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颈椎病
分类:中医类 - 骨伤科
浏览量:1519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在大家的传统观念里,颈椎病是到老了才会得的病。据调查显示,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为17.3%,但是由于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手机电脑等使用时间的增加,颈椎病人群正在年轻化。医院门诊接诊的颈椎病患者从十几岁二三十岁的人群占很大比重。颈椎病是脊柱退行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而且颈椎病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青少年已然成为了颈椎病的多数群体,其进一步的退行性改变可导致致残发生,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是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为了帮助广大民众树立健康意识,针对颈椎病进行科普,促使大众自己践行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远离高危致病因素。向大众提出预警,通过颈椎病科普,引起大家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科学防治。所谓“上医治未病”,就是要医生更积极参与到健康维护、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全过程中。科普颈椎病预防与康复知识,帮助患者缩短病程,减少花费,加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现基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并搭建的学术平台,由甘肃省中医院邓强教授联合数位骨伤科领域权威专家用对颈椎病的病因、诊断、中西医治疗、预防等问题进行科普解答。相信医患共同携手,为颈椎病患者造福!
第一部分 概念
1.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颈项部疼痛、僵硬,四肢麻木无力伴不灵活,头晕、恶心等为常见症状。颈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上下软骨板构成,受年龄增长或脊柱形态改变压迫等因素影响,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椎体移位、椎间隙变窄、骨赘形成,这些骨性改变刺激、压迫脊髓、血管、神经根等结构,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颈椎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7.3%,呈逐年升高和年轻化趋势,45岁到60岁之间的人群患病率最高。国内最新版专家共识(2018年)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其中其他型涵盖既往分型中的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

2.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颈椎病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自古就有颈椎病的论述,但没有其明确的颈椎病名及病因的描述。历代多用“眩晕”、“项痹”、“头痛”、“颈肩痛”等来描述其病名,所述内容涉及了本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治疗等各个方面。由于祖国医学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每个病人的体质特点、主要症状、体征各不相同,所以没有明确提出颈椎病的名称,而主要以病机或主要症状等命名,未能形成一种独立的病种。《证治准绳》曰:“颈项强急之证,多由于邪客三阳经也,寒搏则筋急、风搏则筋张、左多属血、右多属痰”,说明颈部肌肉失衡导致颈椎失去力学平衡引起关节错乱,而发生为颈椎病。《证治准绳》曰:“颈痛头晕,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着……皆由肾气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论述了肝肾在颈椎病发病起重要作用。

3.颈椎骨性解剖结构

颈椎是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共有七个组成,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每个颈椎都由一个椎体、一个椎弓及七个突起(一对棘突、一对横突、两对关节突)所构成,之间由韧带、椎间盘连接形成颈椎。第一颈椎的特点第一颈椎又叫寰椎,它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第二颈椎又叫枢椎。它和一般的颈椎相似,但椎体上方有齿状的隆突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为寰椎的椎体。第七颈椎也称为隆椎,是颈椎最下面的一个,除了它伸向后方的棘突最长,其余结构和普通锥体一样,它隆突于皮下,随着颈部转动而转动,是临床上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三、四、五、六是普通颈椎,锥体较小,呈椭圆形,上面的横径凹陷,上位颈椎位于下位颈椎的凹陷处,互相嵌入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

4.颈神经根皮肤感觉支配

(1)颈3神经根的皮节支配区位于颈后上部至枕骨和耳部水平。(2)颈4神经根涉及颈根部、向外至肩部内缘、向下至肩胛骨水平的区域。(3)颈5神经根支配颈根部至肩峰,并延续至上臂外侧的皮肤区域。三角肌主要由颈5神经根支配。(4)颈6神经根从颈根部沿肱二头肌、前臂的桡侧,放射至手的背侧以及拇指。肱二头肌反射以颈6神经根支配为主,因此该反射减弱具有颈6神经根损害的定位意义。患者常主诉上臂外侧疼痛伴手部桡侧二指的麻木。(5)颈7神经根沿肩后部、三角肌和前臂的外侧,至示指、中指。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是颈7神经根损害的定位体征。(6)颈8神经根支配手的尺侧,主要是环指和小指以及前臂的尺侧。颈8神经根主要支配手部的小肌群。

第二部分 流行病学
5.颈椎病的患病率如何?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从事低头工作的人群增多,如电脑、手机、空调的广泛使用,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我国,颈椎病患者多达5000万—1.5亿人,且每年新增颈椎病患者约100万人,不同地区的颈椎病患病率在8.1%~19.1%之间,潜在的发病人数占总人口的60%~80%。一些特殊人群患病率更高,其中大学教职工为10.8%,老年人群为25.0%,机关人员为27.3%,白领人群为33.9%,公务员为54.8%。目前颈椎病患病率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应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颈部功能锻炼,劳逸结合,注重颈椎病的预防,降低颈椎病的患病率。

6.哪些人群易患颈椎病?

(1)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人员,长期保持头颈部屈曲位致局部肌肉紧张,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损伤局部椎间盘、韧带等,易发生颈椎病。

(2)头颈部外伤人员:头颈部外伤并不直接引起颈椎病,但却往往是颈椎病产生症状的诱发因素,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造成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外加颈部外伤常诱发颈椎病症候群的产生,甚至瘫痪。如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的颈部损伤;在不适当的颈部按摩后,也常有瘫痪发生的报道。

(3)颈椎结构的发育不良人群:先天性小椎管是其发病基础。颈椎中央椎管、神经根管狭小者颈椎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

7.哪些症状是颈椎病的危险信号?

久治不愈的头痛或偏头痛;久治不愈的头晕;非耳部原因的持续耳鸣和听力下降;不明原因的心率不齐、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久治不愈的低血压;不明原因的高血压;当头颈部长期处于某种特殊不良姿势时会出现视力障碍;有时患者会出现咽部发痒、有异物感、吞咽困难,胃镜检查正常;不明原因的反复“落枕”;头总歪向一侧;发油增多,多发较细的脂溢性皮炎、脱发等。

8.青少年患病对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生长发育时期,一旦患上颈椎病,就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育。若长期罹患颈椎病的青年患者可能会出现驼背、高低肩、精神萎靡等外在表现,严重影响患者外在形象,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9.颈椎病有哪些危害?

(1)中风:经中国医学研究院不完全统计,中风病患者中有90%以上都有颈椎病,到中风后才发现是颈椎病诱发了脑部神经压迫导致了中风。(2)猝倒:主要是由于椎动脉压迫所以引起,易被误诊为神经性偏头痛,长时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严重的患者将导致脑淤血和突然猝倒。(3)脑梗赛、脑萎缩:很多颈椎病患者因椎动脉痉挛、栓塞、而诱发为脑梗塞、脑萎缩等疾病。(4)瘫痪:有很多颈椎病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不足,不重视,得不到及时治疗。(5)经常性耳鸣或耳聋:颈椎病患者由于脊髓受压,颈椎的交感神经末梢受损,导致供血不足,最后导致经常性耳鸣甚至耳聋的严重后果。(6)面部肌肉萎缩、面瘫:很多颈椎病患者因椎动脉痉挛、栓塞,而诱发为面部肌肉萎缩、面瘫疾病。(7)顽固失眠、神经衰弱。(8)脑血栓。

第三部分 分类
10.什么是颈型颈椎病?

以青壮年居多。多在45岁前后发病,个别有颈部外伤史,病人多数有长期低头作业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枕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肌僵硬。由于症状和体征都局限于颈部,又称局部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里最轻的类型,颈型颈椎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

11.什么是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较为多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变化。神经根症状的产生包括髓核的突出与脱出,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后纵韧带的局限性肥厚等。但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以及相邻关节的松动和移位刺激并压迫脊神经根可能是引起症状和体征的重要因素。

12.什么是脊髓型颈椎病?

