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行业要闻

我会推荐的四位专家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发布时间: 2017-05-27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经中央批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决定,授予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等10个团队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授予王过中等28名同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并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授予丁列明等254名同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中国科协、科技部于2017527在京西宾馆礼堂举办了2017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庆祝暨表彰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推荐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药毒理研究室室主任高月、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萧伟、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主任屠鹏飞、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研究中心主任果德安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和获奖团队代表,科技界代表,科协系统代表,主办单位代表及媒体记者等出席本次大会。会议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主持。

    据悉全国创新争先奖每三年评选一次,评选标准是“德为先、术要精、能力强、基础厚、贡献大” 。

    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杰出代表。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获奖者为榜样,学习他们科技报国、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们奋勇争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

    附:由我会推荐并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的优秀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简介

    高月,女,汉族,1963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药毒理研究室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毒理与安全性分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军事药学、中药药理和毒理学研究。近些年来,创新研制了化学1.1类新药美尔雌醇等系列品种,为我军辐射防护药物的补缺配套及升级换代做出了突出贡献;率先创建了中药安全性研究关键技术平台,解决了相关中药毒性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创建了基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药“方-证”结合的新方法,开拓了中药复方现代药理研究新领域。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获军队特需药品新药证书和临床批件6项;主编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90篇,其中SCI论文55篇,论文共被他引4350次;获中国发明专利10项,其中国防专利2项;先后入选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等。荣获个人二等功2次。

    萧伟,男,汉族,1959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江苏康缘现代中药研究院院长,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成药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致力于中药制药工程技术创新与转化研究30余年,始终工作在科研一线,以“满足临床需求、引领产业发展”为宗旨,开拓了中药新药阶梯式升级研发新路径,创制并产业化47个中药新药;首创“中成药功效相关质量控制方法技术体系”,突破了中成药质量、临床功效一致性控制的关键科学难题;将现代系统控制理论成功应用于中药制造复杂体系,构建了中药智能制造先进技术群和首个中药生产过程知识系统,在中药新药创制、质量控制及先进制造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1件,其中美国、欧盟等国家27件,获中国专利金奖1个、优秀奖4个;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23篇(SCI收录4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1、第2)、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全部第1),获得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科学技术人员类)、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屠鹏飞,男,汉族,19634月出生,九三学社社员,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主任。作为北京大学生药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中药资源、药效物质与新药创制、中药质量控制研究和推广。大力推广肉苁蓉及其寄主高产稳产技术,彻底解决药用资源,创造可持续治理沙漠和荒漠化地区精准扶贫新模式;创建中药成分高效分析与整体质量控制新方法,促进标准提升和产业发展;建立中药活性成分高效发现新技术,面向临床需求,积极创制新药,促进产业发展。成功创制2个新药,获得4个新药证书;制定的33种药材和成药标准收入药典或国家药品标准。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49篇,其中SCI论文240篇,连续入选2014-2016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授权专利4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

    果德安,男,汉族,19624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致力于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在中药标准基础和应用研究及中药国际化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性成果。通过主持多项国家课题,提出“深入研究,浅出标准”中药质量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整体-组分-成分”整合分析的研究策略,创建了中药“化学分析-代谢分析-生物分析”三位一体的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了制约制定中药标准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创新性地构建了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实现了中国学者制定《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药标准零的突破,获得了中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搭建了国际一流的中药标准研究国家与国际合作平台,为开展高水平的中药标准研究、制定与产业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获系列国内外知名奖项。近5年来,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1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6);获国际植物药科学大会(美国)杰出贡献奖(2012)、美国植物药委员会Norman Farnsworth卓越研究奖(2012)、美国生药学会Varo Tyler奖(2016)(三个奖均每年全球1人,唯一亚洲获奖人)、吴阶平医药创新奖(2013)、香港中医药国际贡献奖(2015)等国内外知名个人奖项。发表SCI论文156篇(通讯作者78篇),SCI引用1158次,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