膝关节最常见,多由于关节腔滑液减少,关节软骨损伤及骨质增生,导致关节骨表面不光滑、骨表面裸露,关节活动时摩擦系数增大而引起。患者常诉于关节屈伸活动时感觉或听到关节摩擦的响声,但大部分患者临床无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检查时可闻及粗糙的响声或摩擦音。

39.骨关节炎累及脊柱关节的表现

脊柱的病变以颈椎、腰椎多见,胸椎受累较少。

(1)颈椎 较常累及的椎体是第5~7颈椎,颈椎前屈、后仰、侧屈可引起疼痛,椎体边缘、椎小关节骨赘明显,可使神经根受压,出现反复发作的颈项部疼痛。疼痛沿受累神经的分布区域放射至上肢,可有手指麻木、烧灼样、触电样、针刺样等感觉异常,并出现活动不利等症状。

(2)腰椎 较常累及的椎体是第3~5腰椎,影像学表现为腰椎椎体骨刺形成,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椎管狭窄,椎小关节骨赘形成。主要症状为腰痛伴反射痛、感觉异常或消失、弯腰受限。

40.骨关节炎累及外周关节的表现

骨关节炎常累及外周关节,以手指、膝、髋关节最常受累,足踝部、肘部、肩部受累相对较少。

手关节 早期可无症状,仅在活动时感疼痛,活动和休息后缓解;中后期关节疼痛呈持续性,休息后不缓解,活动不利、麻木、晨僵时间一般为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活动后晨僵减轻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远端指间关节骨性膨大。

膝关节 患者常诉膝关节活动时有喀喇音,负重、行走时感疼痛,长距离行走、剧烈运动、上下楼梯和下蹲后站立时加重,休息后好转。晨起、久坐后关节僵硬也是膝骨关节炎另一常见症状,持续不超过30分钟,活动后僵硬感消失。

髋关节 作为负重关节也容易受累,典型的髋骨关节炎负重时出现腹股沟或大腿内侧疼痛,若病程缓慢进展,会出现持续性疼痛,系鞋带困难,上下车疼痛,走路跛行。

41.手骨关节炎的好发部位

双手以远端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和第一腕掌关节为好发部位,其余掌指关节很少累及。手部远端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背面或内侧出现骨性肥大,质地较硬,出现在近端指间关节为布夏尔结节,出现在远端指间关节为赫伯登结节,是手部骨关节炎的典型表现,随着疾病进展可以出现远端指间关节的变形、偏斜,呈“蛇形指”。第一拇指腕掌关节也是骨关节炎好发部位,可引起腕关节、拇指基底部疼痛,指端捏指或抓握时疼痛加重,可出现第一掌骨骨质增生、肥大,手部外观呈“方形手”,可形成屈肌腱鞘炎,大拇指活动时会出现“扳机手”。

42.骨关节炎夜间加重的原因

骨关节炎夜间疼痛加重,主要原因是:

(1)骨关节炎发病后关节部位的血液循环受阻,出现炎症反应,引起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白天由于活动后刺激,局部微循环功能有所改善,而夜间处于静止状态,导致出现相应的微循环功能受阻,引起炎症反应、缺血缺氧状态加重,故出现休息痛。

(2)夜间温度降低,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缓,关节病变部位血液循环也随之减缓,导致患者疼痛症状加重。

43.手骨关节炎的西医诊断标准

(1)手关节疼痛、酸痛和晨僵;

(2)10个指定关节中,有骨性肥大的关节≥2个;

(3)掌指关节肿胀≤3个;

(4)远端指间关节骨性肥大≥2个;

(5)10个指定关节中,畸形关节≥1个;

满足条件(1)+[(2)~(5)中任意3条]可诊断手骨关节炎。10个指定关节是指双侧第2、3远端指间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及双侧第1腕掌关节。

44.膝骨关节炎的西医诊断标准

(1)年龄≥50岁;

(2)晨僵时间<30分钟;

(3)骨摩擦感;

(4)骨压痛;

(5)骨性肥大;

(6)膝触之不热。

膝痛并具备以上6项中至少3项,临床表现联合放射学标准:具有膝痛和X线片示骨赘,并具备以下3项中至少1项:①年龄≥40岁;②晨僵时间<30分钟;③骨摩擦感。

45.髋骨关节炎的西医诊断标准

(1)具有髋痛;

(2)血沉≤20mm/h;

(3)X线示股骨和/或髋臼有骨赘;

(4)X线示髋关节间隙狭窄(上部、轴向和/或内侧)。

临床表现联合放射学标准:满足上述(1)+[(2)、(3)、(4)任意2条]可诊断为髋骨关节炎。

46.骨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

骨关节炎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抽血检查是为了排除是否合并其他关节疾病。因此,主要以免疫方面的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为主。

(1)免疫学检查: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免疫功能等多为正常。

(2)血沉、C-反应蛋白:骨关节炎患者血沉大多在正常范围内,但临床上急性或全身多关节骨关节炎发生时,会有部分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的 升高。

(3)血常规:大多数骨关节炎患者血常规检查无异常,但少数患者急性发作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轻度增多,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47.膝骨关节炎滑液的表现