40-60岁多见,发病慢,大约20%有外伤史。脊髓型颈椎病比较多见,也是颈椎病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一旦延误诊治,常发展成为不可逆性神经损害。由于主要损害脊髓,且病程多慢性进展,遇诱因后加重,临床表现为损害平面以下的感觉减退及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症状。损害平面以下多表现为麻木、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等特征。脊髓型颈椎病多有椎管狭窄,加之前后方的压迫因素而发病。突出的椎间盘、骨赘、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造成了椎管的继发性狭窄,更增加了对脊髓的刺激或压迫。

13.什么是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第二段通过第6颈椎横突孔,在椎体旁走行。当钩椎关节增生时,可对椎动脉造成挤压和刺激,引起脑供血不足,产生头晕头痛等症状。当颈椎退变,椎节不稳时,横突孔之间的相对位移加大,穿行其间的椎动脉受刺激机会较多,椎动脉本身可以发生扭曲,甚至呈螺旋状与增生的钩椎关节相接触。

14.什么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退变刺激交感神经末梢,会产生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比如心慌、心悸、面部潮红和出冷汗等,这些症状要跟相应的内科疾病进行相关鉴别。此类型颈椎病表现复杂,症状差别较大,甚至症状相互矛盾。特别是此型颈椎病发作时很容易使人误认为是其他疾病,比如可以引起心脏不适,出现心慌、胸闷、憋气、心前区持续性疼痛、心律不齐等。

15.什么是混合型颈椎病?

混合型颈椎病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类型的颈椎病同时存在。混合型颈锥病在临床上表现有很多种,比如有颈部的肌肉疼痛,同时有颈部活动受限,而且伴有颈肩部疼痛,走路时可能会有踩棉花的感觉。有时还会伴有头痛、偏头痛、眼睛痛,如严重一点可能会导致失眠、呕吐、眩晕。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两种病症混合比较常见,会有颈肩部、下肢的麻木、疼痛等症状。颈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病症混合也较为多见。

16.其他类型的颈椎病还有哪些?

其他类型的颈椎病还有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又称吞咽困难型颈椎病,主要由于椎间盘退变继发前纵韧带及骨膜下撕裂、出血、机化、钙化及骨刺形成所致。临床上相对少见,因而易被误诊或漏诊。本病的典型表现为吞咽障碍,单纯的食管压迫型颈椎病患者少见,约80%的病例尚伴有脊髓、脊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症状。

17.中医上颈椎病的证型分类有哪些?

不通则痛:

(1)风寒湿阻:久居寒冷潮湿之处,或露肩而眠,或冒雨涉水,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内客筋脉,脉络痹阻。症见项背牵强,肢体重着,痹痛不适,活动不利,遇阴雨或寒冷天加重,得温则舒,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

(2)风湿热侵:喉为肺系,风热邪毒可内侵咽喉而颈后为膀胧经循行之处,邪毒移行膀胧,痹阻筋脉则膀胧不通。症见颈臂疼痛,酸楚不适,或有烧灼感,咽有异物,口干咽痛,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3)气滞血淤:有直接或间接头颈部外伤史,跌仆闪挫损伤经脉,淤血阻络,气机阻滞,不通则痛。症见突然跌仆,头颈当即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臂、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初期舌质正常或有痪斑,脉弦紧或涩。

不荣则痛:

(1)气虚血弱,经络阻滞型:体弱虚损,气血不足,经脉欠盈,血虚不能滋润肢节,气虚不能鼓舞经气,而致气虚血滞,经脉不荣。症见颈肩酸痛,麻木不仁,或麻甚于痛,昼轻夜重,肢体痰弱,头痛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或有斑点、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弱。

(2)肝肾不足型:年老体弱,或先天察赋不足,或后天劳损,肾肝亏损,致肾精亏耗,肝血不足,筋骨失其所主,则病不荣。症见颈项隐痛,转动不利,肢体崖弱,肌肤枯泽,坐立时痛甚,卧则痛减,甚则肌肉萎缩,或头晕耳鸣目眩,舌质淡,脉沉细。

第四部分 病因
18.颈椎病与年龄有关系吗?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人体正常的衰老过程,而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密切相关。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颈椎病,60岁左右达50%,70岁左右则颈椎病发病率几乎达到100%。但是近年来颈椎病患病率已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有研究对4681名中小学生进行颈椎健康检查,发现29.1%的中小学生存在颈椎异常,15.1%~58.7%的中小学生有颈椎病相关症状,这项数据值得引起社会关注。因此可见,颈椎病的发病与年龄有关,且呈年轻化趋势。

19.颈椎病和职业有关系吗?

颈椎是人体最灵活、活动频率最高的椎体,从事重复的颈部运动、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或高负荷的高空作业都会给颈部带来额外的压力,加快了颈椎退行性改变的进程。不同职业对颈椎的劳损程度影响不一,如长期从事低头工作或头颈固定某一姿势工作者,患颈椎病的比例偏高,如会计、IT工作者、文秘工作者、职业作家等伏案工作者,长时间的低头屈颈工作,会迫使颈部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加速颈椎病的发生。

20.生活方式会不会影响颈椎病的发生?

随着颈椎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多与现在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流行有直接关系。在年龄退变的基础上,再加上长久低头看电子产品等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出现颈部疼痛与僵硬感,长此以往则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21.生活环境对颈椎病有何影响?

《素问•痹论》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颈椎病属中医学“项痹”范畴,与风寒湿邪关系密切。中医认为“寒主凝滞”、“寒主收引”,因此久居寒湿之地或经受风邪侵袭,可导致颈部肌肉痉挛,血流凝滞,造成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加重颈椎的失稳状态,特别是在单侧颈部肌肉痉挛时,使得两侧颈椎肌肉、韧带张力不等,后关节受压不均,更易触发颈椎病变。

22.吸烟会不会引发颈椎病?

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会加重颈部疼痛,是造成颈椎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导致毛细血管的痉挛,造成颈椎椎体血液供应降低,使椎间盘与上下椎体连接的软骨板钙化,椎间盘的有氧供应下降,废物增多,椎间盘中的酸碱度下降,最终使椎间盘代谢改变,发生退变,引起颈椎间盘突出,出现脊髓神经受压相应症状。

23.喝酒对颈椎有危害吗?

有研究表明,连续1年以上每天饮白酒超过110ml者,患颈椎病概率明显高于非饮酒者。原因可能是过量饮酒会使颈部肌肉松弛,削弱了对颈椎的支撑及稳定作用,颈椎间盘及椎间韧带的负担加重,从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及症状的加重。

24.饮食习惯会不会导致颈椎病?

人们日常饮食习惯也可诱发颈椎病。长期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维生素、蛋白质摄入量较少情况下,不能给颈椎新陈代谢提供足够营养物质,导致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出现,诱发颈椎病。

25.睡眠姿势对颈椎病有影响吗?

睡眠姿势不良,主要指用枕不当。国外研究者针对中国6个城市的中颈椎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枕头位置及高度不当是颈椎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青年伏案工作者的颈椎病调查也证实了枕头高度不适是颈椎病的危险因素。既往文献显示,长期高枕可使颈椎侧弯和前曲度增加,骨端韧带遭受过度牵拉,时间越长,骨赘增生越重。

26.意外事故易造成颈椎病吗?

颈部外伤也是引起颈椎病的病因之一。颈椎病患者中约有半数病例与外伤有直接关系,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工作与生活中的意外,运动性损伤等。高速行车中的突然刹车而造成颈椎病已是相当常见,称之为颈椎“挥鞭”损伤。由于交通日益发达,此类损伤也迅速增多,乘车人在瞬间发生屈曲性颈部损伤,使椎体后软组织,如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项韧带、关节囊等断裂,严重者可同时发生颈椎脱位或半脱位,导致颈部脊髓和神经的不可逆损伤。

27.哪些疾病与颈椎病的发生有关系?

