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学会动态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制定《疫情应激的焦虑抑郁状态中医心身治疗专家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 2020-03-25

疫情应激的焦虑抑郁状态中医心身治疗专家指导意见

目前,我国境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已经发生积极向好变化,然而经过疫情应激不少民众出现的焦虑抑郁状态、心理创伤尚在延续,还将面临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多重压力,为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加强对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参照国家《 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组织专家拟定《疫情应激的焦虑抑郁状态中医心身治疗专家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

一、中医认识

疫情应激属于中医七情致病病因学范畴,疫情应激出现的焦虑抑郁状态属于中医学的郁病范畴。

郁病[1]病因包括应激源和个性体质两方面因素。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WHO确定其为最高级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新冠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疾控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都是重点的高危人群;对于普通群众,平素性格内向、敏感、性情郁郁寡欢者及体质偏弱者,以及青少年、孕产妇、更年期妇女、患有慢病的老年人等特定人群,亦为重点人群。

郁病的基本病机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久延及肾,或素有脏腑虚弱,容易诱发加重潜在疾病;病理性质初起以邪实为主,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脾虚是郁病由实转虚的关键病理环节,如张仲景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疫情应激的焦虑抑郁状态(郁病)随着应激源的解除,一般预后良好,病程较短,早发现、早治疗,通常都可以治愈;少数治疗不及时不规范时,容易受情绪刺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甚至发展成为精神疾病、心身疾病等,应高度重视。

二、      治疗原则

1、   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

2、    重视精神的主导作用,强调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3 心身并调,以平为期,达到形神合一、阴平阳秘。

三、 治疗方法

(一)中医心理治疗

 中医整体观认为“天人合一”、“心身合一”。中医的心理治疗贯穿于中医诊疗的全过程,体现在中医的人文关怀之中。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情绪干预法

疫情应激首先出现情绪反应,表现为紧张、恐惧、恐慌、焦虑、愤怒、郁闷、抑郁等,中医称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问诊时采用舒情开心法专注倾听,与患者共情,使其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地把心里话都愿意讲出来,达到情绪宣泄的作用;适时地给予解释、安慰、保证、鼓励等情志顺势疗法,进行抚慰,舒缓、放松紧张的情绪;采用语言、表情、手势、姿态、情境等各种信息给患者传递“没关系,不要紧,不可怕”的积极心理暗示疗法,激发患者发现、调动内在潜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巧妙地采用情志相胜法,如悲疗、思疗、怒疗、恐疗、喜疗等,因地因人因时灵活地设置情景,用一种激烈的情绪战胜困扰现状的情绪,善于引导患者用喜、乐、爱等正性情绪战胜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采用移空入境法,将负性情绪或心身症状象征性物化,并放入想象中的承载物上,想象着将承载物在不同的心理距离上反复移动,直至逐渐变小、变远乃至消失,从而缓解或消除症状等等。

2、认知干预法

   从情绪的ABC理论可知,应激源A并非直接引起应激反应结果C,而作为应激中介的个体认知、个性才是应激结果的决定因素,因此针对个体的认知治疗、人格治疗是心理治疗的治本措施。有效的认知治疗可使个体通过应激事件心理得到成长,人格得到升华。

说理开导法是一种以理智驾驭情感的治法,也称言语疏导法、以理遣情法。《黄帝内经·灵枢》有 “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医生可通过积极共情、耐心说理改变患者认知的方法;以理化情法是以理性认知与逻辑思维,通过自我对话等方式,抽丝剥茧地识别藏在情绪后面的思维陷阱,并努力改正绝对化、自动化等思维方式,从而调整不良情绪的方法;正念宁心法是以禅定净心的方式来有意识地觉察、活在当下,不做判断、不让意识在虚拟的思维世界里发散、徘徊,而是专注于现实的事物。可以通过数自己的呼吸、观察自己的思维、步行冥想、内视自己的躯体等等方法进行训练;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疗法)是一种融中医气功与催眠理念创新的暗示认知治疗,针对童年创伤、人格缺陷、错误认知等进行系统综合治疗;因人调适法是根据人体阴阳的多少,将人的人格心理特征分为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太阴“五态人”,依据每个人的人格、体质不同,进行精准治疗,使其恢复阴阳平和状态。