骨关节炎中关节滑液总体上是非炎性的,膝骨关节炎时滑液量可以正常(0.5~1.5mL),也可以多达100mL,但是在其他受累关节中渗出较少。滑液通常为黄白色,偶见血性。黏滞性降低,轻度或者明显的淋巴细胞增多,以及中等程度的蛋白量增加均提示轻度滑膜炎的存在。

48.膝骨关节炎滑液黏滞性降低的原因

在骨关节炎中,滑液黏滞性与临床炎症表现相平行。正常膝关节中的滑液含有丰富的透明质酸,常常表现为正常的黏滞性而产生拉丝征。炎症积液时,由于积液中的透明质酸被中性粒细胞释放的酶降解,积液被稀释,使粘稠度降低。关节炎症越重,积液的粘稠度越低,黏滞性的明显降低将导致滑液从注射器中像水一样流下,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相反,过于稠厚的滑液提示骨软骨瘤病或甲状腺功能低下。

49.膝关节滑液中黏蛋白的作用

黏蛋白是一类主要由黏多糖组成的糖蛋白,常见于膝滑膜液。黏蛋白关键特征是形成凝胶的能力,提供润滑,细胞信号通路及化学屏障的功能。在黏蛋白凝集实验时,滑液被酸化后,透明质酸盐形成沉淀,以此区别炎性和非炎性滑液。如正常人、骨关节炎、损伤性关节炎病人的凝集块坚固,不易破碎,但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等病人,凝集块易破碎。

50.膝关节出现“凉髌征”的原因

由于膝关节附近脂肪较少,储温功能差,因此,正常情况下,人体膝关节温度较大腿、小腿都低,即“凉髌征”。体检时以手触髌骨、大腿及小腿,如温度相等即凉髌征消失,提示炎症存在,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

51.骨关节炎影像学检查及分类

骨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包括受累关节肌骨超声、X线、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

(1)肌骨超声:可动态观察屈伸状态下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可显示早期软骨病变,鉴别炎症和非炎症性病变,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2)X线:可清楚地显示关节间隙和骨改变,是诊断骨关节炎首选检查方法,骨关节炎只有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异常的X线表现,临床症状往往不与X线表现的严重程度相关。

(3)CT:CT可作为X线的一种补充,显示大多数关节的间隙改变、骨赘形成远不如平片敏感。比平片优越之处在于消除了平片的重叠,增加了密度分辨率,CT显示髌股关节非常理想,因轴面与髌股关节面垂直,比平片更好地显示关节面全貌及髌骨的位置是否正确。检查关节内游离体也可作为平片的一种补充,后期骨关节炎可引起滑膜炎,当关节积液时CT显示比平片敏感,表现为关节囊扩张,内为均匀液体性密度影。

(4)关节MRI:是唯一能直接显示关节软骨的成像方法,对早期骨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在出现明显X线表现前的较早阶段识别出骨关节炎。除了显示软骨损伤形态学和生理学的改变外,MRI对关节整体的评估包括关节软骨、半月板、关节内韧带、滑膜、滑囊结构、骨质、骨髓等病变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特异性,可以显示骨关节炎的进展及分级。

52.骨关节炎患者选择影像学检查的方法

对于早期病变的患者,可选择肌骨超声及关节MRI检查,两者对于早期骨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病程中后期,选择X线及CT检查,以了解骨关节炎的骨破坏、关节积液及骨赘情况。

53.骨关节炎在肌骨超声下的表现

早期表现为软骨表面轮廓不清,内部回声增强。后期软骨变薄、厚薄不均甚至消失。关节面软骨磨损后可变成膜状,并可脱离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可在关节内移动。

(1)合并滑膜炎时可出现关节腔积液、滑膜增生,肌骨超声可以判断滑膜血流情况,从而评估炎症的程度。

(2)骨赘表现为骨表面突出的高回声,常出现在骨端边缘,部分后方伴声影。

(3)骨侵蚀表现为软骨下骨囊性变,导致骨皮质表面不光滑,连续性中断。

(4)附着点炎表现为附着处肌腱增厚、回声异常,或伴有血流信号,还可见附着处钙化,附着处骨赘、骨侵蚀等表现。

(5)膝关节积液或滑膜增生严重时,关节内压力增加,可伴发腘窝囊肿。

54.什么是骨关节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X线是诊断骨关节炎首选检查方法。典型X线表现为受累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囊性变,关节边缘唇状或刺状骨赘形成。晚期关节间隙可完全消失,关节面变形,可伴关节半脱位和畸形,但少见骨性强直。若软骨或骨赘碎片脱落可在关节腔内形成游离体,又称为“关节鼠”,如含骨质或钙化成分可为X线片所发现。

55.骨关节炎关节X线分期标准

(1)0期 没有临床症状,无X线表现;

(2)1期 关节不适,症状不重,X线可见关节周围的骨质增生;

(3)2期 关节症状轻微,对生活影响不大,X线可看到有明显骨赘,但骨赘未累及关节间隙;

(4)3期 关节出现中度症状,症状比较明确,只能生活自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X线可发现骨赘,关节间隙中度狭窄,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5)4期 患者症状严重,难以忍受,生活不能自理,X线关节间隙明显变窄,伴有关节软骨硬化。

56.膝骨关节炎X线的典型表现

(1)关节间隙非对称性狭窄;

(2)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

(3)关节边缘骨赘形成,或可见游离体。

57.膝骨关节炎X线的分级标准

膝骨关节炎X线分级以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标准。

(1)0级 无改变(正常膝关节)。

(2)Ⅰ级 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3)Ⅱ级 关节间隙轻度变窄,有明显的小骨赘。