(1)慢性咽炎

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为咽科中的常见病。有资料表明,当咽部及颈部有急慢性感染时,易诱发颈椎病,或使颈椎病症状加重。这是由于咽部的炎性改变可直接刺激邻近肌肉、韧带,或通过丰富的淋巴系统使炎症在局部扩散,以致造成该处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和椎关节内外失衡,破坏了椎体间的稳定性。

(2)先天发育畸形

发育性椎管狭窄及颈椎畸形是青年颈椎病患者的重要诱因。其中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是眷髓型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在具有早期颈椎病临床症状的青年患者中,颈椎细长、椎体高度增加,则颈椎稳定性降低、颈椎负荷增大,在外力作用下更容易导致颈椎及周围组织平衡紊乱而发生颈椎病。

28.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生有哪些因素影响?

中医认为本病属中医“痹症”。中医学认为颈椎病与年龄及气血盛衰、筋骨强弱有关。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肌骸节失却滋养;或被风寒湿邪所侵,气血凝滞痹阻;或反复积劳损伤,瘀聚凝结于脊窍,发为本病。

29.中医的体质学与颈椎病的发生有联系吗?

颈椎病作为现代社会的高发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不同的体质与颈椎病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关系,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等偏颇体质表现尤为明显。其中颈型颈椎病的发生与阳虚质和气虚质关系密切,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痰湿质关系密切,交感型颈椎病与气郁质关系密切,混合型颈椎病与血瘀质关系密切,脊髓型颈椎病与血瘀质和阳虚质关系密切。

第五部分 发病机制
30.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一般认为颈椎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目前认为和脊髓或神经受压、椎体不稳、血运障碍等因素相关。

①压迫因素:由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弹力纤维含量降低,胶原纤维含量增多,髓核含水量降低,导致纤维环牵拉、压缩负荷能力下降,导致椎间隙变小,或由于牵拉性骨刺突入椎管,出现脊髓或神经压迫的症状。

②椎体不稳因素:由于颈椎退变造成的韧带松弛,肌肉当颈椎活动异常时,椎体后缘骨赘刺激脊髓,造成脊髓病理损害,或由于椎体不稳定造成椎间关节活动幅度增大,刺激交感神经末梢,导致脊髓与神经根的局部缺血,出现神经压迫症状。或由于不稳定节段异常活动造成脊髓反复一过性缺血,发展为脊髓病。

③血运障碍因素:由于椎间盘压迫、扭曲椎动脉,或神经根袖纤维化等原因,造成脊髓缺血性损害,从而出现颈椎病症状。

31.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机是什么?

中医认为造成颈椎病的因素有很多,不外乎外感、劳损、外伤等因素造成。

①外感因素:中医认为人体正气不足是颈椎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和病变基础,体虚腠理空疏,营卫不固,为外邪创造条件。外邪主要有风寒湿邪和风湿热邪两大类,多是由于所处环境潮湿,或气候变化,冷热交错等原因,导致邪气侵袭人体致病。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颈部外感风寒湿邪,颈部气血行受阻,不能荣养颈椎,造成椎间盘变形,颈椎失稳,关节错缝,刺激神经根可引起颈椎病。

②劳损因素:中医中认为除外邪致病外,劳损亦是颈椎病形成的一大因素。《证治准绳》云:“颈痛头晕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即颈椎病可由久坐、失枕等慢性劳损因素引起,加之颈椎退变失稳,阻遏气机,气停血瘀痰阻,导致颈项疼痛,清窍失养形成颈椎病。此外,姿势不当也是颈椎病的致病因素。

③外伤因素:中医认为外伤亦是颈椎病的成因之一,《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记载“筋骨差爻,举动不能”可知受到外伤后,可遗留关节错位,椎体失稳,从而引发颈椎病。

32.颈椎病发生哪些病理改变?

颈椎病最早出现退行性改变的是椎间盘,椎间盘退变最早表现为髓核脱水,逐渐出现纤维环变性、分离或断裂,导致髓核可以穿出裂隙向外突出,当髓核向外侧突出时,会造成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压;当髓核向后外侧突出,则会导致颈神经根或部分脊髓受压;当髓核向后侧突出,则会压迫脊髓造成脊髓病。随退变过程的不断发展,纤维环抗牵拉及压缩能力下降,前、后纵韧带松弛,导致椎间活动度加大,出现椎体节段性不稳,同时,椎体边缘受牵拉作用,形成牵拉性骨赘,可同突出的椎间盘一起作用于神经根或脊髓,出现或加重神经压迫症状。

33.为什么颈椎病易反复发作?

由于颈椎活动度大,活动频率高,故颈椎易造成劳损。颈椎病的易反复,主要是由于颈椎的外来因素得不到彻底解决。颈椎病恢复后,即无临床表现,但很多外因依旧存在。(1)颈椎受凉,如空调直吹或处在湿冷环境下;(2)颈椎受力不当,如颈椎的异常活动(过屈、过伸等)、不当睡姿、体位、长期伏案低头、头颈部外伤、劳损等,均可诱发椎体不稳,造成颈椎病的反复。(3)未得到及时处理和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不改变坏习惯,都会造成颈椎病的复发。因此,颈椎部位的保暖,良好的睡姿、体态,或及时的就诊、功能锻炼均是预防颈椎病复发的正确做法。

第六部分 诊断与鉴别诊断
34.颈椎病在临床上有哪些常见类型?

按病变部位、范围以及受压组织的不同,累及脊髓、神经、血管等产生的不同临床表现,颈椎病有以下主要分型: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项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若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

35.颈椎病的确诊的主要有哪些检查手段?

颈椎病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其中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体格检查包括颈部触诊、分离试验、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等,若上述试验为阳性,则提示颈椎有病变。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以明确是否有骨的破坏及颈椎的畸形,观察有无骨刺、椎间隙狭窄以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表现;CT检查可以显示病变节段椎体前后缘、钩椎关节是否有骨质增生以及是否存在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钙化或者骨化情况,为明确诊断提供依据;MRI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椎管及脊髓受压部位和内部形态改变,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与脊髓损伤、脊髓肿瘤、脊髓炎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6.如何诊断颈型颈椎病?

该病的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颈部疼痛酸胀、肌肉僵硬,有压痛,按摩颈部有韧带“弹响”,颈部转动不够灵活等,头痛,头部发紧,肩部酸胀,背部肌肉发紧,背部有疼痛点,按压明显,可因劳累和受寒症状加重,休息和按摩后症状可减轻。(2)颈部自然伸直时,生理曲度减弱或消失,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患节棘突间及两侧可有压痛,但多较轻,多无放射痛。颈椎间孔挤压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多为阴性。(3)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正位片可见相邻钩椎关节间隙不等宽,约有l/3病例在两侧应力位片上呈现椎间隙松动。少数病例可看到椎体边缘增生和项韧带钙化等表现,但也有的病人X线片仅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

37.颈型颈椎病与颈部扭伤的鉴别要点

(1)压痛点: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压痛点多见于棘突及两侧椎旁处,程度多较轻,用手压之患者可忍受,且疼痛范围与受累的神经根分布区一致,而颈部扭伤的压痛点则见于肌肉损伤局部,以两侧肩胛内上方处为多见,急性期疼痛剧烈,压之常无法忍受。(2)肌肉痉挛:颈型颈椎病患者一般不伴有颈部肌肉痉挛,而在颈部扭伤者则可触及伴有明显压痛的条索状肌束。(3)分离试验反应:检查者用双手稍许用力将患者头颈部向上牵引起时,颈型颈椎病患者有症状消失或缓解感而颈部扭伤者则疼痛加剧。(4)对阻滞疗法的反应:用1%普鲁卡因5ml做痛点阻滞,颈型颈椎病患者多无显效,而颈部扭伤者则症状立即消失或明显缓解。

38.颈型颈椎病与落枕的鉴别诊断

落枕常见于青壮年,冬春季多发。患者往往入睡前多无任何症状,醒来后症状突然出现,这说明病起于睡眠之后,与睡枕及睡眠姿势有密切关系。落枕在临床表现上与颈型颈椎病易于混淆,同样都是颈部肌肉痉挛、项背疼痛、活动受限。但落枕与颈部肌肉扭伤一样,具有着鲜明的病史特点。因此问诊病史是二者的鉴别关键。且颈椎病往往伴随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在影像学检查中会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或成角(或伴骨质增生)。而落枕是由于睡姿不当或枕头不适等原因引起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扭转拉伸的状态而造成的肌肉损伤,因此在影像学检查中可能没有颈椎的退行性病变表现。

