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会议纪要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线上线下同时召开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9日

    2021年10月15-16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东方医院等单位承办。大会以“中西汇通,南北融合”为主题,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会场设在厦门和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刘平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李曰庆教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裴晓华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喻文球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吕延伟教授以及来自全国的中医外科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青年医师等1万余人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会。

会议合影

    主论坛开幕式由外科分会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曹建春主任医师主持。

    首先,裴晓华主任委员进行了大会致辞:在过去的1年里,全国中医外科学界的专家、教授以及中青年学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自己的岗位上进行了新的实践和探索,在疮疡疾病、乳腺甲状腺疾病、泌尿男科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肛肠疾病、普外科疾病、肿瘤性疾病、皮肤疾病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果。这次学术年会将进一步落实总书记在今年5月12日考察南阳医圣祠时的讲话精神: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李曰庆名誉主任委员指出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的直接领导和全力支持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在组织建设、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学术活动、国际交流、理论研究以及临床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站在新时代历史起点上眺望新征程,动员和组织广大中医外科工作者为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平副秘书长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了大会致辞,他指出,多年来,外科分会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带领下,认真贯彻党的医药卫生工作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中医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实践,充分发挥中医外科学重传承、重实践、重创新的学科特色,推动了外科科学研究和新药研发的进展。

    10月15日,厦门分会场举行了外科年会的四个分论坛,分别是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科主任论坛及厦门市乳腺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进展研讨会首届鹭岛乳腺论坛、中西医融合论坛、乳腺病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学习班、伤口护理案例交流会。

    第一分会场分为“博大精深,经验智能”、“临床科研,并驾齐驱”、“中西合璧,全程精准”三大板块。会议邀请来自全国各地乳腺病专家,讲授乳腺疾病治疗在中医及西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同时探讨未来乳腺疾病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第二分会场,鹭岛风采,高度融合,是首届鹭岛乳腺论坛暨厦门市乳腺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进展研讨会,邀请厦门市多家医院、多个学科的专家进行专题报告与点评,旨在加强各大医院、各个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乳腺疾病的综合诊治水平。

    第三分会场为厦门市乳腺病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学习班,通过理论授课及学术交流,把乳腺病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新进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带到临床护理工作中,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加强各地区乳腺病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相互联系和沟通,取长补短,增强凝聚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人们对乳腺病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认知,呵护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

    第四分会场为“伤口护理案例”交流活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2名代表依次进行伤口护理案例汇报分享,向所有同仁展示了来自南北方的12个典型性案例,伤口护理措施得当,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处理,具有创新性,展示了伤口护理的专科水平。汇报结束后,广东省中医院外科大科总护士长、伤口组及管道组组长周春姣进行了精细点评。

    10月16日主会场分为四个时段进行,探讨中医外科传承发展和疽证治疗及发展特色。

    首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艾儒棣教授做了《箍围药在皮肤科及外科应用》的报告,详细介绍了箍围药的源流及作用,强调“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外治方法和外用药物运用需灵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崔公让教授为大家带来《中医外用药的配置与应用-软膏》的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医外科常用制剂软膏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进一步介绍了常用软膏珍珠生肌膏的配伍、工艺流程,崔氏神经贴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使用方法、疗效及临床应用案例分享。并指出“内病外治”可以有效克服药物副作用,可能成为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张耀圣教授做了《王沛教授外科学术特点》的报告,包括王沛教授学术传承及其学术特点,并汇报了王沛教授治疗体表感染性疾病的常用处方、药物及外治方法。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军教授进行了《中医外科科研思路与方法》的介绍,包括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科学研究的特点、科研选题的重要性。右江民族医学院唐乾利教授汇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现状与展望》,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发展历程,急腹症的新理论如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微创化理念及快速康复理念,急腹症的新技术如腹腔镜技术、影像学技术及中西医结合新技术几个方面展开汇报。

