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乳腺增生病
分类:中医类 - 外科(乳腺病)
浏览量:804
前言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HMG)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乳腺良性疾病,既不属于炎症,也不属于肿瘤,本质上是由于乳腺实质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及复旧不全所导致的乳腺结构紊乱,主要表现以乳房疼痛及乳房肿块为主,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社会压力的增大,该病的发生年龄谱越来越广。不同年龄,乳腺增生的诊断方法也有所差异,尤其是在排他性诊断方面(例如排除恶性肿瘤)。在治疗上,中医、西医均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何正确的选择、合理的运用也是患者比较困惑的问题。因部分乳腺增生与乳腺癌发生潜在相关,加之疼痛等症状,临床上,患者会出现恐惧、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生活调摄,促进乳腺增生病的康复,呵护乳房健康也很重要。 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全面、科学地认识乳腺增生病,缓解恐惧、焦虑情绪,合理、科学地防治乳腺增生病,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搭建科普教育平台,乳腺病分会组织该领域内中西医权威专家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对乳腺增生病的病因、诊断、中西医治疗、预防调护等民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为乳腺增生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一部分 概念
1.什么是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HMG)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乳腺良性疾病,既不属于炎症,也不属于肿瘤,本质上是由于乳腺实质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及复旧不全所导致的乳腺结构紊乱。不同医院的影像检查报告中出现的乳腺腺病、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囊肿、乳腺囊性增生病等诊断,均属于本病范畴。

2.中医如何认识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在中医古代文献中称为“乳癖”。临床表现为乳房经前胀痛,经后缓解,可伴有乳房结块,其发生发展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患者情志不畅、急躁易怒,导致肝气郁结、经脉阻塞不通而见乳房疼痛;肝气郁结影响脾脏运化水湿的功能,聚湿成痰、痰浊内生、循经留聚乳中,故见乳中结块;而肾为五脏之本,若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气血瘀滞积聚于乳房、胞宫,则见乳房疼痛及结块,并可伴月经紊乱失调。中医认为,该病与先天体质、后天不良情绪及饮食关系密切,气血不通畅或痰凝血瘀是发病的关键。

第二部分 流行病学
3.乳腺增生病发病率如何?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约占全部成年女性乳房疾病的75% 。在我国育龄女性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为70%~80%,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年来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需要得到医生及患者的重视。

4.男性会发生乳腺增生病吗?

男性乳房与女性乳房结构相似,但男性乳房腺体组织不发达且缺乏脂肪组织填充,一般呈现不发育的状态。但男性也会发生乳腺增生病(也叫男性乳腺发育症),尤其是在青春期阶段(13~14岁),发生率约为39%。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进行性增大,乳头乳晕下可触及扁圆形肿块、边界清楚、质地中等或稍硬,活动良好,可伴有乳房胀痛或轻度压痛,极少数还可能伴有乳头溢液。

导致男性乳腺增生病的发病原因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主要原因有:(1)睾丸发育不良或睾丸炎症、损伤、肿瘤等导致的雄性激素分泌减少;(2)肝脏功能异常,导致雌激素灭活发生障碍,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3)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癌而长期服用雌激素治疗;(4)长期应用洋地黄、利舍平、异烟肼、异烟腙等药物,也可引起男性乳房增殖肥大。

所以,乳腺增生病并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也会发生乳腺增生病。一旦出现男性乳腺增生病,需要积极查找原因,确认是否存在睾丸、肝脏、前列腺等疾病,是否服用易引起乳腺增生的药物,是否是青春期一过性的乳房发育。只有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服用容易引起乳腺增生病的药物,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及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病。

5.乳腺增生病的好发年龄是多少岁?

乳腺增生病可发生在青春期到更年期的任何年龄段,尤其易发生于年轻的女性,近年来有低龄化趋势,发病高峰年龄为35~40岁。乳腺增生病通常与激素水平相关,因此绝经后女性的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降低。

第三部分 分类
6.乳腺增生病有哪些分类?