39.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1)临床表现:颈部疼痛,僵硬,伴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可沿着受压神经根的走行和神经支配区域呈放射分布,具有特征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抓握物体不稳,易坠落。(2)颈部查体: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患侧背部的肌肉可有压痛,椎间孔部可有压痛并使上肢疼痛加重。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可呈阳性。(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显示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及椎间关节稳定性情况;CT检查可清晰显示骨组织结构及骨赘增生并判断致压物的性质;MRI检查可显示神经根的形态、脊髓的病损及脊髓轮廓,精确的显示神经根受压的部位,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40.神经根型颈椎病与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胸廓出口综合征(TOS):也称“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主要病因包括颈力、前斜角肌肥厚以及锁骨、肩胛骨喙突或第1肋骨畸形愈合或不愈合、上臂过度外展等。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肢的疼痛、麻木或疲劳感,其次为肩部和肩胛部的疼痛,再次为颈部的疼痛。根据受压成分的不同可以神经、动脉或静脉受压症状为主,其中多数主要表现为神经受压症状,以臂丛下干受累机会为多,表现为自上臂尺侧到前臂和手部尺侧的感觉障碍,同时尺侧腕屈肌、屈指浅肌、和骨间肌也受累。锁骨上叩击试验、上臂缺血试验、过度外展试验、Adison试验多为阳性。本症的诊断应根据临床症状及上述试验结果综合判断,常规摄X线平片,必要时可行血管造影、CT、神经电生理检查及臂丛神经MRI检查。

41.神经根型颈椎病与腕管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腕管综合症是指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迫,而导致手指麻木、疼痛和雷诺现象。本病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要点如下:腕管综合征与掌腕过度背屈有关,如洗衣、揉面,突出病症是麻木,一般限于桡侧3个手指,病人在夜间发作或加剧,影响睡眠,腕管韧带加压实验(手指压迫或叩诊锤叩打腕横韧带近侧缘)阳性,腕关节背屈试验阳性,但颈神经根牵拉试验、压顶试验阴性,颈椎X线、CT、MRI多无异常。神经根型颈椎病往往出现手指或上臂麻木,麻木疼痛区域与颈神经根支配区域相对应,颈神经根牵拉试验、压顶试验阳性,颈椎X线、CT、MRI多可见椎节不稳、颈椎生理曲度变异、椎间孔狭窄、钩椎关节增生,神经根受压等改变。

42.神经根型颈椎病与肩关节周围炎的鉴别

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的成因复杂,与外伤、年龄、性别、激素水平均有关联。肩周炎大多为慢性发作,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或伴颈部及上肢的放射痛,肩区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等肩部肌肉痉挛及萎缩。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中老年居多,女性居多,肩部疼痛,感寒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颈椎椎体旁压痛(-),影像学检查颈椎无异常,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也是该病与颈椎病的鉴别关键。

43.神经根型颈椎病与尺神经炎、肘管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1)尺神经炎:尺神经沟处多有压痛,有时可触及条索状尺神经并有尺侧区的放散症状,其感觉分布区较C8神经根分布区为小,可呈爪形手畸形,颈部检查呈阴性。(2)肘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又称迟发性神经炎,是指尺神经在肘部受卡压而引起,常继发于肘部慢性损伤,以进行性的手内在萎缩无力和手尺侧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群。体格检查:尺侧一个半手指的掌、背侧感觉异常,通常为麻木或刺痛,出现小指对掌无力及手指收展不灵活,严重者手部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及环、小指爪形指畸形,前述区域皮肤痛觉减退,夹纸试验阳性及尺神经沟处Tinel征阳性。电生理检查发现肘下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肌电图异常。X线片显示局部有移位骨块或异常骨化等。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发作时肘管区无异常发现。

44.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行走踩棉花感、无力,打软腿、易绊倒,严重者可致二便失禁或尿潴留。(2)体格检查: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上肢活动欠灵活,双侧脊髓传导束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即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3)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唇样骨赘,椎间孔变小。CT检查可见颈椎间盘变性,颈椎增生,椎管前后径缩小,脊髓受压等改变。MRI检查可显示受压节段脊髓信号异常,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

45.脊髓型颈椎病与颈椎肿瘤的鉴别诊断

颈椎肿瘤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椎管内肿瘤,一类是椎骨本身的肿瘤。该病可出现颈、肩、上肢的疼痛与麻木,疼痛剧烈尖锐,且呈进行性加重,夜间加重也是该病的一大特点。在影像学检查方面,X线片可见压迫平面以下椎间孔增大,椎体、椎弓破坏、或伴周围骨密度降低。该病主要与椎管内肿瘤相鉴别,一般来说,颈椎椎管肿瘤症状变化的进展速度比脊髓型颈椎病要快得多。而脊髓型颈椎病虽也可能有进行性发展的表现,但一般进展速度较慢,有时好时坏的现象,初期尤为明显。除非发病后颈部受到外伤,则较少出现四肢完全性瘫痪的情况。本病临床中主要依靠MRI鉴别诊断,MRI能显示椎管肿瘤与正常组织的界线、肿瘤大小,而且基本上能区分出肿瘤位于脊髓还是硬膜外及颈髓受压程度。

46.多发性硬化症与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鉴别要点

多发性硬化症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中有散在性脱髓鞘改变,病程迁延难愈,并且每次受累部位可不一样,以视神经脊髓及脑干受累较多见,真正的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可有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颈髓受害时可出现不整齐的感觉缺失平面、视觉障碍及上肢共济失调障碍。该病与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鉴别要点如下:(1)该病主要侵犯中青年人,有统计2/3的病例发生于20~40岁之间;(2)本病可从病史中追询出有缓解和复发的波动性病程,开始有脊髓损害,有所缓解后,有的出现视力障碍或脑干强直性发作等症候。(3)对于初次发病,诊断可能有困难。本病在某一时期,可有感觉异常,如一侧肢体麻木或有蚁行感,类似神经根性颈椎病,但缺乏典型的根痛表现,颈椎x线片正常。进一步鉴别可行CT及MRI检查。

47.脊髓型颈椎病还可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僵硬和活动受限,还可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和脊髓空洞等疾病作鉴别。具体方法如下:(1)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以痉挛性四肢瘫痪为主,无感觉障碍,常侵犯延髓,而出现颅神经症状。(2)脊髓空洞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出现较晚,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清晰的显示脊髓中央管增粗。

48.如何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1)临床表现:枕部、顶枕部头痛、眩晕(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晃性眩晕,头颈部活动时或某特定体位时可诱发或加重),甚至猝倒,多在头部突然旋转或屈伸时发生,倒地后再站起即可继续正常活动,可有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或不同程度运动及感觉障碍,以及精神症状等并有反复发作倾向。(2)查体可见颈椎棘突部有压痛,压头试验阳性,旋颈诱发试验阳性,即在头部后仰或者旋转时,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拇指触诊可查到患椎向一侧旋转移位,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部压痛明显。(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颈椎正位片及斜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处有骨赘形成,并向侧方突出。椎动脉造影、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见椎动脉因钩椎关节骨赘压迫而扭曲或狭窄,部分影像动态观察,当头颈旋转时骨赘对椎动脉的压迫可以加重,甚至引起血管梗阻。

49.椎动脉型颈椎病与脑动脉硬化的鉴别诊断

脑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椎病可合并脑动脉硬化,尤其是椎—基底动脉硬化,两者均可出现头晕、上肢麻木及病理反射。该病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鉴别要点如下:脑动脉硬化病人往往于40岁以上逐渐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病症消长与颈椎活动无明显关系。往往伴有全身性动脉硬化,如眼底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或肾动脉硬化的征象;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压异常,特点是舒张压高,收缩压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颈部彩超检查可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有助于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鉴别。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评估脑动脉硬化程度,检测脑动脉内微栓子等。CT和MRI检查可发现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