(4)Ⅲ级 关节间隙狭窄明确,有中等量骨赘,软骨下骨轻度硬化,可能出现关节畸形。

(5)Ⅳ级 关节间隙狭窄严重,可见大量骨赘,软骨下骨硬化明显,关节肿大、关节畸形明显。

58. 膝骨关节炎MRI的分级标准是什么

膝骨关节炎MRI分级建议采用Recht分级。

(1)0级 正常软骨,软骨弥漫性均匀变薄但表面光滑。

(2)Ⅰ级 软骨分层结构消失,软骨内出现局灶性低信号区,软骨表面光滑。

(3)Ⅱ级 软骨表面轮廓轻至中度不规则,软骨缺损深度未及全层厚度50%。

(4)Ⅲ级 软骨表面轮廓中至重度不规则,软骨缺损深度达全层厚度50%以上,但未完全脱落。

(5)Ⅳ级 软骨全层缺损、剥脱,软骨下骨质暴露,有或无软骨下骨骨质信号改变。

59.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X线分期标准是什么

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X线分级建议采用Weishaupt分级。

(1)0级 正常小关节间隙(2~4mm)。

(2)Ⅰ级 小关节间隙狭窄(<2mm)和/或小骨赘和/或轻度关节增生。

(3)Ⅱ级 小关节间隙狭窄(<2mm)和/或中度骨赘和/或中度关节增生和/或轻度关节面骨侵蚀。

(4)Ⅲ级 小关节间隙狭窄(<2mm)和/或大骨赘和/或重度关节增生和/或重度关节面骨侵蚀和/或软骨下囊肿。

60.骨痹的中医诊断

骨关节炎属于中医“骨痹”的范畴,骨痹起病隐匿,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初起多有腰腿、腰脊、膝关节的隐隐作痛,关节活动受到影响,轻微活动后疼痛能缓解,但是气候变化症状加重,缠绵不愈。体征上,骨痹患者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喇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影像学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另外,还要完善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等检查,以便与风湿科其他常见病鉴别。

61.骨痹与尪痹鉴别

尪痹是由于人体气血营卫失和,感受风、寒、湿等病邪,侵袭肌肤经络,筋骨血脉,邪正相搏,气血痹阻,出现以肢体关节对称性疼痛、肿胀、晨僵、麻木、甚则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西医的“类风湿关节炎”即属于“尪痹”范畴。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变在滑膜,滑膜炎逐渐侵蚀到骨引起骨破坏。最常受累的关节是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多具有对称性,伴有晨僵时间>1小时,且可以累及全身多脏器。实验室检查可以出现包括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在内的许多自身抗体阳性。两者均有关节疼痛、沉重、肿胀等。不同在于尪痹主要是骨质损害,关节变形以小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脱位畸形为甚,腕、肘关节不得屈,活动受限,甚者生活不能自理。骨痹疼痛主要以远端指间关节、膝关节最常见,通常较少及腕、肘、踝,晨僵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并且活动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62.骨痹与肌痹鉴别

肌痹多因风寒湿热邪侵淫肌肉,闭阻经络,气滞血瘀,出现一处或多处肌肉疼痛、麻木不仁,甚至肌肉萎缩、疲软无力,西医上肌痹主要包括“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疾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一般出现对称性、进行性的近端肌无力,肌活检示肌肉坏死、再生、炎症等改变,伴或不伴肌肉萎缩,血清激酶升高,肌电图提示有肌源性损害,此外皮肌炎还伴有皮肤改变,如Gottron征、上眼睑和眶周紫色红斑,可伴有水肿等。

两者均有肢体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肌痹病位在肌肉,且肌力明显减退。骨痹病位在筋骨、关节,肌力正常。再者骨痹容易发生关节僵硬、变形,而肌痹只有肌肉疼痛、乏力,并无明显关节畸形等症。

63.骨痹与大偻鉴别

大偻是指身体俯曲,不能直立者,多因先天不足,肾阳亏虚,阳气不得开阖,寒气从之而成。该病以腰背脊柱僵硬疼痛,活动不利,可伴见髋关节及下肢关节肿痛等为主要症状,中医的“大偻”主要指“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免疫系统疾病,好发于男性,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及脊旁软组织,夜间疼痛加重,腰背部晨僵时间持续30分钟以上,活动后缓解。

大偻和骨痹均可累及脊柱,但在临床症状及X线检查有不同之处。骨关节炎不会出现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X线显示骨赘生成和椎间隙变窄。强直性脊柱炎X线片有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炎、脊柱小关节模糊、椎体方形改变、椎旁韧带钙化及竹节样脊柱,且HLA-B27阳性率>90%。

64.骨痹与痛风鉴别

痛风是由于机体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导致的炎性反应。急性期的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常为单侧突然发病,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可增高(尿酸>420μmol/L),急性发作的痛风患者,关节液偏振光显微镜可见尿酸钠结晶体,关节超声提示“双轨征”,或双能CT的尿酸钠晶体沉积。