乳腺增生病根据病理学(穿刺或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分类,分为:(1)单纯性乳腺增生;(2)囊性乳腺增生;(3)腺型小叶增生。根据是否伴有不典型增生,又可分为:(1)伴不典型增生的增生性病变;(2)不伴不典型增生的增生性病变。其中伴有不典型增生患者,与乳腺癌发生关系相对较为密切。需要强调的是“非典型增生”是病理学的概念,意即经穿刺或手术活检等取得组织后进行的病理学诊断。临床偶见某些医院的影像学报告上书写不典型增生是不规范的。

但是临床上一般不常规进行病理学诊断,而是根据不同临床特征,比如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性分类命名,例如乳腺腺病、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纤维囊性改变、良性乳腺结构不良、硬化性腺病等。对于影像学检查提示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时,建议进行穿刺或手术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

第四部分 病因
7.乳腺增生病有哪些病因?

乳腺增生病主要是由于内分泌紊乱、性激素水平失调造成的。主要原因有:(1)生理因素,初潮年龄早、行经年限长、绝经年龄晚、月经周期短、流产次数多、性生活次数少等,会增加发病几率;(2)不良生活因素,如抑郁、暴躁、焦虑、生活不规律、长期睡眠质量差,易致乳腺增生病;(3)药物因素,如口服避孕药、滥用丰乳药或含有雌激素的美容用品,以及安体舒通、雷尼替丁、奥美拉唑、格林吡嗪、异烟肼、利培酮、白芍总苷胶囊等药品,也易致乳腺增生病。

8.乳腺增生病与遗传有关吗?

乳腺增生病与性激素调控失常或乳腺对激素敏感性增强有关,目前暂无证据有遗传倾向。

9.乳腺增生病与体质有关吗?

乳腺增生病与体质有一定的关系。体质在中医学上称素质、禀质、禀赋等。中医学认为成人的体质可分为九种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特禀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目前什么样的体质容易得乳腺增生病存在一定争议。但临床常见的易感体质有气郁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气虚质和阳虚质等这些体质。

10.乳腺增生病与情绪因素有关吗?

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情绪因素关系密切。乳腺是内分泌轴(下丘脑—垂体—卵巢)的靶器官,而内分泌腺的功能受到情绪变化的综合调控。比如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因素可引起“神经—内分泌-体液”相互作用失常,导致乳腺血管及乳管平滑肌舒缩功能障碍,进而诱发乳腺增生病。而调整负面情绪,是改善乳腺增生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有研究表明86%的轻度乳房疼痛、52%的严重疼痛患者可以通过语言解释、排除顾虑、情绪疏导后得到缓解。所以乳腺增生病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调整情绪。

11.乳腺增生病与月经有关吗?

乳腺增生病与月经关系密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周期节律变化,除了引起月经的周期变化,也会引起乳腺出现相应的增殖和复旧的周期性变化。因此,大部分乳腺增生患者会出现经前乳房胀痛、经后缓解这一跟月经密切相关的周期性疼痛现象。这种情况一般无需药物干预,可通过调节情绪、运动、饮食等生活方式进行调理。也有一些乳腺增生病的患者,乳房疼痛与月经周期关系不大,但只要不影响生活质量,也无需药物干预。另外,乳腺增生病引起的乳房疼痛,无论是否与月经周期相关,都与乳腺癌没有相关性。

12.乳腺增生病与生育或流产有关吗?

乳腺增生病与生育关系密切。适龄生育、足月生产、充分哺乳是乳腺的保护因素。如初产年龄大(大于35岁),使这些保护因素缺席或延迟,可增加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

在怀孕的不同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渐进性改变,乳腺呈现“增生—成熟—分泌—复旧”的阶段式生理活动,而流产破坏了妊娠期正常激素水平变化过程,导致未能成熟分化的乳腺细胞出现复旧不全。因此,流产增加了乳腺增生病的发生的几率。

第五部分 发病机制
13.乳腺增生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目前认为与乳腺增生病与周期性的激素分泌失调和/或乳腺组织对激素敏感性增高、精神等因素相关。

(1)周期性的激素分泌失调:乳腺作为内分泌腺的靶器官,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综合调控,随卵巢内分泌周期性调节,乳腺组织产生相应的增殖和复旧的周期性改变。黄体期雌二醇(E2)绝对或相对增高,孕酮(P)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失去制约E2与保护乳腺组织的作用,使乳腺组织不断处于E2刺激中,不能由增殖转入复旧或复旧不全,久之引起乳腺增生病。

(2)催乳素(PRL)升高:直接刺激乳腺组织并抑制黄体期孕酮(P)分泌,同时刺激雌二醇合成,导致E2/P比例失调,导致乳腺增生病。

(3)精神因素: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因素也会导致“神经—内分泌-体液”相互作用失常,乳腺血管及乳管平滑肌舒缩功能障碍,致乳房胀满、疼痛,甚至乳房结块。