50.椎动脉型颈椎病与内耳疾患的鉴别诊断

内耳疾患主要指梅尼埃病,是由于内耳淋巴回流受阻引起局部水肿所致,在临床上具有以下特点: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进行性和感音性听力减退,耳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亦可出现与上述相似症状,因此,需要将二者加以区别。事实上,如对内耳前庭功能认真地进行专科检查,不难排除。因此,凡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者,应常规请耳科医师进行会诊,以除外耳源性眩晕。此外,MRA(磁共振血管成像)、DSA(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均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51.椎动脉型颈椎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1)眼源性眩晕:本病大多因眼肌麻痹及屈光不正(尤其是散光)所致,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尤其高,其鉴别要点为:①闭目难立征阴性;②眼源性眼球震颤试验多呈异常反应;③眼科检查有屈光不正,其中以散光为多见;④闭目转颈试验阴性。(2)颅内肿瘤:本病因肿瘤组织对前庭神经或其中枢连接直接压迫,在临床上除有眩晕症状外,多伴有颅内压增高等其他症状。临床上如能注意检查,一般不难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相鉴别,对个别鉴别困难者可行MRI或CT检查。颅内肿瘤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早期一般无明显异常,晚期出现并发症时有异常。如果脑瘤的定性诊断有困难,可应用定向神经导航技术取活检样本,通过细胞学检查以确诊。

52.如何诊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因为颈椎各种结构病变的刺激可通过脊髓反射或脑脊髓反射而发生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头痛或偏头痛,头晕特别在头转动时加重,有时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瞳孔扩大或缩小,眼后部胀痛;心跳加速、心律失常,心前区痛和血压升高;头颈及上肢出汗异常以及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等。(2)交感神经抑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胀气等。(3)查体可见:头颈部转动时颈部和枕部疼痛不适症状明显加重。压迫患者不稳定椎节的棘突可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症状。(4)X线片可显示颈椎常见的退行性改变,颈椎屈、伸位检查可证实有颈椎节段不稳,其中以颈4不稳最常见。CT、MRI等检查结果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似。

53.临床上容易将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误诊为哪些疾病?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其症状是心前区疼痛剧烈,伴有胸闷气短,只有一侧或两侧上肢尺侧的反射疼痛而无上肢颈脊神经根刺激症状。心电图有异常改变。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时,症状可以减轻。(2)神经官能症:没有颈椎病的X线改变,无神经根和脊髓压迫症状,应用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及受体阻断药治疗有一定效果。但需长期观察,反复检查,以鉴别诊断。(3)更年期综合征:部分病人可以伴随有精神心理障碍、情绪异常,更年期综合征还应当除外神经官能症以及抑郁症。和颈椎病的区别在于更年期综合征无颈椎病影像学改变。(4)与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鉴别: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脑源性眩晕、血管源性眩晕。(5)其他原因:糖尿病、神经官能症、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足等。

54.颈椎病引起的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鉴别

(1)病因:颈椎病高血压通常是由于颈椎压迫神经根导致颈动脉痉挛,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血压增高。而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2)症状:颈椎病高血压通常随着颈椎病发作而发作,通常会出现颈项疼痛、头晕、恶心、呕吐,或者出现局部关节麻木等症状,颈椎症状缓解后血压随着下降。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往往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但一般不会引起四肢麻木。(3)治疗方式:颈椎病高血压对降压药物多不敏感,颈椎病控制后,血压才会随之降低。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显著。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55.颈椎病的中医诊断

项痹为颈椎病的中医病证名,该病起病于中老年。常有颈椎长期劳损或外伤等病史。多见于长期伏案工作之人。发病缓慢,呈波浪式发展。颈部疼痛、麻木、酸胀,连及头、肩部、上臂疼痛,有相应的压痛点伴感觉异常。颈部僵直,转动不灵,活动受限,上肢乏力,甚至肌肉萎缩,部分患者可有眩晕、耳鸣、头痛、视物模糊等症。运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医生除了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还需做西医的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56.项痹与痿证的鉴别诊断

项痹是由风、寒、湿之邪侵袭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痿证则以邪热伤阴,五脏精血亏损,经脉肌肉失养为患。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痿弱不用,一般无疼痛症状;其次在于肢体活动障碍与杏,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痛而影响活动;其三,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57.项痹与眩晕的鉴别要点

项痹患者可有眩晕、耳鸣、头痛、视物模糊等症,中医可与厥证相鉴别: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特征,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严重者可一厥不复醒。眩晕严重者也有欲仆或昏眩仆倒的表现,但无昏迷、不省人事等表现。可予以鉴别。

58.颈神经根激惹的特殊临床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

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压颈试验”、“压头试验”。患者端坐,头偏向患侧并稍后伸,检查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重叠置于患者头顶部,均匀、缓慢地向下按压,如果患者感到颈部疼痛,而且沿着某一个或几个神经根的分布区放射,即为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是因椎间孔受到挤压刺激神经根的结果。

59.颈神经根激惹的特殊临床体征——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端坐,检查者站在患者一侧,一手掌扶贴在患者颈外侧部,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将上肢均匀、缓慢地用力向下、向外牵拉,如果患者感到来自颈根部的麻木或疼痛,而且沿着某一个或几个神经根的分布区放射,即为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是因由于臂丛神经受到牵拉、神经根受到刺激所致。

60.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体征

(1)霍夫曼征:是上肢的病理征,表示颈部脊髓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手掌,并使其腕部稍微背伸,另一手的示指和中指夹住患者中指,以拇指向下弹拨其中指末节,如果患者出现反射性拇指屈曲,即为Hoffmann征阳性。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健康人也可以出现对称性Hoffmann征阳性,则无意义。

(2)罗索里莫征:这是Hoffmann征的等位征。也表示颈部脊髓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手掌,并使其腕部稍微背伸,另一手的四指向上弹拨患者四指末节,如果患者出现反射性拇指屈曲,即为Rossolimo征阳性。

第七部分 治疗
61.颈椎病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清楚地理解和认识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自然发展过程及预后,有助于决定治疗的策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及疾病不同阶段的颈椎病患者有不同的预后,因而也有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式。具体的治疗方式需要根据颈椎病的类型、临床症状的程度以及影像学的表现来判断,还应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以及对治疗效果的预期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颈椎病总的治疗原则应当是采用经济、可靠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其功能。应当明确患者的临床分型、程度以及预后,明确不同治疗方式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局限性,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康复与功能锻炼、健康宣教是提高治疗效果、防止病情复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62.颈椎病的保守治疗原则是什么?

颈椎病的保守治疗原则是通过休息、颈部制动、消炎止痛的药物以及物理治疗等治疗措施,以减轻周围组织反应性的炎性充血、肿胀等反应,减缓对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的炎症刺激或机械性压迫,使其临床症状得以改善。

保守治疗适应于绝大多数颈椎病患者。即使需要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在手术前的准备时期以及手术后的康复时期,采取诸如卧床休息、中西医药物治疗、颈围领颈部制动、理疗等非手术的治疗方法也是有必要的。这些非手术方法可以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对术后康复的患者,有利于功能的恢复以及缓解手术部位的疼痛、麻木、僵硬等局部症状。

63.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方法有哪些?

