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学会动态

中华中医药学会助力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 2016-09-27

925上午,“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陕西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在西安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出席会议。座谈会由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胡和平主持。中华中医药学会谢钟副秘书长作为特邀代表参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兰萍研究员代表“协同创新驱动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发展”调研课题组汇报了调研成果。

根据中国科协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对2016年年会的安排,2016720-24日,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部门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研究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等中药领域专家对咸阳市、商洛市、铜川市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工企业、中药制药企业等进行了为期4天的调研。

通过调研发现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中药种植产业经济链构建不足;二是创新意识不够科技投入不足;三是科技平台协同不够对产业发展支撑不足;四是物流信息平台与中药材市场建设不足。

   根据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协同创新驱动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坚持政府推动、统筹规划、需求导向、创新驱动、产业带动、品牌战略。依托步长制药、天士力药业、陕药集团等一批医药企业和陕西中医药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充分发挥陕西省的资源、技术优势,重点在种子种苗繁育、规范种植、产地加工和智能制造、新产品开发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实施六大中药资源产业工程,将中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中药产业优势。

一是实施中药农业工程。通过中药种子种苗圃繁育基地、中药种植科技示范园区、中药资源野生抚育区、万亩以上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建设,推动中药农业系统工程的实施,拉动中药材产区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实施中药加工工程。通过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集成加工生产技术,支撑培育现代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推进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提高中药材初加工生产水平,带动产地加工产业升级。

三是实施中药物流工程。过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中药材产地仓储库、物流中心的建设,构建仓储养护技术、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与保障体系,提高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加强中药材生产流通监管,为中药资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四是实施中药工业工程。依托陕西优势中药资源开发具有良好市场前景新药;对制药企业现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中成药实施大品种培育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等新型中药的研发生产。

五是实施中药创新工程。以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为核心,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聚集国内外科技创新力量,提升陕西中药产业创新研究与综合开发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创立一批有竞争力的品牌“秦药”,打造我国中药产业创新的示范基地。

六是实施大健康产业工程。根据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模式需求,加强中药健康用品、中药保健食品等大健康产品的研发,为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健康产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充分利用中药材主产区和生态旅游区资源优势及特色,借助中药企业、名胜古迹以及温泉、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等资源,积极探索中医药产业与农林产业的融合发展,建立若干条以陕西道地中药材为特色的融康复、养生、文化传播与展示、中药材科考与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路线。

七是实施国家级中医药“一带一路”品牌工程。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合作,依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优势、组织优势、品牌优势,推动中医诊疗、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播、中药产业、技术标准等六大板块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定期(1-2年一次)召开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博览会,构建内通外联的国家级中医药“一带一路”枢纽平台共同体,助力陕西省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的海外发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胡和平对调研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胡和平表示,陕西将组织专门力量,充分学习、研究专家的调研成果,制定相应的落实方案,指导全省开展相关领域工作,真正把大家的智慧结晶转化为推进陕西发展的强劲动力。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