两者均会引起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痛风起病迅速,一般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发生,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及跗骨关节,急性发作时可伴有局部关节的红肿热痛,尤其在后半夜多见。慢性痛风发病频繁,关节周围可出现痛风石,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受限,而骨关节炎起病缓慢,容易在受凉或者天气变化后出现疼痛,疼痛经休息后缓解,好发于膝、髋、手、足、脊柱等负重或活动较多的关节,双手可见赫伯登结节和布夏尔结节。

65.骨痹中医辨证的原则

(1)辨病因 引起骨痹的病因多种多样,治疗时需辨清内因、外因致病。

(2)辨病性及分期 骨痹的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别,病期有早、中、晚期之异。骨痹早期,病多实证,但有寒热之分,病情反复发作;至中晚期,又会导致气血耗损,瘀血凝滞,湿聚为痰,痰瘀互结,闭阻经络。因肝主筋,肾主骨,进一步损伤又可以导致肝肾亏虚。

(3)辨病位 骨痹可以发生在全身关节,临床以颈椎、腰椎和膝关节多见,所以临证时需辨清此病的具体病变部位,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第七部分 治疗
66.骨关节炎的治疗目标

骨关节炎的治疗应达到以下目的:

(1)缓解关节疼痛;

(2)延缓疾病进展;

(3)矫正关节畸形;

(4)改善和恢复关节功能;

(5)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骨关节炎的治疗需医生、患者共同协作。

67.骨关节炎的总体治疗原则

总体治疗原则是依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自身危险因素、病变部位及程度等选择阶梯化及个体化治疗。

(1)基础治疗,适用于所有骨关节炎患者,早期依据患者的需求和一般情况,可选择适宜的基础治疗方案。

(2)病情加重,进入药物治疗,在考虑患者发病的部位及自身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及药物种类。

(3)病情进一步加重,在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的前提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案需依据患者病变部位、病变程度、一般情况以及自身意愿综合考虑。

68.评估骨关节炎患者病情的益处

医生从骨关节炎患者的病变部位及程度、合并疾病、环境心理、治疗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估,对于病变部位及程度评估,包括关节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状况;对于合并疾病评估,包含有无合并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等容易诱发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对于环境心理评估,包括社交状态、心理预期、是否存在睡眠不良、抑郁或焦虑等情况;对于治疗风险评估,时刻注意心血管和胃肠道风险,合理调整用药,进行个体化治疗。

69.骨关节炎的基础治疗

(1)日常管理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站位、跪位、蹲位,以及上下楼梯的不良姿势;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kg/m2,膝关节发生骨关节炎的风险增加35%,所以减轻体重是改善髋、膝骨关节炎的核心治疗方案。

(2)运动锻炼 运动是骨关节炎治疗的基石。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和维持关节功能,保持关节活动度,延缓疾病进程,减轻疼痛。

(3)物理治疗 主要是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达到减轻关节疼痛。常用方法包括:水疗、冷疗、热疗、经皮神经电刺激、按摩、针灸等。不同治疗方法适用人群不同,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症状,结合医生意见进行治疗。

(4)行动辅助 通过减少受累关节负重来减轻疼痛和提高自主活动,患者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行动辅助器械,如手杖、拐杖、助行器、关节支具等,也可选择平底、厚实、柔软、宽松的鞋具辅助行走。

70.骨关节炎的有氧运动

采用低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如骑行、慢跑、游泳、太极、八段锦等。例如,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推荐以有氧运动、肌肉力量锻炼和水上运动为主的运动锻炼。对于髋关节或多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推荐以瑜伽、太极和水上运动为主的运动锻炼。

71.骨关节炎的肌肉力量训练

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不仅可以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既可改善关节稳定性,又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以膝关节为例,肌力训练方法可选择:

(1)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仰卧,伸直膝关节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每次收缩尽量用力并坚持尽量长的时间,重复数次以肌肉感觉有酸胀为宜。

(2)抬腿训练股四头肌(直抬腿) 仰卧床上,伸直下肢抬离床面约30cm。坚持5~10s,每10~20次为一组,训练至肌肉有酸胀感为止。臀部肌肉:侧卧或俯卧,分别外展及后伸大腿进行臀肌收缩训练。训练次数同上。

(3)静蹲训练 屈曲膝、髋关节,但不小于90°作半蹲状,坚持30~40s,每10~20次为一组。

(4)抗阻肌力训练 利用皮筋、沙袋及抗阻肌力训练设备进行抗阻肌力训练。如股四头肌抗阻肌力训练可用股四头肌训练仪进行抗阻肌力训练,随肌力增强逐渐增加阻力。

(5)等速运动训练 有条件可以进行等速肌力训练。但应注重关节活动度及平衡的锻炼,一定要咨询相关的医生,进行合理训练。

72.骨关节炎的功能训练

关节功能训练主要指膝关节在非负重位的屈伸活动,以保持关节最大活动度。常用方法包括:

(1)关节被动活动,可以采用手法及器械被动活动关节。

(2)牵拉,其主要目的是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及韧带组织。

(3)关节助力运动和主动运动,在不引起明显疼痛的范围内进行主动或辅助关节活动,如采用坐位或卧位行下肢活动。

73.骨关节炎物理因子的治疗

骨关节炎可选择的物理因子疗法,包括高频电疗(短波、超短波)、冷疗、蜡疗、局部温水浴、激光、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中频电疗、超声波等治疗。其中较推荐短波、激光、经皮神经电刺激和超声波疗法。