    3、行为干预法

   当忧愁、悲哀、抑郁之情缠绕心际, 难以解除之时,通过改变行为可以有效地转移患者注意力,达到移情易性、愉悦身心的目的。

移情易性法是指排遣情思,改易心志,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使思想焦点从病处转移至他处,或改变周围环境,使患者不与不良刺激因素接触;或改变病人内心虑恋时指向性,使其从某种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转移于另外的人或物上等等,如谈笑、听曲、书法、赋诗、弈棋、垂钓、种花、歌唱等都是转移和舒畅心情的重要手段;调息静心法是中医学常用的调理气息、稳定神志的方法,可采用平缓呼吸、放松肌肉,让内心恢复平静。平缓呼吸可在一呼一吸之间默数15,吸气时通过鼻腔缓慢而充分地将空气吸到身体最深处,呼气时则通过鼻腔或口腔缓慢呼出,同时感受胸腹的起伏变化。肌肉放松可选择坐姿或卧姿,闭眼后用心感受身体主要肌肉群的紧张和放松,逐步放松肌肉,顺序可遵循自上而下,从头到脚,反之亦可;导引术是通过运用意念来调心、调息、调形,畅达经络气血,达到形神合一的心身和谐状态,如太极拳、八段锦、武术、五禽戏、六字真言、易筋经、吐纳气法等。生活起居调适法源于《素问•上古天真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生活方式要求,即取法于天地自然规律,注意饮食、起居与劳作的适度性。

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十分丰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心理应激及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它的作用有时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

(二)中医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证

临床表现:心情郁闷、精神抑郁、担心紧张、胸闷叹气,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腹胀满,或咽中不适如有异物梗阻,女性多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腻,脉弦。

    : 疏肝解郁 宁心安神

参考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

柴胡12g   陈皮12g   枳壳10g   白芍10g

香附10g   川芎10g   炙甘草6g

临证加减:兼湿郁,肢体困重,舌苔厚腻,加茯苓、苍术;兼痰郁,咽中不适如有异物梗阻,加半夏,厚朴;兼血郁,胀痛、舌暗,加丹参、当归等。兼痰、湿、食、血、火等诸郁加越鞠丸。

     服用方法:水煎服或配方颗粒,日一付,分两次,2周一疗程。评估有效可继用。为临证方便,也可选用具有疏肝解郁、宁心安神类中成药,如解郁丸[2,3]、舒眠胶囊[4] 等。

2、肝郁化火证

临床表现:神情焦虑,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头晕胀痛,口干口苦,或头痛头胀,或面红目赤,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法:疏肝泻火 养血安神

参考方药: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合酸枣仁汤(《金匮要略》)加减

    丹皮12g     炒栀子12g   柴胡10g     茯苓10g

当归10g     白芍10g     炒白术10    炒枣仁30g

    川芎10g     知母6g      炙甘草6g

    临证加减:如大便秘结,2-3日一行,加龙胆草、大黄泻热通腑;火盛伤阴,口唇干燥,苔花剥或有裂纹,加生地、麦冬等。

    服用方法:水煎服或配方颗粒,日一付,分两次,2周一疗程,评估有效可继用。为临证方便,也可选用疏肝泻火、养血安神类中成药,如舒肝颗粒[3]、丹栀逍遥丸等。

 3、肝郁脾虚证

临床表现:心情低落,情绪抑郁,自卑易哭,思虑过多,多疑善忧,神思恍惚,健忘懈怠、食欲不振,疲乏懒动,稍事活动便觉倦怠,腹胀嗳气,腹痛则泻,泻后痛减,大便时溏时干。舌淡边有齿痕,苔白或白腻,脉沉弦。