因此,乳腺增生病的发病机制与内分泌失调、先天体质和不良心理因素相关。避免雌激素的摄入、慎用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的药物和食物、治疗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的原发疾病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发展。

14.乳腺增生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是什么?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的病因与情志因素、饮食因素、劳倦内伤等相关。病性属本虚标实,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

(1)肝气郁结:情志不畅,郁久伤肝,致肝郁气滞,蕴结于乳房胃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引起乳房疼痛。

(2)痰凝血瘀:肝气郁久化热、热灼津液为痰,或脾伤痰浊内生,痰凝、血瘀积于乳房,即可形成乳房肿块。

(3)冲任失调:冲任失调,气血瘀滞,积聚于乳房,故见乳房疼痛而结块,可伴月经不调。

总之,本病的中医病机为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致肝气郁滞、脾失健运、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气滞痰凝血瘀结聚于乳房而成。因此,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劳逸结合、少吃生冷肥腻食物等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发展。

第六部分 诊断与鉴别诊断
15.乳腺增生病有哪些主要症状?

乳腺增生病最常见的症状有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少部分患者伴有乳头溢液。

乳房疼痛大多数有三个特征,周期性、多样性、对称性。(1)周期性:规律性发作,多见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2)多样性:疼痛的表现多样,最常见为胀痛,也可见刺痛,牵拉痛或隐痛。(3)对称性:常见两边乳房疼痛,情绪变化可诱发或加重局部疼痛。

乳房肿块,查体时可以表现为片块型、结节型、混合型、弥漫型等。肿块常为多个,两边乳房均有,也有患者仅累及一边乳房。肿块大小和质地与月经关系密切,通常表现为经前增大变硬,经后缩小变软,会伴有少许触痛。这些查体触及的乳房肿块大多数都是乳腺的增生组织,不一定会在超声等影像检查显示明确的肿块影。

乳头溢液(即乳头主动或被动挤压后流出液体)在乳腺增生病患者中发生率约为3.6%~20.0%的,液体常为淡黄色、无色或乳白色浆液,血性溢液少见。如果出现血性溢液,则建议要进一步检查(如乳腺纤维导管镜),排除肿瘤、炎症等其他病变可能。

16.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乳腺增生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在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后可诊断为乳腺增生病。

(1)症状与体征包括:①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疼痛可牵连痛至腋下、肩背部;且与月经、情绪变化关系密切,症状可连续3个月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②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可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乳头可有溢液或瘙痒。

(2)排除其他诊断:如排除乳房良恶性肿瘤等。对可疑病变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3)辅助检查:钼靶、彩超、乳腺纤维导管镜、乳腺核磁共振、病理检查等。

因此,对于乳腺增生病的诊断,需要至少有乳腺增生病的症状或体征其中一项,并且结合辅助检查能排除其他疾病,才能诊断为乳腺增生病。

17.乳腺增生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乳腺增生病常用的检查包括:乳腺超声检查、乳腺钼靶检查等。对合并有乳头溢液的患者,可选择行乳腺纤维导管镜或乳管造影或细胞学检查。如果乳腺钼靶、乳腺彩超发现可疑病灶,不能明确性质的时候,可以进一步行乳腺核磁共振(MRI)帮助明确病灶性质。

对于检查发现的怀疑有癌变可能的乳腺肿块、局限性腺体增厚,或不确定的钙化灶等,强烈建议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空芯针穿刺活检或手术活检)进行明确诊断。

18.乳腺彩超检查的作用是什么?

乳腺彩超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它无创、无辐射、费用低、操作简便。彩超可以发现乳房中囊性、实性肿物,可以了解病变的内部结构、周边情况及血流等情况,且方便短时间内复查以追踪病灶的动态变化情况。因此乳腺彩超适用于任何年龄的女性乳房检查,包括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9.乳腺钼靶检查的作用是什么?