74.常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

治疗骨关节炎药物种类繁多,依据患者病变部位及病变程度,内外结合,进行个体化、阶梯化的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该类药物既有止痛作用又有抗炎作用,属于一线用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减轻关节炎症所致的疼痛及肿胀、改善关节活动的作用。

(2)阿片类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物不能充分缓解疼痛或有用药禁忌时,可考虑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等,这类药物耐受性较好而成瘾性小,但此药升高心肌梗塞及髋部骨折发生率,须慎用。强阿片类药物仅短期用于等待关节置换的重度疼痛患者,长期使用可能成瘾,尤其是老年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使用。

(3)关节腔注射药物 该法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该方法是侵入性治疗,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及规范操作。

(4)缓解骨关节炎的慢作用药物 目前尚未有公认的保护关节软骨、延缓病情进展的理想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如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双醋瑞因等。研究表明,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作为关节的营养补充剂,对轻中度的骨关节炎患者有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的作用。双醋瑞因是白细胞介素-1抑制剂,可以抑制软骨降解、促进软骨合成并抑制滑膜炎症,能减轻骨关节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还可能延缓骨关节炎病程进展。

(5)抗焦虑药物 可应用于长期持续疼痛的患者,尤其是对非甾体抗炎药物不敏感的患者,能短期内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如度洛西汀等。

75.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不良反应

骨关节炎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有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等。如高胃肠道风险患者尽量选择COX-2选择抑制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较传统COX-1抑制剂有更高的安全性;对存在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则慎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物避免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以免加重胃溃疡及出血的风险。

76.关节腔内注射药物的不同作用

(1)糖皮质激素 起效迅速,短期缓解疼痛效果显著,但反复多次应用激素会对关节软骨产生不良影响。

(2)玻璃酸钠 可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安全性较高,可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对早、中期骨关节炎患者效果更为明显。但其在软骨保护和延缓疾病进程中的作用尚存争议,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

(3)医用几丁糖 可以促进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降低炎症反应,调节软骨细胞代谢,具有黏弹性,缓吸收性,可作为关节液的补充成分,减缓关节炎进展,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功能,适用于早、中期骨关节炎患者,每疗程注射2~3次,每年1~2个疗程。

(4)生长因子和富血小板血浆 可改善局部炎症反应,并可参与关节内组织修复及再生,但目前对于其作用机制及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对有症状的骨关节炎患者可选择性使用。

77.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骨关节炎的副作用及预后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膝关节疼痛的急性加重,尤其是伴有积液的膝关节,其起效迅速,短期缓解疼痛效果显著,但对慢性疼痛和功能恢复不明显,如果反复多次应用激素存在加速关节软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

建议谨慎应用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骨关节炎,且每年最多不超过2~3次,注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3~6月,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糖皮质激素注射次数过多,可能引起糖皮质激素相关的晶体性关节炎。其次如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建议患者注射后3天内监测血糖水平。

78.骨关节炎外科手术的方法

骨关节炎的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关节软骨修复术、关节镜下清理手术、截骨术、关节融合术及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

(1)关节软骨修复术 采用组织工程及外科手段修复关节表面损伤的透明软骨,主要适用于年轻、活动量大、单处小面积负重区软骨缺损,对退行性关节炎的老年患者、多处损伤、激素引起坏死等效果较差。包括自体骨软骨移植、软骨细胞移植和微骨折等技术。

(2)关节镜清理术 关节镜兼具诊断和治疗的作用,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效果较好,如存在游离体、半月板撕裂移位、髌骨轨迹不良、滑膜病变、软骨面不适合等,通过关节镜下摘除游离体、清理半月板碎片及增生的滑膜等,能减轻部分早、中期患者症状。

(3)截骨术 截骨术多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关节,通过改变力线来改变关节面的接触面。该方法适合青中年活动量大、力线不佳的单间室病变。

(4)关节融合术 实施关节融合术后会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目前应用在严重的慢性踝关节、指或趾间关节骨关节炎且非手术治疗无效者,融合术成功率高。

(5)人工关节置换术 对于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是成熟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日益广泛。

79.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种类

(1)髋关节置换术 ①全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大多数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终末期髋骨关节炎。②表面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年轻的骨关节炎患者。

(2)膝关节置换术 ①全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严重的膝关节多间室骨关节炎,尤其伴有各种畸形时其远期疗效确切。②单髁置换术,适用于力线改变5~10°、韧带完整、屈曲挛缩不超过15°的膝关节单间室的患者。③髌股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

(3)肩关节置换术 ①反肩置换术,适用于肩袖撕裂损伤的肩关节退变患者、骨不愈合或内植物感染后的翻修、肿瘤切除后的重建。②半肩关节置换术,适用于病变仅累及肱骨头或盂肱关节炎合并肩袖损伤的高龄患者。

(4)肘关节置换术 适用于肘关节严重疼痛、非手术治疗无效、关节不稳或关节僵直的患者。

(5)踝关节置换术 能有效解除疼痛、保留踝关节活动功能,与踝关节融合术一样,均为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80.中医治疗骨痹的优势

中医治疗手段多样,除了辨证口服中药外,还可使用多种外治疗法,起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活血散瘀、祛风散寒的作用,如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塌渍、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导引功法、综合疗法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采取中医外治法对早、中期患者发挥治疗作用,能够改善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81.寒湿痹阻型的辨证施治