        法:疏肝健脾 养心安神

参考方药: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柴胡12g    白芍12g   白术12g   当归12g  

     茯苓12g    薄荷6g    煨姜6g    炙甘草6g

   临证加减:气虚明显,加党参、黄芪;血虚明显,加黄芪、当归;兼痰湿、血瘀、火热等诸郁加越鞠丸;兼肾精虚,加熟地黄、山萸肉;兼肾阳虚,加肉桂、仙灵脾。

服用方法:水煎服或配方颗粒,日一付,分两次,2周一疗程,评估有效可继用。为临证方便,也可选用适宜的中成药,如疏肝健脾的舒肝解郁胶囊[3,5],交通心肾以安神的乌灵胶囊[3,6],补益心脾以安神的九味镇心胶囊[7]等。

【临证参考】疫情心理应激抵抗期出现的郁病临床多见六郁证候兼夹,为方便掌握推荐基本方为逍遥散合越鞠丸[8-11],随证加减。

(三)中医外治技术

中医外治技术历史悠久、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包括针灸、按摩、五音、敷贴、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多种方法。

1、针灸治疗

1)电针治疗

取穴:百会、印堂

方法:平刺,至腧穴局部有重胀感,将电极分别夹在两个针柄上,选用疏密波,频率15Hz,逐渐加大电量,以患者感觉到震动并能耐受为度,行针30分钟,隔日一次,2周一疗程。

(2)体针治疗

            宁心安神除躁法

适应症:担心紧张、胁肋胀痛、急躁易怒、心烦不宁、头痛头胀等以焦虑情绪和“实证”为主的患者。

取穴:膻中、中脘、内关、合谷、三阴交、太冲

            调和脏腑气血法

适应症:心情低落、思虑过多、疲乏懒动、或眩晕健忘、耳鸣多梦等以抑郁情绪和“虚证”为主的患者

取穴:五脏背俞穴、膈俞

随症配穴:夹痰者,加中脘、丰隆;夹瘀者,加合谷、三阴交;夹湿者,加阴陵泉、天枢;失眠者,加神门、大陵;烦躁者,加膻中、内关;脘痞者,加中脘、内关;便秘者,加天枢、支沟。

【操作】: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以局部酸胀为度,每穴留针15-20分钟;五脏俞穴斜向脊柱成45-60°角斜刺0.5-1.0寸,留针15-20分钟,隔日一次,2周为一个疗程。

3)走罐治疗

取穴:背腰部督脉以及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

操作:患者采取俯卧位,肩部放平。先在背俞穴上采用闪罐法,以皮肤潮红时为止;然后在取穴部位的皮肤表面和玻璃罐口涂上少许石蜡油,用闪火法把罐吸拔在大椎穴处,向下沿督脉至尾骶部,上下推拉数次后,推拉旋转移至背俞穴,依次垂直于脊柱方向上下推拉,吸拔力的大小以推拉顺手及患者疼痛能忍为宜,观察经走罐部位皮肤充血,颜色变为紫红色尤以局部出现紫色血瘀为最佳。起罐后将石蜡油擦净,每周两次,2周为一疗程。

4)艾灸治疗

取穴:膻中、中脘、神阙、气海、关元、肝俞、心俞、命门、足三里等

操作:将艾条一端点燃悬于腧穴上2-3cm,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每处灸152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隔日1次,4周为1疗程。此法多适用于辨证属脏腑虚损证或血瘀证的患者。

5)耳穴压豆治疗

取穴:心、肝、脾、肾、神门、脑点、内分泌、交感、皮质下等

操作:先用耳穴探测棒在耳穴上寻找阳性点,局部用75%酒精消毒后,用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在耳穴部位,嘱患者每次按压5分钟,每日按压3次,以微痛可耐受为度,2周为一疗程。