乳腺钼靶检查是一低剂量X线检查方法,可以发现乳腺很微小的变化,尤其对于以钙化为主要表现的导管原位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乳腺增生病患者,一般建议从40周岁开始进行乳腺钼靶检查。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至35岁,比如:(1)有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乳腺癌家族史;(2)有胸部放疗史;(3)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小叶增生等病史等。

乳腺钼靶检查,辐射量很低,每做一次乳腺钼靶的辐射量约为0.065-0.6mSv,大概相当于人在海滩晒太阳1天或乘坐长途飞机1次的辐射量。WHO认为人体每年接受的辐射量只要不超过5mSv都是安全的,而一个正常成年人一年中接受的自然界中的辐射量大概3mSv。因此每年接受一次乳腺钼靶检查是安全的,完全不必担心辐射问题。

20.乳腺检查报告怎么看?

目前,很多医院的乳腺钼靶、B超等检查报告的诊断都参考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报告上会显示0~6类这样的不同分类。各个分类的意义如下:

0类:未完成评估,需要召回,补充其他影像学检查。比如,如果是初次行超声检查,可能要行X线检查;如果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都无法完成评估,则建议MRI检查等。

1类:阴性,无异常发现。恶性的可能性为0%。

2类:考虑良性改变,恶性的可能性为0%。

3类:几乎可以确定的良性病变,恶性的可能性<2%,建议短期随访(小于1年,一般为6个月)。

4A类:恶性的可能性为2%~10%,若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可以常规随访或6个月后随访。

4B类:恶性的可能性为10%~50%,建议病理学检查。如果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影像学表现符合,且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具有排他性的典型良性病变,如纤维腺瘤、脂肪坏死及肉芽肿性病变等,则可进行观察;如穿刺病理学诊断结果为乳头状瘤、不典型增生等,则进一步的切除活检。

4C类:恶性的可能性为50%~95%,对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良性的病例,需要与病理科协商,作进一步的分析。

5类:高度怀疑恶性(几乎肯定的恶性),这一类病变的恶性可能性≥95%,临床须积极采取措施。

6类:已活检证实为恶性,须积极采取措施。

因此,如果报告中写了0类则需结合其他项目检查;如果1~2类的,一般来说问题不大,常规筛查即可;如果3类,则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6月复查;如果写了4类以上,尤其是5类的,需要进一步做穿刺甚至手术等,结合病理结果来判断疾病性质,决定后续治疗方案及随访频率。

21.乳腺增生病的疼痛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乳腺增生病疼痛需要鉴别的疾病有三大类:

一、其他乳房疾病:常见的有乳房炎性疾病、乳房外伤等其他乳房疾病所导致的疼痛。

二、其他部位疾病引起的疼痛:肋软骨、胸壁肌肉、肋间神经等疾病引发的胸壁疼痛,胆结石、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颈椎放射痛和心绞痛等引起乳腺牵扯痛,带状疱疹早期出现的神经痛等。

三、药物性引起的疼痛:如抗抑郁药、地高辛、噻嗪类利尿剂等也会引起乳腺的疼痛。

因此,出现乳房部位疼痛,需要了解外伤史、哺乳史、既往疾病史、以及用药史,检查乳房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化脓等表现,再结合辅助检查(血常规、炎症指标、彩超等)进行排查,明确是否其他疾病引起乳房疼痛。

22.乳腺增生病的肿块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乳腺增生病的肿块需要鉴别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叶状肿瘤、错构瘤、脂肪瘤、乳腺癌等乳腺良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质地软或韧、边界清楚、活动度较好,影像学上显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如果乳房肿块质地偏硬、活动差、边界不清楚,辅助检查报告提示有异常表现,需通过病理学检查来明确除外其他相关疾病,尤其是排除恶性病变。

第七部分 治疗
23.乳腺增生病一定要治疗吗?

乳腺增生病的患者,尤其是仅表现为乳房疼痛的患者,相当一部分是不需要药物治疗的。可以通过精神疏导、宽慰解释、饮食调整或者是佩戴合适的文胸来缓解疼痛,不建议过度给予药物治疗。而对于乳房疼痛影响工作或生活时,并经精神疏导、生活调理无效后,应考虑药物干预治疗。对于检查发现怀疑有其他疾病(如癌变、炎症)可能的病灶等,则需要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空芯针穿刺活检或手术活检)进行明确诊断,指导后续治疗。

24.乳腺增生病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乳腺增生病治疗目标主要有两个:(1)预防癌变的发生,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病变的患者,乳腺癌的30年累积发病率接近35%。因此对于这一部分患者,治疗的目标是严密监测、密切随访,必要时可考虑采取服用药物(如他莫昔芬)预防癌变风险的发生。(2)缓解乳房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乳腺增生病引起的乳房疼痛不仅影响生活,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精神心理压力。因此,缓解或消除乳腺疼痛是该类患者治疗的主要目标。

25.西医如何治疗乳腺增生病?