寒湿痹阻证多因素体虚弱,卫阳不固,外感风寒湿邪气,闭阻经络、关节,使气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

多见于骨痹活动期,主要以肢体、关节酸痛,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屈伸不利,活动时疼痛加重等为主要症状。

治法上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络为原则。

常用方剂为乌头汤或桂枝附子汤加减。

常用药物有制川乌、制附子(川乌、附子在煎煮时要先煎、久煎,避免毒性残留)、黄芪、桂枝、白芍、细辛、川芎、防风、秦艽、海桐皮、海风藤、独活、怀牛膝等。风邪偏胜加羌活、独活、防风;寒邪偏胜,加干姜、肉桂、细辛;湿邪偏胜:加防己、茯苓、泽泻。

82.湿热阻络型的辨证施治

湿热阻络证多因外感湿热秽浊之邪,或脾胃不健,湿热内蕴,或风寒湿痹,年久不愈,邪流经络,蕴而化热所致。

多见于骨痹活动期,主要以关节红肿热痛,局部触之发热,活动不利,发热,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

治法上以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常用方剂为四妙丸或竹叶石膏汤加减。

常用药物有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知母、忍冬藤、络石藤、淡竹叶、生石膏、知母、海桐皮、海风藤、透骨草、淫羊藿等。

若痛在上肢者,加秦艽、桑枝;痛在下肢者,加骨碎补、独活、怀牛膝;湿胜者,加苍术、萆薢;热甚者,加黄柏、防己、连翘、忍冬藤;表证甚者,加桂枝、白芍,或改用白虎桂枝汤加减。

83.痰瘀互结型的辨证施治

痰瘀互结证多因情志不遂,气滞血瘀;或经气不疏,郁而不通,加之脾胃损伤,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痰瘀痹阻,致使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久病入络。

多见于骨痹慢性期。痹痛日久,患处刺痛、掣痛,或疼痛较剧,入夜尤甚,痛有定处,或痛而麻木,不可屈伸,关节僵硬变形,皮肤可见瘀斑。

治法上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常用方剂为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偏气虚血瘀者,补阳还五汤加减。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川芎、没药、当归、五灵脂、地龙、怀牛膝、陈皮、法半夏、茯苓、赤芍、桂枝等。

随证加减,腰腿痛甚者,加乌梢蛇、独活;腰以上痛甚者,去牛膝加姜黄。

84.气血两虚型的辨证施治

气血两虚证多因素体虚弱或后天失养气血俱虚,脏腑功能减退,外邪趁虚侵入,正虚邪恋,肌肉四肢失养,导致不荣则痛。

多见于骨痹慢性期。主要以关节酸沉,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见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溏等症状。

治法上以益气养血,舒筋和络。

常用方剂为补中桂枝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炙升麻、柴胡、当归、桂枝、白芍、川芎、独活、透骨草、淫羊藿等。

随证加减,头晕目眩者,加刺蒺藜、天麻、旋覆花;关节痛甚者,加鸡血藤、乳香、没药、络石藤;关节肌肉萎缩者,倍用生黄芪、蜂房、蕲蛇。

85.肝肾亏虚型的辨证施治

肝肾亏虚证多因患病日久,髓不能满,血不能盈,筋骨关节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多见于骨痹慢性期。

主要以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屈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或关节变形,肌肉萎缩,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等症状。

治法上以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常用方剂为独活寄生汤加减。

常用药物独活、桑寄生、骨碎补、淫羊藿、怀牛膝、杜仲、狗脊、鸡血藤、党参、秦艽、川芎、桂枝、细辛等。

随证加减,阳虚寒甚者,加附子、桂枝;阴虚热甚者,加知母、黄柏。

86.中成药治疗骨关节炎的选择原则

中成药是选用中药材为原料,按照理法方药的组方原则进行配伍,因此在临床中选用中成药也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

(1)寒湿痹阻证可选用具有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一类的中成药。

(2)湿热阻络证可选用清热除湿一类的中成药。

(3)痰瘀互结证可选用理气化痰,活血通络一类的中成药。

(4)气血两虚证选用具有益气养血的中成药。

(5)肝肾亏虚证选用滋补肝肾,强筋健骨的中成药。

87.针灸治疗骨关节炎的选穴

针灸治疗骨关节炎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骨痹的各种疼痛,一般选用局部穴位进行针刺。

(1)肩部:肩髃、肩髎、臑俞。

(2)肘部:曲池、天井、尺泽、少海、小海。

(3)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4)脊背: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

(5)髀部:环跳、居髎、秩边。

(6)股部:伏兔、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

(7)膝部:膝眼、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8)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太溪。

88.针灸治疗骨关节炎的证型加减原则

风邪重者加膈俞、血海活血调血;寒邪重者加肾俞、关元温补阳气、驱寒外出;湿气重者加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邪重者加大椎、曲池清泻热毒。

89.针灸治疗骨关节炎的注意事项

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选择适当的针刺体位,有利于正确取穴和施术,还可防止晕针、滞针和弯针。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90.针灸治疗骨关节炎的优势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手段,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等功效,可抑制成骨细胞凋亡,降低患者炎症因子的水平,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僵硬和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1)毫针治疗可降低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症因子表达,改善关节疼痛。

(2)电针作用快、疗效好,能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炎症,改善血液循环。

(3)火针、温针灸是通过传递温热刺激,对关节局部起到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从而减轻关节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