6)耳尖放血疗法

取耳尖穴,用75%酒精消毒耳廓后用三棱针在耳尖穴位处点刺放血,隔日进行1次,或双侧交替放血每日1侧。此法多用于辨证属实证、热证患者。

7)穴位贴敷

药物:柴胡、白芍、白术、茯苓、当归各等份,将药物碾成极细的粉末,过80 ~ 100目细筛,根据患者体质用醋、或黄酒、或姜汁、或鸡蛋清适量调成糊状备用。

取穴:五脏俞穴、内关穴、膻中穴、期门穴、章门穴、中脘穴、太冲穴。

操作:每次选4-6个穴位,消毒皮肤待干,将药物均匀地摊在穴位贴敷贴中间,薄厚适中,贴于穴位上。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一般4-6小时,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每日1次,3次一疗程,可视情况继续。穴位皮肤有破溃及过敏体质者禁用。若贴敷部位起水泡,及时就处置。

2、推拿治疗

手法:按法、点法、捏脊、推法、振法、摩揉法、拿法、一指禅推法、抹法、扫散法等。

部位:背部、胸腹部、头面部、四肢远端。

1)背部推拿

操作: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一侧。

掌按法,力度由轻到重,操作于背部膀胱经5遍。

捏脊5遍。

③ 点背俞穴。

2)胸腹部推拿

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一侧。

通任脉5遍。

② 梳两胁操作5遍。

③ 揉腹操作10遍。

④ 振腹操作约5分钟。

⑤ 从上至下推腹5遍。

 ⑥ 拿腹3遍。

3头面部推拿

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部前方。

 开天门、推坎宫各3遍。 

 一指禅推前额及眼周围各3-6遍。

 点按睛明、鱼腰、丝竹空、四白穴,每穴约30秒。

 五指拿头部五经约30秒。

 用扫散法在头颞部,沿胆经循行部位操作20-30遍。

4)四肢远端推拿

操作: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一侧。

点法或揉法操作于曲池、内关、合谷、神门、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涌泉穴,随症加减,选取2~3穴,每穴各操作约30秒。

3、离子导入术

药物: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炙甘草6g,诸药冷水浸泡1小时,文火煎30分钟,纱布过滤取液。

部位:以五脏背俞穴所在部位为主。

操作:将药液浸湿的电极衬垫放置在治疗部位上,接通离子导入仪开始治疗,逐渐加大刺激量,以患者感觉到震动并能耐受为度。治疗20分钟,每日一次,两周一疗程。治疗后若出现小水泡,应及时处理。治疗部位皮肤有破溃及过敏体质者禁用。

四、使用说明

该《意见》仅是为医师提供对疫情应激的轻中度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进行中医治疗的方法指导,使用时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必拘泥。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

2020325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笔画): 王显 付国兵 李顺民  杨东东 杨秋莉 张伯华 张捷 纳贡毕力格 庞铁良 赵鹏 徐建 郭蓉娟 黄立中 虞鹤鸣

主要执笔人:郭蓉娟 李顺民 张捷 杨秋莉 付国兵 赵鹏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伯礼,.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姬彦彬,王忠,陈文浩,. 解郁丸治疗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9,28(5):329 -334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40(2):141-146

[4]陈海琴,丽英,慧琴. 舒眠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19, 51(12):268-271

[5]李凌江,马辛.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M].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

[6]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激心身健康援助手册[M].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

[7] 黄科贺梅红张玉霞. 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J]. 山东中医杂志, 2018, 37(6):462-468

[8]李传朋,刘玉,,品球,. 逍遥散及其类方与有效成分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6):243-250

[9]黄妍妍,南淑玲. 越鞠丸研究进展[J]. ,2019,21(9):217-220

[10]张雯,唐仕欢,张毅,.基于整合药理学的越鞠丸异病同治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7):1352-1359

[11]张国妍,方金,焦志宏.越鞠丸合逍遥散对郁证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和西医相关指标的影响[J]. 医药论坛杂志,2017,38(12):172-174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