(1)颈部的休息和制动:在颈椎病的治疗期间,症状较轻或站立活动时应佩戴颈托制动;症状较重或卧位休息时推荐平卧硬板床制动,并使用低枕硬枕,治疗期间应尽可能卧床,并减少坐位时间及屈颈动作,时间1~3周。

(2)物理治疗:在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中,物理治疗是较为有效和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高频电疗、离子导入、石蜡疗法、水疗、热疗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炎症反应,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3)颈椎牵引:是通过外力或人体自身的重力将颈椎椎体之间的间隙通过牵引而增宽,同时限制颈椎的活动,有利于消退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缓解颈部肌肉组织痉挛,增加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使神经根、脊髓和交感神经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解。颈椎牵引要达到症状缓解、舒适才好,若牵引不合适反而会加重症状。以安全、有效为前提,强调小重量、长时间、缓慢、持续的原则。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12~1/14。可在牵引下进行颈背部肌肉锻炼。建议患者选择正规中医院或有执照的医师处进行牵引。

(4)推拿按摩疗法:中医的按摩、推拿方法较多,譬如颈椎的被动伸曲旋转、穴位推揉、棘突点压及弹拨、手法牵引、重压按摩等。西医的按摩手法主要是针对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包括颈椎的推压震动、旋转及肌肉放松按摩。推拿按摩手法能够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的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的粘连,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起到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缓解症状的效果。建议患者选择正规中医院或有执照的医师处进行专业按摩。

64.西医治疗颈椎病常用的药物有哪些?

(1)止痛药:主要包括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可以起到消炎以缓解疼痛的作用。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钠、双氯芬酸钠。

(2)肌松药:可以解除肌肉痉挛,具有辅助止痛、镇静安眠的作用,有助于疼痛患者的夜间睡眠。代表药物有巴氯芬、乙哌立松等。

(3)神经营养药:如甲钴胺、维生素B1、B12等,可以帮助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4)激素类药物:对脊髓水肿或急性发作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医师指导下疼痛剧烈的患者可短期静脉输入地塞米松,部分患者可迅速缓解症状。

65.中医治疗颈椎病有哪些优势?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具有安全、方便、效验、费用低廉等特点。中医临床治疗可采用多种方法,如中药内服、药熏调理、推拿按摩、针灸、牵引等方法。针对患者的发病机制拟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辨证施治,机动灵活、疗效可靠。

66.中药对颈椎病的治疗常用方法有哪些?

(1)药物治疗:主要是以中药汤剂为主的治疗,通过辨证论治,症见项背牵强,肢体重着,痹痛不适,活动不利,遇阴雨或寒冷天加重,得温则舒,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属风寒痹阻者,用药以祛风散寒、祛湿通络为主,方以羌活胜湿汤加减;症见颈臂疼痛,酸楚不适,或有烧灼感,咽有异物,口干咽痛,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属风湿热浸者,用药以祛风除湿、清热通络,方以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症见突然跌仆,头颈当即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臂、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初期舌质正常或有痪斑,脉弦紧或涩属气滞血瘀者,用药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主,方以桃红四五汤加减;症见颈肩酸痛,麻木不仁,或麻甚于痛,昼轻夜重,肢体痰弱,头痛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或有斑点、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弱属气虚血亏者,用药以益气温经、补血通痹为主,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症见颈项隐痛,转动不利,肢体崖弱,肌肤枯泽,坐立时痛甚,卧则痛减,甚则肌肉萎缩,或头晕耳鸣目眩,舌质淡,脉沉细属肝肾亏虚者,用药以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为主,方以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

(2)外用药物:在颈部外用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作用的贴剂或擦剂,对于改善颈项部疼痛有很好地效果。

67.中医有哪些其他治疗手段?

(1)针刺治疗:使用针具刺入相关穴位,通过手法操作,促进经气运行,调畅气血,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以改善颈部的局部供血从而达到治疗治病的目的。选穴多为局部取穴,颈夹脊穴以及手三阳经穴位为主,手法多为疏通气血,温经散寒为主。温针灸疗法(针刺得气后,在毫针上套上2cm的艾条并点燃,每穴1壮,每天一次,每周五次。)能够强化常规疗法的临床疗效,获得更满意的止痛及功能恢复效果。

(2)针刀:针刀疗法运用针刀在各类慢性颈椎病的软组织病变部位对粘连、疤痕、挛缩进行闭合性松解分离;通过松解组织粘连、消除硬结条索、减轻组织压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加快水肿吸收、解除血管神经卡压,实现治疗目的。

(3)推拿治疗:主要以骨伤推拿为主,包括整脊手法、正骨手法以及理筋手法。整脊手法主要是通过定点端提、旋转拔伸等整复移位的方法,以解除软组织嵌顿和粘连,调节颈椎骨性静力性平衡。理筋手法是指在颈部用点压、拿捏、弹拨、滚法、按摩等方法,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分解颈椎小关节的粘连以舒筋活血,活络止痛使患者较快缓解症状。

(4)其他治疗:主要包括灸法、拔罐、刮痧、熏蒸等治疗手段。使局部肌肉和组织能够得到高度充血,毛细血管也能够得到充分扩张,从而有助于促进人体局部的血液循环能够得到有所改善,达到了更好的治疗和缓解症状的作用。

68.颈椎病缓解期应当如何治疗?

(1)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长时间伏案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充足的睡眠能有效缓解颈肩部疼痛不适。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的高度不宜太高。

(2)注意颈椎部位的保暖。可适当的按摩推拿颈肩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直的症状。

(3)坚持颈部锻炼。坚持做颈肩操可改善肌肉组织状态,促进颈部血液循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69.颈椎病急性期应当如何处理?

在颈椎的急性发作期,首先要求严格的制动,卧床休息,可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推荐是否可以做颈椎的牵引(脊髓型颈椎病除外)。其次给与药物治疗,如非甾体类药物以消炎镇痛。如果炎症较重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外加脱水剂。还可以使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遵循“急则制动,缓则练功”。

70.颈椎病什么时候需采取手术治疗?

(1)颈肩痛明显,疼痛、麻木向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持续8周以上,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2)颈肩痛及上肢麻木、疼痛反复发作半年以上,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近期加重者有明显的上肢窜痛、麻木,伴一侧肌肉萎缩及肌力下降;

(3)影像学检查显示病变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缘、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者;或病变节段明显椎间不稳定者。

71.颈椎病的手术禁忌证有哪些?

(1)有严重内科疾病者;

(2)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

(3)有精神疾患或更年期神经官能症者;

(4)有严重的四肢广泛肌肉萎缩及脊髓功能障碍者。

72.颈椎病的微创治疗方法有哪些?

随着脊柱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两者的结合,近年来颈椎病的微创治疗得到了迅速发展。颈椎病的微创治疗主要包括颈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激光气化颈椎间盘减压术、经颈前路椎间盘镜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73.哪些人群适合微创治疗?

颈椎病的微创治疗具有针对性强、切口小、损伤小、安全和恢复快等优点,患者更容易接受。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满意。但对于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脱出游离等原因导致的颈椎病疗效较差;建议在正规三甲医院经医师诊断后可进行开放手术;同时,微创治疗也有一定比例的感染及神经损伤风险。

74.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哪些?

手术是颈椎病的终极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可以直接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或增生的骨赘,或通过椎板成形术,开大狭窄的颈椎椎管,直接或间接解除对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的压迫;或通过植骨融合稳定手术,使不稳定的病变节段重新达到稳定,从而解除对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或椎动脉的不良刺激。手术治疗原则上适合于绝大多数的脊髓型颈椎病以及少数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神经根型及交感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CF)是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常用的前路手术方法。颈椎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适用于椎间盘压迫数量多长节段的,及伴有椎管狭窄的颈椎病,另外也适用于前方压迫严重的情况。

75.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是否选择手术治疗的关键不仅要看MRI或CT上椎间盘突出、骨赘增生及脊髓神经根受压程度,关键在于患者的临床表现。首先要符合颈椎病诊断,确定颈椎病类型,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有不同的手术适应症。是否选择手术治疗,专科医生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职业、年龄、身体状况、对手术的耐受力,有无手术禁忌症以及患者对治疗的要求等因素。

76.颈椎病的自我保健方法有哪些?

颈部的反复积累性劳损、外伤、寒冷等不良诱因是颈椎病发病的促进因素与诱发因素,应加以避免。颈部不易长时间处于屈曲位、仰伸位或扭转位。凡处于此种工作状态者,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经常调整头颈部位置,定时远眺,调整桌面工作台高度或倾斜度。另外,颈椎病的症状常常在晨起后出现,这可能与睡眠姿势不当,枕具高低不当有关。枕头的形状应以中间低、两端高为佳,对头颈部可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作用。最后,通过医疗体操锻炼颈项肌,做颈伸、颈屈、旋转、侧屈等各方向的活动,每次10~15分钟,每天进行3~4次,动作宜缓慢平稳,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

第八部分 预防
77.经保守治疗颈椎病的预后如何?