西医对本病治疗包括激素治疗(他莫昔芬、丹那唑、溴隐亭、己烯雌酚、黄体酮等)、补充维生素(维生素A、E)以及镇痛治疗等。但是需要注意内分泌药物会带来较多副作用,比如他莫昔芬会引起月经失调、内膜增厚、烦躁等,溴隐亭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临床使用时需慎重。

26.中医如何治疗乳腺增生病?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治。目前临床上乳腺增生病一般分为“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以及“冲任失调证”三个证型,除此之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乳癖协作组诊疗方案还增加了“脾虚湿盛证”以及“阳虚痰凝证”两个证型。2023年中华中医药杂志出版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乳腺增生专家共识增加“肝郁痰凝”这个证型。总之,临床根据不同病情,辨证审因而论治。除了内服中药外,还可配合药膏外敷、热奄包热敷、针灸或电针、刮痧、艾灸、推拿、耳穴压豆等外治法。

对于临床不能排除癌变可能的患者,需行穿刺或手术等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性质。

27.肝郁气滞证乳腺增生病如何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证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现有:乳房胀痛或窜痛,疼痛症状与月经、情绪变化相关,患者烦躁易怒,两胁胀满;肿块呈单一片状,质软,触痛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好发于青年女性。此类证型治法为疏肝理气、散结止痛,选方柴胡疏肝散加减。中成药可选用乳癖散结胶囊或乳癖消片等治疗。

28.痰瘀互结证乳腺增生病如何辨证论治?

痰瘀互结证乳腺增生病的主要表现有:乳房刺痛;肿块可呈现片状、颗粒状、团块状,边界不清,质韧;舌暗红或青紫或舌边尖有瘀斑,或舌下脉络粗胀、青紫。此类证型治法为活血祛瘀、化痰散结,选方血府逐瘀汤合逍遥蒌贝散加减。中成药可选用桂枝茯苓胶囊(丸)、血府逐瘀胶囊、小金胶囊、红花逍遥片或红金消结胶囊。

29.冲任失调证乳腺增生病如何辨证论治?

冲任失调证的乳腺增生病的主要表现有:乳房疼痛症状较轻,或没有疼痛;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足跟疼痛等症状;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行经天数短暂或淋漓不尽,或闭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好发于中年以上女性。此类证型治法为温肾助阳或滋阴补肾、调摄冲任,选方二仙汤加味或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中成药可选用丹鹿胶囊。

30.脾虚湿盛证乳腺增生病如何辨证论治?

脾虚湿盛证的乳腺增生病的主要表现有:乳房坠胀感,摸起来饱满厚韧,有些人会有乳头溢液,倦怠乏力,腹胀、纳差,大便稀溏,月经延期,经色往往偏淡;舌胖有齿印,苔白厚或腻,脉濡滑或弦滑。多见于中年女性。此类证型治法为疏肝活血、健脾化痰,选方开郁散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

31.阳虚痰凝证乳腺增生病如何辨证论治?

阳虚痰凝证的乳腺增生病的主要表现有:乳房肿块隐隐作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欲减退,精神萎靡,夜尿频多,舌质淡苔白,脉沉迟。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此类证型治法为温阳通络、化痰散结,选方阳和消块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岩鹿乳康片等。

32.肝郁痰凝证乳腺增生病如何辨证论治?

肝郁痰凝证的乳腺增生病的主要表现有:乳房肿块,质韧不坚,胀痛或刺痛,症状随喜怒消长。次症:伴或不伴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白或黄,脉弦细或滑。多见于青年妇女。此类证型治法为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选逍遥蒌贝散加减。中成药可选乳宁颗粒、乳核散结片等

33.有哪些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

(1)药膏外敷:常用的有乳增宁贴膏、散结乳癖膏、热奄包等,可局部敷于患处,达到散结止痛的效果。

(2)耳穴压豆:使用王不留行籽对耳部相应的穴位及阳性反应点进行贴压。可选肝、肾、交感、内分泌、乳腺等穴位,达到疏肝活血、调摄冲任。

(3)针灸:取穴屋翳、期门、乳根,膻中及双侧内关、阳陵泉等穴位,可达疏肝理气、调摄冲任之效。

(4)中药离子导入:药物通常有丁香、肉桂、莪术、乳香、青皮、瓜蒌等构成,将电极片隔药垫及温水纱布放置于屋翳穴及乳根和期门穴上进行治疗,可达温通经络、活血理气之效。