91.中药外用治疗骨关节炎

根据“通则不痛”的原则,一般选用具有祛风除湿、温通经络、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功效的药物,煎水熏洗患部或加工后热熨、敷贴于患处,使药力直达病所,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病理渗出物吸收,消炎止痛。

(1)贴敷疗法

是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穴位贴敷疗法、中药封包、中药热奄包等均属于此类。

(2)中药涂擦治疗

是根据中医辨证,结合临床经验,将中药制成各种药酒、药液,涂擦于患处,起到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的功效。

(3)熏洗疗法

是利用药物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降温时再洗)。

(4)药物离子(导入)透入法

是用直流或感应电配合离子液机械地把分子驱入皮肤,促进对机体有利的离子进入机体,从而调整机体内环境,达到活血通络、消炎止痛的目的。

92.骨关节炎选择膏药的种类

在外用药物剂型选择方面,外用软膏只有10%~20%的药物能透过皮肤进入体内,而经皮贴剂可通过添加促渗剂的方式提高生物利用度,目前临床常用于骨关节炎治疗的局部外用药物主要是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外用阿片类药物、外用中药膏药等。

(1)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局部镇痛、解热、抗炎等作用,能缓解轻、中度疼痛,适用于急、慢性炎性疼痛等。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用药部位轻度或一过性皮疹、瘙痒等。

(2)外用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作用,能缓解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可用于中、重度慢性疼痛及依赖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的难以消除的疼痛。

(3)中药外用膏剂药具有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有镇痛、抗炎、改善循环等作用,可缓解骨关节炎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等。

93.骨关节炎的其他中医外治法

(1)拔罐疗法

古代又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相应部位的肌肤上,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现代认为,拔罐局部的温热负压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

(2)推拿治疗

可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理筋散结的效果;现代研究发现,在患病关节局部推拿具有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改变局部病变微环境等作用。

(3)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是遵循《黄帝内经》关于“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的古训,结合现代局部解剖和层次解剖知识,采用各种带刃针具进行刺激、切割、分离等的临床操作。可达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止痛除痹的治疗目的。

(4)牵引治疗

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5)蜡疗

蜡疗是将医用石蜡涂在病变部位,利用温热及石蜡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消散,缓解肌肉痉挛,降低纤维组织张力,增强其弹性。具有祛寒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蜡疗温和,对于关节怕冷、疼痛、肿胀等有较好的疗效,对四肢的骨痹尤为适宜。

94.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炎的优点

目前中医、西医均以缓解患者关节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针对患者人群的不同,进行正确的诊断分级、分型,开展精准个性化治疗,中西医相结合分阶梯治疗,达到全病程管理。推荐应用中医药对轻中度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患者,症状反复,伴有关节肿胀或卡压、绞锁等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选择用外科手术。总之,对于骨关节炎均可选择中医、西医同时进行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中西医不同的角度发挥作用,尤其对于骨关节炎的早期,是预防骨关节炎加重的关键时期,减少关节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是中西医治疗的共同目标。

第八部分 预后
95.骨关节炎的预后情况

骨关节炎发病原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从医学专业角度讲,骨关节炎属于慢性退行性疾病的范畴,无法治愈。骨关节炎的预后与是否规范治疗密切相关。经过规范化治疗,大多数早、中期骨关节炎患者通过综合性的有效的治疗手段,都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预后较好;而中后期骨关节炎患者,症状相对比较严重的,通过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得当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96.为什么骨关节炎日久不愈

(1)因为骨关节炎本身的发病特点起病缓慢,病因及诱发因素是其日久不愈根本原因,其次由于发病机制决定的,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目前治疗药物尚不能彻底的治愈。

(2)应用药物不规范,治疗骨关节炎用药需要规范化和个体化,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耐受等具体情况,选择用药的种类、剂量。治疗不规范是日久不愈的原因之一。

(3)患者依从性差及日常的调护及预防不够。

第九部分 调摄
97.骨关节炎患者的饮食宜忌

骨关节炎患者常因关节疼痛、活动减少、常年服药等因素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如果日常饮食营养及能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不仅所服药物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病情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药食同源”的方法被大家广泛认同。

(1)寒湿痹阻证

宜食温经散寒除湿之品,如羊肉、狗肉、牛肉、鳝鱼、洋葱、桂皮、当归等,可适当多用葱、姜、蒜、胡椒、辣椒、芥末等调料,适量饮酒。忌生冷、油腻食物。

(2)风湿热痹证

宜食清淡、易消化的清热利湿通络之品,如冬瓜、荠菜、青菜、绿豆、黄瓜、苦瓜、薏苡仁、绿茶等。鼓励多饮水,可多用蔬菜、瓜果和果汁等清凉饮料。忌辛辣刺激、煎炒、油腻等食物及烟酒,以免伤阴助火,加重症状。

(3)痰瘀痹阻证

宜食化痰散瘀之品,如萝卜、山楂、冬瓜、金针菇、陈皮、三七、薏苡仁、丹参等。忌食辛辣、肥甘厚腻、煎炸热燥的食品,禁烟酒,以免化生痰湿。

(4)肝肾亏虚证

宜多食滋补肝肾、强筋健骨的食物,如甲鱼、鸡、芝麻、枸杞、黑木耳、黑豆等。忌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加重关节症状,如浓茶、烟、酒、咖啡及含食物化学添加剂的食物。不宜过多摄入脂肪及蛋白质以免增加体重,加重关节负担。