仅出现肩颈疼痛等症状的颈椎病,预后较好。可通过适当治疗、辅助运动及改善生活习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出现手麻、头晕等症状的颈椎病,预后稍差。可通过中医内服外治等手法改善症状。治疗后应注意生活习惯的改善,否则易出现复发甚至逐渐加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出现行走无力或瘫痪,预后较差,需手术治疗。

78.颈椎病能根治吗?

颈椎病一般不能根治。但是通过规范治疗,能够有效缓解颈椎病症状,甚至达到临床治愈,使患者维持正常生活质量。经过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患者的疼痛、麻木和无力症状通常会在6~12周逐渐恢复。对于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效果不佳或有明确手术指征者,还需要及时手术干预。

79.颈椎病可以从事哪些体育活动?

(1)打羽毛球,这多数动作都是头部后仰的动作,因此对于减轻颈椎病造成的椎间盘突出,这样可以使颈椎病进一步缓解,以防止颈椎病进一步的加重。(2)游泳,尤其是仰泳,而它的主要动作就是使头部后仰而进行划水,而这些动作对于颈椎病的缓解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80.哪些颈椎病不适合体育锻炼?

(1)脊髓型颈椎病:这种类型的颈椎病是因为多种原因所造成的,颈椎管的管径变得狭窄,从而让脊髓受到压迫所引起的,脊髓在椎管内缓冲的间隙变得非常的小所引起的一种颈椎病,病人通常会有头晕,恶心,呕吐,颈部酸痛等方面的不适,这种病人也不能进行随意的锻炼,如果方法不当的话,可能会让症状变得更严重。(2)椎动脉型颈椎病:这种颈椎病是因为颈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所造成的供血不足,病人如选择的运动方式不正确,或者是过于激烈的话,都可能会造成大脑短暂性的供血不足,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晕厥出现。以上两种颈椎病不适合进行盲目的运动,如病人患有此类颈椎病,需要进行运动,务必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不能盲目进行,而这些颈椎病进行积极正规的治疗,才能让症状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和改善。

81.颈椎病如何预防?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注意避免加快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一些因素,则有助于防止颈椎病的发生、延缓其发展。(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①改变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如尽量避免卧床看书、看电视、玩手机等。②日常使用电子产品时,注意视线与屏幕保持持平或略微仰视5°~10°,一定时间后注意放松,活动肩颈。③睡觉时避免高枕,其高度在5到10公分左右,枕头需要放在颈枕部不要放到头顶部保证颈椎的正常向前弯曲的生理曲度。④避免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工作1~2小时后休息5分钟,活动肩颈,改变体位,待颈部疲劳缓解后再继续工作。⑤避免风寒、潮湿,夏天炎热切忌贪凉,避免风扇、空调直吹颈部,注意肩颈部保暖,避免出汗后直接吹冷风或用冷水冲洗头颈部。(2)加强颈部锻炼:无任何颈椎病症状的人群也可以每日早、晚数次进行缓慢屈伸及旋转颈部的运动,以及颈后部肌肉等长收缩抗阻运动,每日2~4组,每组5~10次,每次5秒。(3)避免颈部外伤:乘车外出应系好安全带,避免在车上睡觉,以免急刹车时因颈部肌肉松弛而损伤颈椎。(4)重视青少年颈椎健康:重视青少年颈椎健康意识,从源头上“堵截”颈椎病。

82.颈椎病患者如何家庭护理?

颈椎病患者应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增加肩颈锻炼,注意睡眠姿势,避免高枕或者无枕,同时对待疾病抱有信心。家属应监督提醒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对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提醒休息。当患者对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时应及时沟通、关心鼓励,共同面对。

83.颈椎病病情需要日常监测哪些指标?

患者如有持续性疼痛、肌力、感觉减退、行走不稳、头重脚轻等症状,经休息及保守治疗后仍不缓解或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患者需定期复查颈椎X线片,核磁以进一步评估疾病变化。

84.颈椎病推拿按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中,很多颈椎病患者在出现颈肩疼痛时会选择去推拿按摩,但并非所有类型颈椎病都可以按摩,比如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做按摩时,可能导致急性脊髓损伤,甚至引起瘫痪。因此,患者在进行推拿按摩前一定要到医院明确诊断,待医生同意后方可按摩。做颈椎按摩治疗时尽量选择有相关医疗资质的专业机构。

85.颈椎病患者应该选用怎样的枕头?

颈椎病与枕头的选择息息相关。人体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为35°~45°,不良的睡眠习惯可能造成颈椎生理曲度的消失,最终造成颈椎病的发生。枕头的偏软(如充气、海绵等填充的枕头)会造成对颈椎支撑力不够,从而造成颈椎曲度消失,导致颈椎病,而偏硬的枕头(如木枕、竹枕)虽有助于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但侧卧位则会影响颈椎形态变化,诱发颈椎劳损与退化,人们日常生活中应当选用软硬适中的枕头,如荞麦皮、绿豆、决明子等作为填充物的枕头。枕头的高低对于颈椎亦有不小的影响,枕头过高则会造成颈椎前倾,枕头过低则无法起到放松颈椎的作用。正确的方法为仰卧位时选择不能使颈椎悬空,头部略后仰保持在5°~10°左右;而侧卧位时,枕头高度与肩同高,保持颈椎与脊柱呈同一水平线为宜。

86.颈椎病患者微创术后怎么康复?

颈椎微创手术的恢复时间大约在术后一个月左右,由于微创手术,如射频消融、椎间孔镜下的手术,并不会造成椎体的不稳,因此可以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观察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一般切口可在两周左右愈合。在术后建议一个月内颈围保护,同时颈椎进行规律训练,一个月左右基本可以恢复颈椎活动。

87.颈椎病患者开放手术怎么康复?

颈椎开放手术恢复时间相对较长,一般术后需佩戴颈托2个月左右,10天左右拆线,应在术后开始头颈部非运动状态下的肌肉收缩训练,避免术后颈部的僵硬、酸痛,同时配合四肢肌肉与关节功能的训练。适当进行颈椎活动,可以做抬头活动,避免低头伏案、固定姿势不动等。若锻炼过程中出现肌肉酸胀、沉重无力等症状,则建议及时医院就诊。

88.颈椎操可以缓解颈椎病患者症状么?

颈椎操对于颈椎病患者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其主要是用于颈椎病的预防。

甘肃省中医院颈椎五步操:准备:患者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平视,全身放松;第一步:低头看脚。缓缓低头,看向自己脚尖部位,然后恢复至准备姿势;第二步:抬头望月。头缓缓后仰至最大限度,然后恢复至准备姿势;第三步:向左看肩。将头缓缓转向左侧,眼睛看左肩部,至最大程度,然后恢复至准备姿势;第四步:向右看肩。将头缓缓转向右侧,眼睛看右肩部,至最大程度,然后恢复至准备姿势;第五步:扩胸仰天。屈肘、双臂与肩平齐,扩胸时颈部尽量后仰,然后恢复到准备姿势。每次做5遍,4~5分钟做完,每天做1~2次。

89.颈部按摩有哪些适应症?

大多数颈椎病患者通过按摩手法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疗效,达到改善症状的作用。

颈部按摩适应症:①肩颈部劳损、急性扭伤、陈旧性扭挫伤等;②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颈肩痛,如关节炎、滑囊炎、肌腱炎等;③退行性疾病引起的颈肩痛,如颈椎间盘突出症等;按摩治疗应于正规医院进行,避免去不正规的非医疗机构进行,防治因手法v不当加重症状,得不偿失。

90.颈部按摩有哪些禁忌症?