(5)穴位贴敷: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药物通过透皮吸收,刺激穴位,可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之效。

除了上述列举之外,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还有刮痧、推拿、穴位埋线、中药乳罩等。乳腺增生病患者在治疗中,可根据病情选择一二项外治法,配合中药辨证治疗。

34.乳腺增生病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

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一定是在合理选用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辅助检查提示有异常,则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为1-3类的乳房疼痛患者,采取合理的中医内治法及外治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部分4a类患者经过综合评判,可以进行中西药治疗,同时3~6月进行复查,密切观察病灶是否进展,必要时行手术切检或者空心针粗针穿刺,明确病灶性质。对于4b类、4c类及5类的患者,应积极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以决策后续治疗方案。

35.乳腺囊肿会恶变吗?需要做手术吗?

乳腺囊肿根据乳腺彩超可以分为单纯性囊肿、复杂性囊肿或复合性囊肿等三种类型。(1)单纯性囊肿边界清晰,超声特征为后方回声增强,且内部为无回声,无实性成分和血流信号,为良性病变。(2)复杂性囊肿内部为均匀低回声肿块,可包含强回声碎片,无实性成分、无厚囊壁、无血流信号。(3)复合性囊肿的超声显示厚囊壁和/或间隔壁大于0.5mm、囊性和实性成分共存,以及后壁未见回声增强。

不同类型乳腺囊肿发生癌变的几率不相同。单纯性乳腺囊肿与乳腺癌风险无关,复杂性乳腺囊肿发生癌变的风险率也低于1%。然而,复合性乳腺囊肿患者恶性风险增加。复合性乳腺囊肿患者超声可显示乳腺肿块囊壁增厚、间隔厚、混合囊实性成分、呈分叶状、不确定分类或高回声等异常,如果具有2个或以上超声异常者,恶性风险增加至10~14倍。

因此,对于影像学报告分级为BI-RADS 2类,且提示是乳腺单纯性囊肿或复杂性囊肿,不需要进行组织学诊断。少数影像学报告分级为BI-RADS 3类的复杂性囊肿,需要间隔短时间(6个月)重复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BI-RADS 4类或5类的复合性囊肿,需要进行手术活检,病理明确性质。

36.手术后病理提示不典型增生,需要进一步怎么处理?

乳腺增生病患者经过手术切除活检后,病理诊断为乳腺不典型增生时,是不需要进一步手术的。但是,伴有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对比不伴有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未来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提高3~5倍。因此,该类患者后续需要做到:(1)持续监测,方式采用一年1次乳腺X线钼靶摄影及一年2次乳腺检查。(2)停用口服避孕药,避免接受激素替代治疗。(3)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避免肥胖、吸烟、喝酒、胸部辐射等,加强体育锻炼,尽量低脂饮食。(4)药物预防,如患者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时(如30岁前有胸部照射史,5年乳腺癌风险≥1.7%等)可与医生协商后,服用内分泌药物作为化学预防,目的主要是预防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

第八部分 预后与调摄
37.乳腺增生病能根治吗?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良性乳腺疾病,既非炎症也非肿瘤,主要由于体内性激素代谢紊乱,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或乳腺组织对激素敏感性增高导致。很多因素可能增加乳腺增生病的发病风险,如年龄、月经史、孕育史、哺乳史、服避孕药史、饮食结构,以及社会心理等。因此乳腺增生病不能根治,但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等达到减轻症状、预防或延缓癌变。

38.乳腺增生病会转化为乳腺癌吗?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良性乳腺疾病,患有乳腺增生病并不预示着癌变。经穿刺或手术等确诊的乳腺增生病患者,乳腺癌风险仅略高于普通人群的1.5~2倍;伴有非典型增生者,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升至普通人群的3~5倍。

因此,乳腺增生病患者发生癌变几率很低,除非是经病理明确伴有非典型增生的患者乳腺癌发生风险增高。这类患者需要做好密切随诊、定期复查,同时改变生活方式(避免肥胖、吸烟、喝酒等),必要时选择药物进行干预。

39.乳腺增生病患者不能穿内衣吗?