(5)气血两虚证

宜进食益气健脾之品,如肉类、山药、莲藕、莲子、大枣、芝麻、阿胶、黄芪炖鸡、党参粥、茯苓粥等,同时多进食动物肝脏、瘦肉等富含铁的食物。

98.骨关节炎患者的情志调护

中医学历来重视情志调护,《黄帝内经》中即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的认识,说明精神情志的调节在人类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骨关节炎患者要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应对不良生活事件发生时的处理方法,以及干预负面情绪的技巧,同时要与家人的保持沟通,以帮助疾病恢复与心理的调适,或者构建病友群,大家在一起多交流生活经验,相互帮助,为患者们康复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

99.骨关节炎生活起居的注意事项

生活起居应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物,调节病室环境温度,起居有常。

(1)实证患者

平素怕冷患者,居住的房间宜向阳温暖,多晒太阳,避风寒湿邪,冬季室温宜在20℃左右。寒冷、阴雨、潮湿的天气不宜到室外活动,注意关节保暖,以防病情加重。关节疼痛时可使用温热疗法,如热水袋、热敷、泡浴等。日常注意关节保暖,尽量穿着长裤或在局部加用护套。

平素怕热患者,病房宜通风凉爽,但要避免吹对流风,室温不宜过高,避免潮湿,局部禁用温热疗法。患者发热汗出较多时,需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汗迹,并更换汗湿衣被,避免寒湿侵袭机体。

(2)虚证患者

病室应温暖、避风,卧床静养,保障充足睡眠。关节疼痛时避免负重,平素可食用补益气血、肝肾的药食同源之品。

100.骨关节炎预防骨质疏松的注意事项

(1)每年检查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

(2)尽早控制原发病;

(3)在疾病允许的情况下,避免长期使用激素;

(4)适当运动;

(5)适当晒太阳;

(6)进食优质蛋白、钙质丰富的食物;

(7)戒烟、戒酒、避免碳酸饮料;

(8)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确诊骨质疏松后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101.骨关节炎患者急性期的调护

急性期关节疼痛剧烈、伴有全身症状时不主张锻炼,患者宜卧床休息,减少关节活动,减轻关节负荷,但卧床时间不宜过长。疼痛肢体可用软垫保护,以减轻疼痛,采取舒适卧位,宜睡硬板床,保持关节功能位置,避免关节受压。可给予按摩、热敷、药浴等中医疗法治疗。

102.骨关节炎患者的康复锻炼

在治疗中“以动防残”,将休息与锻炼、静与动密切结合对疾病康复是有益处的。康复锻炼的原则是将患肢关节伸展到最大角度但不引起疼痛或加重疼痛为宜,锻炼后以不觉得疲乏劳累为度。锻炼中要避免关节过度劳累,避免关节负荷过重的锻炼,

(1)直腿抬高运动:仰卧床上,患腿向上抬15°,初次锻炼可以保持1~3分钟,连续一段时间后,可以增加空中滞空时间;每天2~3次。此方法主要是锻炼腿部肌力。

(2)关节屈伸运动(膝关节):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将双足平放在地上,然后逐渐将右(左)膝伸直,并保持姿势5~10秒再慢慢放下;双腿交替进行,重复10次,每日1~2次。仰卧屈膝:将一侧膝关节尽量贴近胸部,用双手将大腿固定5~10秒,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两腿交替进行,重复10次,每日1~2次。

(3)亦可借助于各种简单的工具与器械,如手捏弹力圈锻炼手指功能,两手握转环练习旋转,以锻炼手腕功能;滑轮拉绳活动锻炼肘关节和肩关节;滚圆木、踏空缝纫机以锻炼踝关节。

第十部分 监测
103.为防止骨关节炎复发,患者需要定期复查

骨关节炎属于慢性关节性疾病,需要坚持长期、规范及个体化的治疗,因此在骨关节炎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同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1)疗效观察 应注意观察关节肿痛的变化、晨僵时间变化、关节活动情况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用药安全性观察 因为患者长时间使用各种药物,应注意有无胃肠道和心脏不适症状,是否有腹泻等,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肾功、心电图等。

主编
汤小虎
中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风湿病中心二病区主任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编
彭江云
云南省中医医院
编委

李兆福云南中医药大学

陈艳林云南省中医医院

张玲云南中医药大学

周唯践云南省中医医院

狄朋桃云南省中医医院

刘维超云南省中医医院

杜时雨云南中医药大学

彭昭蓉云南中医药大学

吴青璘云南中医药大学

评审专家组
终审专家
第一轮评审专家

茅建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曲环汝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张晓广东省人民医院

张剑勇深圳市中医院

王静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第二轮评审专家

张文北京协和医院

唐晓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方勇飞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马武开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于静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终审专家

姜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张剑勇深圳市中医院

张俊莉西安市第五医院

李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纪伟江苏省中医院

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库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建设的权威、专业、惠民、多元的中医药科普公益平台,旨在发挥学会专家资源优势,构建科学、规范、标准的中医药科普知识内容,促进中医药健康科普与文化传播,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电话:010-64274797
邮箱:kxpjb211@163.om
Copyright©2007-2021京ICP备17069760号-1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