    第二时段,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喻文球讲授了《《外科证治全生》阳和通腠学术观的的基本认识》,系统阐述了阳和通腠的起源与发展及成熟。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明岭教授本次授课的题目《罕见、难治性皮肤病中医治验病例分享》,分享了血汗症、SAPHO综合征(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综合征)2个罕见病例以及1例难治的寻常型银屑病的诊疗过程。桂林市中医医院阳旭升主任医师以《乳腺专科发展的全程管理探讨》为主题,为我们介绍他们建设乳腺专科的宝贵经验,也给其他专科建设提供借鉴意义。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马朝群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中医药与加速康复外科》,从临床实践中证实了中医药与加速康复外科的结合必定是加速康复外科薛的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北京中医药厦门医院的裴晓华教授《乳腺做了疾病的中医治疗进展》的报告,首先介绍了乳腺炎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程特点和现代治疗过程中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出了中医治疗对乳腺炎治疗的优势特色,主要包括分病分期分型论治,辨证施治,内外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治疗乳腺炎的常见中成药,使中医治疗全程参与乳腺炎疾病的治疗且发挥显著作用。

    第三时段,云南省中医医院秦国政教授分享了《加强中医外科学学科建设之我见》,主要提出了从分化独立中医外科学进步的历史必然,提出了一套系统完善的中医外科学特色发展道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史晓光教授临床多年,这次做了《炎性肠梗阻治疗体会》汇报,为中医药治疗炎性肠梗阻提供可靠的循证意义,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炎性肠梗阻的典范。江苏省中医医院陈德轩主任医师做了《中医药在甲状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概述》的汇报,每年该院团队行进大约1000例的甲状腺癌手术,围绕甲状腺癌手术前后的各种问题,术前心理生理应激,术中针灸配合麻醉,术后的并发症的防治等,让中医药为甲状腺癌围术期的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周永坤教授就肠粘连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近况进行了汇报,介绍了粘连的危害,及其机制诊断与治疗,强调了中医药干预时机选择需要尽早干预,个体化治疗,辨证施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的王红教授为我们带来“基于TLR/NF-kB信号通路探讨清营汤“透热转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脓毒症)的影响及效应机制”,进一步揭示中医药”透热转气”中蕴含的科学内涵,为”透热转气”治疗脓毒症提出了理论依据,为清营汤治疗脓毒症提供实验基础。

    第四时段,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丽芳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外治法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治疗中的应用。南京中医药大学曾莉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活血通腑方防治术后粘连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曾教授提到其基本病机为“气血瘀结”病机并通过构建实验动物模型采取复合性的生物分子分析方法对活血通腑类方药进行活性成分分析、靶标预测及验证,为术后腹腔粘连防治新药创制提供思路。曹建春教授带来肢体血管性溃疡疾病诊疗与创面修复,曹教授为我们讲述了动脉性溃疡与静脉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手段,他提出对于静脉性溃疡常伴随交通支静脉反流,加压垫面疗法是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重要措施,对于肢体血管性溃疡疾病的创面干预要关注创面,跟踪创面变化,适时选用合适干预手段,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五体辩证。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赵晓平教授为我们带来脑胶质瘤的中医治疗,赵教授向我们介绍了目前脑胶质瘤的诊疗现状。江西省中医院王万春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腧穴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体会,他提出感传活动是人体经气运行的表现,是人体内源性调节功能被激活的标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阙华发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从脾论治糖尿病性足病探讨,阙教授谈到虚在糖尿病性足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始动和关键的作用,为病之本,贯穿始终,湿痰淤作为病理产物,为病之标,火热毒邪为病之变,腐、损为病之果,在糖尿病性足病防治中当重视从脾论治,健脾益气,升清降浊的应用。

    本次会议既有中医传统的经典理论,也有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亦有现代中医外科研究经验、创新思想与成果,又有中医外科学科建设、学科交叉的交流。重视传承、关注创新、临床实用是本次论坛的显著特点。这是对中医药理论指导外科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又一次检验与总结,对今后中医外科学术传承、创新发展及中医药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