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中医药首次写入《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8日

    2020年12月26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办公室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发布了《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和《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手册》。出席发布会的领导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常继乐局长、吴良有副局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聂春雷司长、高光明副司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赵文华副司长、吴凯处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院士,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教授等,发布会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樊静教授主持,线上与线下共计约30万人参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常继乐局长致辞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聂春雷司长致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赵文华副司长致辞

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李静发布并介绍指南

    从2020年8月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华中医药学会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讨论制定《基层高血压中医药防治指南》,委托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教授牵头组织专家开展文献调研、现场讨论、问卷调查、指南撰写等工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2020年12月完成定稿,提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中心。本着中医干预高血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衰”的指导思想,在《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中首次增加了“高血压与中医药”的重要章节,内容包括高血压的中医经典方剂辨证论治、中医特色适宜技术、传统运动方法、中医综合调理等内容。中医经典方剂辨证论治按照中医传统理论推荐经典名方及确有临床疗效,并积累了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的中成药;中医特色适宜技术推荐了包括针灸、推拿、耳穴贴压、穴位贴敷、刮痧、中药代茶饮、体质调摄等中医特色方法,传统运动方式推荐了太极拳和八段锦。本部分内容的制定基于中医经典理论和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确有降压疗效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适合社区医生使用。

    发布会上,专家认为,高血压是我国人口致死致残的第一原因,是我国医疗负担的第一大户,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人群约为3亿。我国高血压存在“三高、三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高血压不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病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开展高血压健康管理是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基层是高血压的主战场,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部署了“探索建立高血压诊疗服务管理模式”这一重点工作,《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也提出,优化中西医慢病管理模式,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融于慢病管理中,加强与社区、周边县市医院合作,建立高血压诊治网络平台。2019年,国家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明确实施以“高血压”为重点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因此,应积极提高基层高血压的管理水平,为我国整体高血压防控提供重大保障。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指出,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随着越来越多中医药治疗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方面循证医学的证据出现,尤其在降低“三高”、改善症状、延缓并发症、改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提升高血压达标率等方面的优势,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中医牵头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教授表示,下一步,中华中医药学会拟成立的基层高血压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将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的指导下,积极发挥中医药的独特疗效优势,开启高血压在医院治疗转变为社区综合干预的新局面。优化中西医慢病管理模式,加强与社区沟通交流,建立高血压诊治网络平台,打造高血压慢病管理综合示范区,整合全国中医药防治高血压领域的专家形成合力,围绕《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的中医药具体内容,开展培训、宣传、监督和评估等工作,加强在全国基层的推广应用,提升基层医院高血压“守门员”的能力,推动高血压慢病管理同质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加强高血压防治的研究,提炼中医疗效数据,积累中医循证证据,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提升我国高血压的整体管理水平,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提供健康血压、健康保障。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