内衣的作用主要有两个:(1) 让乳房不要乱动,尤其是在运动的时候。如果一名女性以每分钟约160步的节奏跑步,那么在1小时中她的乳房可以弹跳约 9600次,相当于在内外方向上移动1.8~6.2厘米、前后方向上移动3.0~5.9厘米、垂直方向平均移动4.2~9.9厘米。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乳房疼痛。而且乳房越丰满、运动幅度会越大,带来的疼痛感越剧烈,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拉伤。而一件合适的内衣可以减少将近60%的移动,缓解乳房移动带来的疼痛。(2)支撑乳房,尤其对于乳房丰满的女性。因为乳房丰满的女性对比乳房较小的女性,会有更多的上半身肌肉骨骼疼痛和后背痛。而合适的内衣可以帮助身体分担一些压力,减少这种不适感。

因此,对于乳腺增生病患者,尤其本身就有乳房疼痛的,更应该佩戴合适的内衣,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撑乳房、减少乳房移动带来的疼痛。当然,如果平时不穿内衣且没有任何不适的,只要在运动的时候穿上运动内衣就好。

40.适合乳腺增生病患者的膳食调养有哪些?

乳腺增生病与激素代谢紊乱有关,因此宜进食足量的维持激素代谢和有利于乳腺组织康复的食物,饮食上要注意:(1)多进食优质蛋白,如鱼、白肉、干果、乳制品、干豆、豌豆、小扁豆和豆制品等。(2)常食新鲜水果蔬菜,如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柚子、草莓、柑橘,富含生素E的莴苣、莴笋叶、卷心菜等,多吃十字花科蔬菜(白菜、小白菜、西兰花、芥菜、萝卜、卷心菜)。有研究显示,十字花科蔬菜降低了40%的乳腺癌风险。(3)尽量避免食用含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棕榈油,以及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如氢化加工油、煎炸植物油等。(4)少吃含雌激素或有雌激素样作用的保健品或营养品如羊胎素、蜂王浆、雪蛤等。

41.适合乳腺增生病的运动调养有哪些?

乳腺增生病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爱好、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慢跑、跳绳、慢走、骑自行车、游泳、健身房健身、瑜伽等项目。运动过程中注意通过自身的心率状况调整运动的强度,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运动调养的目标是维持合适的体重指数。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体重指数(BMI)作为肥胖分型标准,即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我国成年人的体重指数在18.5~23.9 千克/米2内属于正常范围。

运动调养的总体原则是:每周坚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力量性训练(俯卧撑、蹲起、杠铃、哑铃、弹力带等负重训练)每周至少2次。而运动强度的大小,可以采用监测运动时的心率来衡量:运动时心率120次/分以下的运动量为小,120~150次/分的运动量为中等,150~180次/分或超过180次/分的运动量为大。

42.乳腺增生病患者应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情绪因素与人类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有关,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乳腺增生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建议:(1)可通过学习健康科普知识,了解乳房生理结构、乳腺增生病的发病机制及乳腺增生病一般处理及干预措施,消除紧张恐惧心理。(2)可借助音乐疗法、运动疗法等舒缓自身的不良情绪。(3)如不良情绪严重影像身心健康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使情绪恢复常态。

主编
陈前军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乳腺科大科主任
广东省中医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副主编
戴燕
广东省中医院
编委

仉玮广东省中医院

朱华宇广东省中医院

任黎萍广东省中医院

刘晓雁广东省中医院

许锐广东省中医院

陈莹广东省中医院

林欢广东省中医院

徐飚广东省中医院

郭莉广东省中医院

评审专家组
终审专家

陈前军广东省中医院

第一轮评审专家

卞卫和江苏省中医院

吕钢重庆市中医院

李静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刘丽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董晓北京中医医院

第二轮评审专家

司徒红林

陈红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卓睿桂林市中医医院

孟旭莉浙江省人民医院

谢小红浙江省中医院

裴晓华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

薛晓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终审专家

陈前军广东省中医医院

卞卫和江苏省中医院

李静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刘丽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库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建设的权威、专业、惠民、多元的中医药科普公益平台,旨在发挥学会专家资源优势,构建科学、规范、标准的中医药科普知识内容,促进中医药健康科普与文化传播,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电话:010-64274797
邮箱:kxpjb211@163.om
Copyright©2007-2021京ICP备17069760号-1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