颈部按摩禁忌症:①颈椎病急性期,疼痛明显、手臂抬举艰难;②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椎管狭窄等;③年龄相对较高,骨质疏松、身体虚弱,则不建议行按摩治疗;④心脑血管引起的眩晕;⑤严重的脊髓空洞症,脊柱肿瘤等及其它恶病质基础病患者。建议无上述禁忌症患者应于正规医院进行按摩治疗,避免去不正规的非医疗机构进行,防治因手法不当加重症状,得不偿失。

第九部分 康复评定方法
91.颈椎病的正常活动度范围是多少?

颈椎活动度评估需测量颈椎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等6个自由度上的活动范围。正正常人的颈部活动范围如下:前屈35°~45°,后颅颈弯曲伸35°~45°,左右旋转60°~80°,左右侧屈45°。一般来说,颈椎的前屈和后伸I俗称低头和仰头分别为45。过度的前屈运动会受后纵韧带、黄韧带、项韧带以及颈后肌群的限制,过度的后伸运动则会受前纵韧带与颈前肌群的限制。颈椎的前屈和后伸主要由第2到第7颈椎完成。左右侧屈各为45。

92.颈椎病的疼痛程度有分级吗,分为几级?

Ⅰ级:存在颈痛及相关功能障碍,无主要结构病理学的体征或症状,对日常生活活动没有或有轻微干扰;Ⅱ级:没有主要结构病理学的体征或症状,但对日常生活活动有明显干扰;Ⅲ级没有主要结构病理学的体征或症状,但存在神经系统体征,例如深腱反射减弱、肌肉无力或感觉障碍;Ⅳ级骨折、椎体脱位、脊髓损伤、感染、肿瘤或全身性疾病,包括关节炎症性疾病。

93.颈椎病的康复评定包括哪些内容?

颈椎病的康复评定内容包括:(1)结构与功能评估:颈椎结构评估可基于多模态影像实现,包括颈椎曲度测量、脊柱稳定性分析、椎间盘评估等。功能评估包括颈椎活动度分析、肌力和肌张力评定、感觉和反射评定、疼痛评定、颈椎病相关临床特殊评定方法等;(2)日常生活能力评估;(3)活动与参与专项评定:如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和患者自觉功能量表。

94.简易McGill疼痛评分量表

McGill疼痛评分量表的作用是提供人们对疼痛的感觉、情感、以及评价维度的一个的估计。通常被认为是疼痛测量工具的黄金标准。在临床运用上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适用于对疼痛特性进行评定的评定者和存在疼痛心理问题者。问卷表包括11个感觉类和4个情感类的描述词及相应的强度等级。问卷表对疼痛划分较为详细,分为感觉项和情感项两个项目,具体分1~11项对疼痛感觉程度进行评估,12~15项对疼痛情感状况进行评估,总分45分,疼痛程度越重得分越高。建议患者由经过训练有专门测试经验的医师施测。

95.颈椎病功能障碍指数

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 NDI)由Vernon等于1991年首先报告,是根据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lowbackpainindex)修改编制的,原来设计主要用于评定颈痛和急性颈部扭伤患者的颈部功能障碍情况,是一个可用于患者自评的问卷调查表。

96.什么是治未病?

“治未病”的理念随中医理论而生,成型于秦汉时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逆顺》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势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以上经典的论述思想,成为后世医家发扬“治未病”理念所奉行的圭臬。总结为:“未病先防,积极预防”“已病早治,固本祛邪”“既病防变,标本兼治”“愈后防复,整体调养”。中医“治未病”思想不仅凸显出超前的疾病预防理念,而且与以预防为主、防治重心前移的疾病控制理念相一致,与西医学防治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97.颈椎病中的“未病先防,积极预防”

在颈椎病未形成之前,对可能导致颈椎病的各种原因,采取针对性干预,以预防疾病的发生;颈椎病的预防要内外兼顾,主要措施有提高养生意识,遵循自然规律。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低头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在长期保持伏案工作时应该做到劳逸结合,适时的放松自己,调整坐姿,在长时间坐位的工作中应适当锻炼颈部肌肉。进行颈部适当的功能锻炼。无任何颈椎病的症状者,可以每日早、晚各数次进行缓慢屈伸。此外,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志。在日常的饮食中应该荤素搭配、合理膳食。在天气炎热之际,应避免空调直接吹向人体,在天气寒冷时应注意保暖御寒,防止颈椎病的出现。

98.颈椎病中的“已病早治,固本祛邪”

手法治疗:松解理筋手法,拔伸法,旋转扳法,侧向推扳法等。固定:颈椎遭受暴力性外伤,椎管内出血水肿或颈椎严重失稳时,需要采用质地较硬的颈围24h固定。练功:有动肩舒背法,运项活颈法,以头书“鳳”法,颈项争力法等。药物:采用中医辨证,中西医结合用药,外用药采取具有温经通络、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或非淄体消炎药涂擦、帖敷患处;内服药则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如风寒湿阻者,治宜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气滞血瘀者,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痰湿阻络者,治宜除湿化痰、蠲痹通络;肝肾不足者,治宜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气血亏虚者,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另外还可以运用针灸治疗、针刀疗法、牵引疗法、神经阻滞疗法、物理疗法等进行治疗,如经保守治疗未见好转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99.颈椎病中的既病防变,标本兼治

标本兼治为中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强调在治疗疾病时不但要治疗疾病本身的症状,而且更应该注重对引起疾病病因的治疗。人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保持着复杂的相互资生、转化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并且在在病理上保持着相互影响、转变的五行相乘相侮关系。颈椎病在传变的过程中常出现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等转变规律,并且常出现合并、并病等机体病变。如颈椎病在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时常表现出神经根压迫的症状,患者颈部疼痛不适,上肢反射性疼痛、麻木,但随着病情的加重及机体的退变,则会进一步压迫脊髓,表现出行走困难、病理征阳性等复杂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临床上可以按照脏腑经络传变规律,抓住颈椎病的病变规律,在治疗当前疾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的同时兼顾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其它临床症状,切断颈椎病的传变路径,为颈椎病的防治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100.颈椎病中的愈后防复,整体调养

(1)注重补充营养。在日常饮食中不能过食肥甘厚腻的食物,避免影响患者脾胃的消化功能。并且肥甘厚腻之物容易导致痰湿的出现,痰瘀互阻,则机体经脉不通,气血失调,致使颈椎病的复发。(2)防止过度劳累。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不良姿势的矫正,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者更应该注重颈部的保养,适当运动,加强颈部保健锻炼以调和气血,预防颈椎病的复发。(3)注重四时养生。颈椎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不但要注重临床的治疗,而且在治疗后患者的调养也是防止颈椎病复发的关键,患者在颈椎病治愈早期,正气尚虚,身体机能未达到最佳,在感受外感风寒湿邪时有可能再次导致疾病的复发,所以在治疗后应该加强康复训练,恢复正气。

主编
邓强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务处处长
甘肃省中医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主任委员
张彦军
甘肃省中医院
副主编
杨镇源
甘肃省中医院
李中锋
甘肃省中医院
彭冉东
甘肃省中医院
李军杰
甘肃省中医院
郭铁峰
甘肃省中医院
杨军
甘肃中医药大学
编委

乔小万甘肃宝石花医院

罗林钊甘肃省中医院

李家明甘肃省中医院

杨海云甘肃中医药大学

韩俊秋甘肃中医药大学

刘晓雪甘肃中医药大学

评审专家组
终审专家
第一轮、第二轮评审专家

宋敏甘肃中医药大学

曹林忠甘肃中医药大学

康学文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张辉甘肃省人民医院

罗向霞甘肃省中医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终审专家

李秀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卢秉久辽宁省中医院 

常占杰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贾建伟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库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建设的权威、专业、惠民、多元的中医药科普公益平台,旨在发挥学会专家资源优势,构建科学、规范、标准的中医药科普知识内容,促进中医药健康科普与文化传播,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电话:010-64274797
邮箱:kxpjb211@163.om
Copyright©2007-2021京ICP备17069760号-1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